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何以顏色憔悴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廁時惡此不淨,用籌重刮即自傷體,是故不樂”。針對這種情況,釋迦牟尼佛說:“起止已竟,用籌淨刮令淨。若無籌不得壁上拭令淨,不得廁板梁栿上拭令淨,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塊軟木皮軟葉奇木皆不得用;所應用者,木竹葦作籌。度量法,極長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淨者,不得著淨籌中。是名上廁用廁籌法。”
釋迦牟尼佛生活於公元前六、七世紀,這些戒律則成文於他逝世之後的一百多年,所以從目前的文獻資料看,印度使用廁籌的歷史要比中國早得多。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最初傳入的只是一些“經”,而對信眾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確要求的“律”則是從三國開始,而中國人使用廁籌的最早紀錄也自三國始,所以廁籌由印度傳入說目前還是站得住腳的。但是不排除中國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廁籌,只是目前沒有證據而已。最終的答案,可能還要今後的考古發現來給出。
使用廁籌法隨佛教由印度傳入,後來廁籌改為紙則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開始。從中國古代拭穢風俗之流變可見中華文化的開放性,由微知著,由小見大,從此亦可管窺中華民族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優良傳統。用手,用什麼。哈哈,玩笑。 我想最早肯定是用樹葉、竹篾、木片什麼的。無手紙,有手指,隨便檢樣東西就解決了,譬如樹葉、瓦片、石塊,稻草.............都是不錯的選擇!
太尖端了 小木塊或者小竹片用其他方便使用的東西喽用布吧,用一次洗一次,再利用,環保。。。農村裡還有叫狗舔的!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