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間短,手術後恢復快,療效肯定。
肺氣腫的康復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的病理改變,使呼吸系統力學和氣體交換機理發生障礙,從而必然導致病人從事日常體力活動能力減退。氣道阻力增加和肺容量改變均增加呼吸功。肺死腔量增加需要通氣量高於正常方能維持pco2於正常范圍,肺容量增加時則迫使患者於高肺容積狀態下進行呼吸,諸如上述改變需要患者盡力呼吸並對呼吸肌施加額外壓力,肺功能減退的copd患者,常會因呼吸困難而避免體力活動。這種機體為減低氧耗所做的調節久之則必然使心血管系統和肢體肌肉發生不良的所謂去適應作用。去適應作用可使患者體力活動能力進一步下降。長期避免體力活動和肢體日常活動能力受限則會導致各種社會心理損害。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焦慮和仰郁症的發病率較高。
近年來,copd患者緩解期的康復治療已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在藥物輔助下,通過運動和呼吸鍛煉,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進機體的抵抗力,減少急性發作和呼吸衰竭的發作頻率,使患者帶病延年。
康復治療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廣,正規全面的康復治療涉及到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領域。康復治療計劃的實施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理療師及心理學工作者共同完成。目前,我國copd患者的康復治療開展的不夠普遍,既使開展次項治療的單位,亦存在不系統,不完善等問題。這固然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醫療保健制度的完善與否有關,更重要的還與醫患雙方的觀念和重視程度有關。一般承擔醫療任務的醫療單位,多將治療重點放在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急性發作期,而往往忽視緩解期的康復治療。copd的病程,往往可長達30-40年,為一慢性進行性組織破壞性疾病。緩解期常為病人所忽視。一旦出現並發症如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性腦病或嚴重感染,方到醫院就診。此時對多數病人來說,若想逆轉病情之發展可能為時已晚,預後很差。另外,呼吸肌疲勞在copd發病中及對病程的影響正日益受到重視,康復治療對呼吸肌疲勞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在緩解期對copd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很有必要。建立專門的康復治療組織和進行這方面的宣傳是康復治療得以成功的保證。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患者的治療目的旨在改善氣道和肺功能並防治肺功能的進一步喪失。許多慢支和肺氣腫患者顯示出可逆性氣道阻塞,應接受支氣管舒張劑治療。靜息或活動後低氧血症的患者。當給予氧療時呼吸困難減輕且活動耐受性得以改善。急性期慢支患者經常治療已獲得最大緩解,但仍不能從事體力活動者則可適宜於進入康復治療計劃。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對肺髒康復定義如下:肺疾病康復可視為一門醫療實踐藝術,通過精確的診斷,治療,精神安慰和宣教,制定符合每個病人具體情況的綜合鍛煉程序,以穩定或逆轉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和心理病理狀態。在病人肺髒和全身狀況允許的條件下,以發揮病人最大的呼吸功能潛力。
慢支和肺氣腫患者的活動能力減退或喪失各有不同的原因和表現。故而其加入康復治療計劃均包括亦有不同的目的。但就總體而言,大多數肺康復治療計劃的方法均包括一定形式的體力恢復訓練,營養支持,社會心理評價,關於疾病及其治療的宣傳以及動員戒煙等項內容。各種康復治療措施必須能
1、通過正確的呼吸練習,建立有效呼吸;
2、進行體力鍛煉,使其與患者日常生活的體力相適應;
3、減輕存在的呼吸道阻塞程度;
4、防治或治療呼吸道感染;
5、祖國醫學的康復方法。
呼吸的時候,肺會隨之擴張、收縮。肺氣腫就是肺的運動收到了限制。就好象是一根沒有彈性的橡皮筋一樣。一般是不能恢復的。首先應該讓你的父親戒煙,可以適當做擴胸運動、縮唇呼吸等此病一般難以斷根,關健在於自己預防
首先要戒煙酒,冷的,辣的,酸的等刺激性食物
適當地做些運動,一旦受涼或呼吸困難,請馬上去醫院 目前,困擾世界全球性大氣污染的問題主要是溫室效應與臭氧層破壞。這種污染所造成的傷害已經沒有了國界的限制,足以威脅人類能否在地球上繼續居住下去,其後果十分嚴峻,已成為與世界各國都有切身利害關系的問題,引起了普遍的關注。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各國協調一致的行動。聯合國1989年把“警惕全球變暖”作為6月5日全世界環境日主題,以喚起社會各界環境污染的關注和全世界人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的危機感與責任感。</p><b>一、造成全球性大氣污染氣體的存在與危害</b>全球性大氣污染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系列問題。人類活動排入大氣的某些化學物質如co<sub>2</sub>、ch<sub>4</sub>、n<sub>2</sub>o、cfc(氟氯烷烴)引起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導致地球變暖。近百年來,全球地面平均氣溫增加了0.3—0.6℃。地球變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當前世界大洋溫度正以每年0.1℃的速度上升,全球海平面在過去百年裡上升了14.4cm,我國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cm,海平面的上升將嚴重威脅低地勢島嶼和沿海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財產安全。</p>氟氯烷烴、n<sub>2</sub>o等不僅能產生溫室效應,而且還能與平流層的臭氧發生作用,導致臭氧層的消耗。研究結果表明,平流層臭氧濃度減少1%,紫外線輻射量將增加2%,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3%,白內障發病率將增加0.2—1.6%,因此,臭氧層的消耗,已經造成了對人體的傷害,並使農作物減產,使森林、自然生物圈生成及海洋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的影響,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的健康與安全。</p>人為造成的各種溫室氣體對全球的溫室效應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sub>2</sub>的作用占55%,cfc占4%,ch<sub>4</sub>占5%,n<sub>2</sub>o占6%,因此,co<sub>2</sub>的增加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p>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主要是由於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而造成的,換成燃料碳每年約為50億噸。其次是由於森林的采伐、燒毀,用作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大約為10億—16億噸/年。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片森林被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減少。此外,近年科學家發現北冰洋沿岸凍土在秋季也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由化石燃燒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中,80%是發達國家生產的,而由森林破壞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p>甲烷的發生源有家畜腸胃內發酵,田地、沼澤等潮濕地帶,天然氣洩漏等。牛腸胃裡細菌能使3%--10%的植物纖維物質變成沼氣,據估計每年牛向大氣釋放出的沼氣就有5400萬噸—1億噸。科學家發現東西伯利亞北冰洋沿岸永久性凍土中氣泡裡也富含甲烷,其濃度為現在空氣含量的幾千甚至幾萬倍。</p>大氣中的n<sub>2</sub>o的主要發生源是土壤。在nh<sub>4</sub><sup>+</sup>、no<sub>3</sub><sup>-</sup>等氮供應源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從潮濕的土壤中產生n<sub>2</sub>o。海洋中也同樣存在著脫氮現象。人為發生源主要是肥料,據有關研究結果,化肥使用時,在很短時間內就有近1/3的氮肥脫氮進入大氣中,其中約有5-20%變為n<sub>2</sub>o;燃燒樹木,農作物殘根和礦物,以及平流層超音速飛機的飛行也會產生n<sub>2</sub>o。</p>造成臭氧層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某些化合物濃度增加,使平流層臭氧的產生、消失過程失去平衡,這些化合物中主要的是氟氯烷烴、哈龍、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等,它們是人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制造、擴散出來的,如制冷裝置的冷凍劑,煙霧噴射劑、制造塑料的溶劑、泡沫發生劑、精密儀器和電子器件的清洗劑等。它們在低層大氣中都不活潑而轉入平流層後,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的照射使它們分解出了氯原子,從而破壞臭氧層。</p><b>二、全球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及對策</b>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用一個大氣圈,全球性大氣污染所帶來的災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個人的,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峻的挑戰。因此,綜合治理全球性大氣污染需要各國政府協調一致的行動,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努力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並為此作出貢獻,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p><b>1</b><b>、制定並履行國際協議,嚴格控制全球性大氣污染氣體的排放。</b>控制全球變暖就必須要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其中關鍵的問題是控制co<sub>2</sub>的含量。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特別是co<sub>2</sub>的增加,是發達國家近年來工業化積累的結果,就是在當前發達國家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占世界人口不到24%的發達國家消耗了世界能源的75%,他們向大氣排放的co<sub>2</sub>的人均排放量比發展中國家的相對量更高。以美國為例,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不到,co<sub>2</sub>排放量卻占世界的24%,而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統計,他們的人口占世界的76%,而co<sub>2</sub>的排放量還不到世界的28%。由此可見,發展中國家是工業化國家所造成的co<sub>2</sub>增加的受害者,發達國家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負有不可推卸的完全義務和責任。</p>1997年12月,防止地球溫暖化京都會議通過了“京都宣言”,宣言中指定co<sub>2</sub>等6種氣體是造成地球變暖的主要因素,宣言中規定在2012年實現整體削弱1990年廢氣排放標准的5.2%,並要求發展中國家自主承擔削減廢氣排放量義務。我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國之一,我國支持通過一項符合公約的議定書,但反對向發展中國家增加任何新的義務。盡管我國到2000年人均co<sub>2</sub>排放量不到1989年世界人均水平(1.2噸/人)的一半,不及工業區化國家人均水平(3.3噸/人)的1/6,但仍努力履行義務。我國已開展了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分析及對策的研究,大力節能,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增加對co<sub>2</sub>吸收能力;大力回收工業c0<sub>2</sub>廢氣,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p>1990年修訂的《消耗臭氧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把cfc及哈龍等6類幾十種都列為限控物質,在進行這樣的限定後,預計到2050年,北極臭氧減少速率將低於現在,而到2100年後,南極臭氧空洞將消失。</p><b>2</b><b>、綜合治理措施及途徑。</b>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量,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與節能,這是控制c0<sub>2</sub>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sub>2</sub>排放量的最經濟可行的辦法。有資料認為,如果采取了一切可以節約的措施,在不影響發展或造成能源不足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