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人的哪些地方是致命的?正文

人的哪些地方是致命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人的哪些地方是致命的?
 
人體要害與薄弱部位有哪些?

人體要害與薄弱部位:

下面的前一段是在網上面摘下來的,說的比較全,我在後面還說了一些實用的!

人體要害與薄弱部位:
1兩眼:受輕擊則視力模糊,影響辨別能力;受重擊能致盲。
2鼻梁:被擊易骨折或錯位。
3腮部:受擊易骨折或造成下颚關節脫臼。
4太陽穴:受輕擊則頭暈目眩,影響反應能力;受重擊不治。
5耳門:受輕擊則頭暈眼花,影響辨別能力;受重擊能致聾。
6喉:受擊能影響呼吸,導致動作無力;喉結打斷無治。
7頭內動脈:受擊能發射性的引起心跳減慢、血管舒張、血壓降低,輕者頭暈無力,重者能致休克。
8後腦:受輕擊則動作、呼吸失調;受重擊易休克。
9心窩:受擊能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昏迷。
10兩腋:受擊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內髒受傷。
11兩肋:受擊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內髒受傷。
12胃:吸氣時受擊,易堵截呼吸,造成休克。
13腰眼:受輕擊酸痛;受重擊能致內出血。
14下陰:受輕擊即疼痛,受重擊能致休克。
15尾骨:受輕擊則疼痛;受重機能傷及中樞神經,導致癱瘓。
16髋骨:受重擊能使下肢運動受阻。
17膝關節:受擊能使內側副韌帶(由外向內擊)或者外側副韌帶(由內向外擊)受創,使下肢運動受阻。
18胫骨:收輕擊劇痛;受重擊能致骨折。
19足踝:受擊能使下肢運動受限。


不過這些只是人體的“要害”與“薄弱”部位,但真正的格斗的過程中,能否擊打的這些部位,哪些部位在格斗中能夠比較容易的擊打到並產生效果,這才是真正要討論的內容!

以下是常用的攻擊部位,但不限於此,還得結合你期望達到的格斗目標來考慮擊打哪些部位,如果只是想擊倒,那麼擊打膝關節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如果是想致命的攻擊,那就選頭和軀干部吧。


頭部是首要的擊打部位,太陽穴、眼睛、耳門、後腦,甚至包括頸項,都是比較容易被擊打到,而且容易產生擊倒、擊暈,甚至致死效果的部位。主要的攻擊方法有拳、指、掌、肘,還包括高位的腿法。

胸部、胃部,可以用直拳、勾拳、橫肘、頂膝、中位的腿法進行攻擊,效果非常好,往往一擊ok!

肋部的攻擊主要是膝法和中位的腿法,也是能夠使對手喪失戰斗力的部位。

裆部就不用說了吧,小的時候家裡傳的掌法中有一個撩法,好像叫撩陰掌,比較好用,其實用的是震中帶拍,拍中帶震的手法,比較狠,不過我沒有用來打人,只是用來打過靶子,靶子裡放的乒乓球都拍裂了,用的比較像太極中的抖彈勁兒,呵呵,不多說了,跑題了!比較常用的前踢就可以用來擊裆,不過沒有緊急情況,非打不可,不要擊裆,影響基本國策哈!!

膝關節是我最喜歡打的地方,打不死人,但完全可以打殘了,不能擊暈、擊死,但一下就可以擊倒(泰國的那個冬陰功裡就是在強調這個,一個小小小小的道理也可以拍一部電影,這個世界太瘋狂啦!!)。所以用低位的側踹向正在沖過來的對手攻擊膝關節,是非常有效的擊倒方法,尤其群戰中這個方法非常有用,用低位的邊腿也可以,但要注意訓練自己小腿的硬度,而且對手如果練習過抖膝格擋,一下子你的腿可能要被擊斷,所以要慎用。!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只是我的經驗中用的比較好的,大家可以一起研討一下,還有哪些用著比較順手!
 
所謂要害,都是軟弱之處,一般都是容易致死命的地方才叫要害。至於暫時疼痛難忍的,反關節擒拿最合適。也可以擊打肱二頭肌、內肩骨縫等處。也可以捏筋。如果有功夫,可以卸骨。不過看上面問題就知道你不會了。至於那些穴位,最好不要去碰,否則弄出人命來。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喉嚨,一個是眼睛,輕微擊打下可以使人暫時失去戰斗力,但如果重擊會造成嚴重後果。至於有人問湧泉怎麼打,其實很簡單的。只要你會化力,如果對方一腳高踢,你可以用手撈住對方的腿,向自己身後方向化掉其踢力,則對方腿部已經被拉直,這時可以用拳或掌擊其腳心,則對方立刻會向後傾倒而且容易重傷。如果你手上有功夫,可以用指點其湧泉,也可以用鑽拳點打湧泉穴即可。
 
眼睛,一般只要戳這個地方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
 
人體容易攻擊和被攻擊的幾個脆弱部位:面部,左、右、後腦部,腮,喉,後頸脊椎,肺,心髒,腋下,腹,肋,裆,尾椎。
非致命有效打擊部位:扭手關節,翻腕、指關節,頓器猛擊大腿肌肉、膝蓋。
人體要害詳解——眼

眼睛是人的視覺器官,在組織結構與生理功能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眼球的外壁由三層被膜構成。眼球的內部為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都是無色透明的凍膠樣液體,是眼的折光裝置。眼球底部在靠近兩側鼻梁的部位,有視神經和大腦相連。

眼睛具有視覺功能,眼睛遭暴力打擊,可以使人輕易致盲。因為視覺功能對人的日常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眼睛常常被列為人體的要害部位之一。不僅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拳譜中有“明中暗打消明息”的記載,而且在當代美國陸軍作戰部隊,打擊眼睛也被列入單兵格斗訓練的教范之中。

使眼睛致盲的方法很多,直接的鈍性暴力打擊,尖端物戳刺、高速飛濺物射入都可以形成。

1、眼部皮下為什麼容易發生血腫

以拳、掌等鈍性暴力打擊眼部可以使眼睑皮下迅速發生出血和水腫。這是因為上下眼睑皮膚較薄,皮下組織疏松容易積存血液,所以遇暴力打擊,充血和水腫比其它部位更容易發生。單純的眼外挫傷,可以引起大量的眶內出血,致使眼球突出,視覺功能受到嚴重障礙。

2、眼球是人體是脆弱的器官

眼球受到鈍力打擊或鈍器從眼球表面劃擦而過,可致使眼球外層的角膜破裂或脫落。眼角膜中合有豐富的末梢神經,使角膜對外界異物刺激極為敏感,哪怕是輕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強烈的生理反應。眼角膜損傷後,會使人眼部劇痛、怕光、眼睑無法睜開,視功能嚴重障礙。

眼部遭鈍器打擊後,除劇痛以外,還可以因眼球受到外力壓迫或腫脹壓迫,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減饅,進而導致四肢無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下降。在格斗中常常造成被動的局面。

此外眼球質地脆弱,輕微暴力足以使眼球破裂。

用拳刃擊打眼部或用指端及其它銳器直戳眼窩,可致使眼球球體破裂,眼內大量出血,眼內容物脫出,視力完全喪失。

視力喪失雖不至於危及生命,但可以直接影響人的行動能力。因此,在敵對的暴力行動中,眼睛常常是重點攻擊的目標。

三、人體要害詳解——太陽穴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記載,太陽穴一經點中“輕則昏厥,重則殒命”。現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蕩使人意識喪失。

1、太陽穴是顱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陽穴的位置是顱頂骨、顴骨、蝶骨及颞骨的交匯之處,稱為“翼點”或“翼縫”。此處是顱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質脆弱的部位。顱骨為一層堅硬的骨板,對腦起著保護作用。顱骨骨板各處薄厚不一,平均厚度為5毫米,最厚處為1厘米。而太陽穴處的骨板厚度僅為1——2毫米,是顱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擊或擠壓,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後可直接影響腦的功能。

2、太陽穴深層顱內有眾多的出血來源

在顱內的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當豐富,因此構成了眾多的顱內出血來源。起於颌內動脈的腦膜中動脈,在硬腦膜外沿颞骨鱗部向上行走,並在太陽穴處的颞骨鱗部分支為腦膜中動脈前、後兩支。同時,腦膜中靜脈也與腦膜中動脈相伴行。在顱內更深一層的硬腦膜下,還分布有大腦颞葉的皮質動、靜脈。

太陽穴遭暴力打擊,不僅可以因顱骨颞鱗部骨折損傷腦膜中動脈,而且常常可以在顱骨完整的情況下損傷腦膜中動、靜脈,在中顱窩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腫。腦膜中動脈破裂形成血腫,不僅十分迅速,而且後果極為嚴重。腦膜中動脈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後的間歇清醒期極短,多則不足1小時,少則只有10分鐘,常常在損傷兩小時後完全昏迷。如果傷後6小時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腦膜中動脈的兩個前後分支損傷以及大腦颞葉皮質溝內的動脈損傷,會在腦膜的更深一層形成以颞區為中心的巨大顱內血腫。由於出血部位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險性。

3、太陽穴處的颞骨動脈溝和骨管構成了一個明顯的薄弱帶

由於腦膜中動脈緊貼顱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鱗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點。太陽穴深層組織中的腦膜中動脈,在颞骨鱗部內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條較深的骨溝——颞骨動脈溝。這條骨溝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構成了一條明顯的薄弱帶。打擊太陽穴,往往首先容易在這條骨溝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動脈溝處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溝內的腦膜中動脈損傷,引起顱內血腫。

腦膜中動脈前支則完全穿過骨板,在颞骨內面形成了一條長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於骨管的存在,使腦膜中動脈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當太陽穴遭外力打擊時,腦膜中動脈前支極易在骨管處撕裂。同時,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處形成.當骨折線橫跨骨管時,對血管造成的損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顱內血腫,往往更為嚴重。

因此,在頭部兩側的太陽穴,實際上構成了一個致命的危險區,即以顱骨颞鱗部為中心的顱骨骨折多發區和以大腦颞葉為中心的顱內血腫多發區。

4、為什麼打擊太陽穴容易破壞人的平衡機能

太陽穴深層腦組織是大腦颞葉。颞葉是大腦皮層的位聽中樞。位聽中樞支配著人的位聽神經,可以通過中耳感受聽覺、感受外界音響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通過內耳“前庭裝置”感受體位在空間的變化,並由此來調節全身肌肉的緊張度,維持身體平衡。因此,大腦皮層的這一區域除感受聽覺,還控制著人的平衡感覺。

此外,太陽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經”和“睫狀神經節”的匯集之處。三叉神經傳導頭面部感覺,是對痛覺最為敏感的腦神經。睫狀神經節是調節視力活動的重要神經節。

太陽穴一旦受到暴力打擊,首先會震動大腦颞葉的位聽中樞,使位聽神經受到強烈刺激.造成暫時性的平衡感覺喪失,全身肌緊張調節紊亂。同時,也會刺激太陽穴皮下的神經,使人頭暈、目眩、兩服發黑,平衡不能維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擊太陽穴雖不至於造成顱腦損傷,但很容易將人擊倒。我圖民間武術中過去就有“一法打太陽,拳中倒地下”的記載。

四、人體要害詳解——耳

耳是聽覺器官,同時又是位覺器官。除了感受聽覺,它還有感受人體空間體位變化,維持身體平衡的功能。耳根部即耳垂後根部,在耳垂後,下颌角以上,颞骨乳突以下的凹陷處。民間又稱之為“撅陰穴”或“耳後穴”

耳分為內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托耳廓、外耳道、鼓膜三個部分。聲波傳入耳道,首先要經過耳膜。中耳位於內、外耳之間,起著傳導聲波的作用。內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構成,分為感受聽覺的部分和感受空間體位變化的部分。其感受空間體位變化的部分又稱為“內耳前庭分析器”,包括一個橢圓囊、一個球囊和三個不同方位的膜性半規管。在橢圓囊和球囊的囊壁和三個半規管的壺腹嵴上,生有大量纖毛細胞,其毛束插入一種叫作“耳石”的固體顆粒。在正常情況下,耳石給纖毛細腦一種均勻的壓力,使人有一種習慣的平衡感。此外,在三個半規管內充滿淋巴液。當人正常體位改變時,半規管中的淋巴液必然流動,從而引起耳石傾斜,纖毛彎曲,對周圍的末梢神經產生一種新異刺激。末梢神經接受刺激後,將興奮傳至大腦位覺中樞,使人由此感受到空間體位的變化,同時,又會使全身肌肉緊張度發生重新調節,以適應身體姿勢的變化,維持身體平衡。前庭器官“過敏”的人,在較大的體位改變時,會引起過強的反應,出現頭暈、惡心、甚至嘔吐、虛汗等症狀,稱為“暈動症”。

[1] [2] [3] 下一页

喝醉酒以後在喝可樂好不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