牛蒡(niúbàng)原產於中國,以野生為主,公元940年前後傳入日本,並被培育成優良品種,現日本人把牛蒡奉為營養和保健價值極佳的高檔蔬菜。牛蒡憑借其獨特的香氣和純正的口味,風靡日本和韓國,走俏東南亞,並引起西歐和美國有識之士的關注,可與人參媲美,有“東洋參”的美譽。另在動漫中牛蒡的意思,是說人軟弱就可以使用牛蒡來形容他人。某死亡重金屬漫畫的經典語錄詞典“珍妮的男朋友是一個牛蒡男”。
牛蒡[5]為我國古老的藥食兩用食物蔬菜,明朝李時珍稱其“剪苗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雲其益人”,《本草綱目》中詳載其“通十二牛蒡種植經脈,除五髒惡氣”;《名醫別錄》稱其“久服輕身耐老”。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世界著名的營養保健專家艾爾·敏德爾博士在其所著的《抗衰老聖典》中這樣描述:“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它是一種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的溫和營養藥草。牛蒡可每日食用而無任何副作用,且對體內各系統的平衡具有復原功能。全世界最長壽的民族——日本人常年食用牛蒡根部。”[6] 目前主栽的品種多為日本品種,有柳川理想、南部白肌、松內早生、山田早生、札幌大長白、野川、白膚等。在我國長期做為藥用,近年來才開始對牛蒡的營養價值,食用價值和藥理進行研究。[2]
牛蒡為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2m。莖直立,帶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叢生,大形,有長柄;莖生葉廣卵形或心形,長40~50cm,寬30~40cm,邊緣微波狀或有細齒,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總苞球形,總苞片披針形,先端具短鉤;花淡紅色,全為管狀。瘦果橢圓形,具稜,灰褐色,冠毛短剛毛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