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下一代更好成長 人活著的意義,在我看來, 首先是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生活因為你而更好, 其次是追求一種心裡滿足感,包括工作、生活。 老實說沒有多大的意義! 為了更好的明天
工作,生活。 為了國家做貢獻呢 為活著而活著。 人生本沒有意義,只是人在活著,除非有改變這狀態的原由。 只相對於個體而言,過程是個人體驗,其部分可以自我把控。呵呵, 好像答非所問。
人活著要看你有什麼追求和目標。有追求, 通過努力不斷達到你的追求,即人生樂趣所在。反之, 人歸屬大自然,意義僅此而已。 人類和其他所有生物的存在真的是“偶然”的嗎?我們到底為什麼活著?我們是否有“使命”?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真的是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的嗎? ●首先全球有億億萬個生物的存在,這就說明了“生物”的存在是一種必然;因為“偶然”的事件是不可能反復出現的。 ●那到底是什麼的必然呢? ●我問一個問題,您就會比較清楚了:如果我們人類這個“物種”要更好的存在,甚至“永生不滅”,是不是首先要確保“宇宙”的“安全”甚至“永生不滅”呢?畢竟“宇宙”滅亡了,我們又怎麼可能“生存”呢? ●“宇宙”真的可能滅亡嗎? ●“宇宙”是一個“整體”,也包括了進化了這麼久的一切“生物”,而一個“整體”的“存亡”是相當微妙的,所以“宇宙”無人看管就可能“滅亡”,因此“宇宙”的存亡與我們“息息相關”! ●或者說:我們之所以“存在”,就是要確保“宇宙”的“存在”;我們才是“宇宙”的“保護神”。 ●那麼也就是說:人類和所有生物都是“宇宙進化”的“必然結果”,因為“宇宙”也是朝著“可以更好存在”的方向“進化”的。 ●除了“保護宇宙”的“使命”以外,我們還有一樣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衍然”(繁衍自然)!就像“氧氣”+“氫氣”+正常環境點燃這個“母體”一直都在繁衍“水”這個東西一樣,這個“宇宙”的壯大就是因為它用“自然”繁衍了“自然”以致無限的! ●所以很多時候所謂的“上帝”其實就是“人類”自己了,因為我們又要“創造事物”又要“保護宇宙”。 ◆因此我們有兩大“使命”:“導存”(引導自己和整個宇宙的存在)和“衍然”(繁衍自然/創造事物)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比喻: ●如果我們飼養的雞鴨也作相同的提問: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我們活著有什麼使命嗎? ●然而現在已經不是它們可以決定為什麼而活著的問題了,而是為什麼它們就被人類養活了的問題了。 ●我們飼養雞鴨,讓他們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當然雞鴨最先的出現並不是人類控制的)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我們要生存,所以我們飼養它們來作為食物。 ●那麼客觀的來說整個宇宙也正在“飼養”著我們,那麼是不是也有原因呢?而且這個原因是無論你喜不喜歡它都會產生作用的,就像人類飼養的雞鴨無論喜不喜歡自己被生出來,它們也都被人工孵化和飼養了,最後也都被我們吃了(當然也有自然死亡的,這也就是和自然使命的區別),從而保障了我們的存在。 ●而我們無論想不想被生下來、想不想創造事物、想不想保護宇宙;我們都毫無選擇的被生下來,一生下來就開始創造各種事物,一生下來又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然而如果要讓自己存在,就必須首先保證宇宙的存在,不管你現在有沒有能力、想不想去保護;畢竟宇宙都沒了,那麼自己還怎麼可能存在? ●如果您認為宇宙不需要人的保護,這就像人們說“這個地球少了誰都還是照樣轉”一樣,但問題是如果現在有大隕石來撞擊地球,但卻沒有人通過發射導彈來改變軌道等,地球還會存在嗎? ●宇宙是一個整體,也包括了進化而來的所有生物,而一個“整體”的存亡是相當微妙的,沒有特定的保護和“存在保障”是很容易滅亡/崩潰的。 ●也許所有生物、星球都滅亡了,“真空”還會存在,但是問題是:真空並不能代表整個宇宙,所以這個宇宙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才行。 ●也許您還會說:人類沒資格當宇宙的“管理者”。然而“管理者”這個角色並不是你現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就可以不去做的;就像:你生下來,也並不是馬上就知道怎麼去管理自己的生活啊,但是你不是也必須要去管理嗎? ●然而“保護宇宙”這件事情似乎太虛幻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做的,但是只要我們看看我們進化的歷史,就可以發現我們的能力正在逐步的增強,如果在恐龍時代,那麼不要說保護宇宙了,就連保護一個地方都無從說起,然而今天的人類卻已經開始有能力進行保護地球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化的最終使命就日益的明顯起來,那就是保護宇宙!我們最終是有能力也是必須保護宇宙的,因為這是所有人存在的基礎。 ●如果我們進化的使命真的是“創造事物”(繁衍自然,使宇宙成長)和“保護宇宙”(引導宇宙更好的存在),那麼它又是如何把這種“趨勢”嵌入我們“大腦”的呢? ●那就是“情感”!您將會發現我們都有一些深層次的“情感”和“樂趣”如:“使命感”、“偉大感”、“神聖感”、“好奇感”、“成就感”等,正引導著我們去“挽救世界”、“保護宇宙”、“創造事物”;而這些“情感”所產生的力量往往是大於“個人利益”和“兒女私情”的。 ●因此也可以看出來人類的“情感”並不是只引導“自己”的存在,否則我們“最深層次的情感和樂趣”應該是“個人私欲”和“兒女私情”而不是“使命感”和“偉大感”。 ●所以人類即不是為了“贖罪”而存在,也不是為了“享樂”而存在,更不是為了“尋找另一半”而存在;而是為了保護和壯大宇宙而存在。 ●也因此,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可輕生。畢竟組成我們這個身體的物質,都是擁有億億萬年的“存在歷史”,並從宇宙存在以來經過億億萬萬年才能凝聚在一起的,如果我們就這麼死了,我們對得起它們對我們的期待嗎?對得起這麼長時間的凝聚嗎? ●可以說:宇宙為了能夠更好的存在,所以才進化出了人類,宇宙才是所有人的真正父母;而我們就是這個宇宙真正的“精靈”和“保護神”。既然我們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宇宙並使其壯大的,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完成我們的使命呢? 那麼“人生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麼呢? ●那就是“創造事物”、“保護宇宙”,從而與自己“心愛”的“人”或“事物”生活在一起,並獲得“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所以,人生意義的大小,主要在於您創造出來的東西對當代人和子孫後代有多大的幫助,又在保護宇宙方面有多大的貢獻(如:探索真理性認識,是保護宇宙的前提,這點所有人都可以去做)。 那麼怎樣完成我們的使命呢? ●其實只要我們活著,那就已經在完成我們的使命了,只是完成使命的大小不同而已。 ●這也就是為什麼求生欲和性欲是我們最根本的欲望的原因了。 ●為什麼呢?因為只要我們活著,那麼我們就是和整個人類或生物界分工合作,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創造事物和保護宇宙(畢竟,如果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你一個人的話,您連乞丐也做不成了,更不要說有那麼多產品可以消費;而且就算你沒有直接的保護宇宙,但是就是因為有了你的分工,所以才有了那些專業保衛宇宙的人們)。 ●因此,您可以將其他人看作是自己為了更好保護宇宙和壯大宇宙(創造事物),而繁衍出來的“分身”,是在不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擁有不同生理特征的“自己”;只是如果你要讓“另外的自己”去幫助自己做事,那麼就必須通過特定的渠道如“金錢”、“情感”等進行合作(但總比沒有好)。 ●我們“具體的使命和人生意義”當然是不同的,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自己賦予的。但是它們卻都是屬於同一個“類別”的,那就是“創造事物”(衍然,繁衍自然)和“保護宇宙”(導存,引導存在),這點是客觀存在,不可改變的;您想想我們從生到死所做的所有事情還不都是在“創造事物”嗎?而且如果我們要使自己“可以存在”那麼不就必須保證“宇宙”的存在嗎? ●人們有些為了“環保”,有些為了“國家”,有些為了“父母”、有些為了“自己”;在緊急的關頭,人們總是有不同的抉擇,但是也許在一個更緊急的關頭,所有人都只有一個抉擇,那就是:當自己的所做的事情直接關系到“宇宙”或“世界”之“存亡”的時候!因為不管他們在乎的是什麼,他們都必須首先確保“宇宙”或“世界”的“存在”。 ●每個人的“能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也許你不能直接的“保護宇宙”或做出對人類有多大“貢獻”的事情來,但是因為有了你的分工,所以才有了那些專業保衛宇宙的人們和做更大貢獻的人們。 ●所以我們努力的去做對社會、人類、宇宙更有利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真的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就算我們平淡一生,我們也將無怨無悔,畢竟“只要我們活著,那就已經在完成我們的使命了,只是完成使命的大小不同而已”。 ●很多人認為我們每個人首先是要“為自己”,然後才能“為家庭”,最後才能“為社會”、“為世界”。這樣的觀念,是沒有看清楚事物原本面目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首先必須要參與各種“社會分工”、“生態分工”,從而得到一些工資、食品等,而後才能“為自己”、“為家人”。所以只要你一生下來,就首先在“為社會”、“為世界”而分工著,而不是首先“為自己”、“為家人”。 ●所以我們所謂的自私只是在客觀的無私裡拿回自己應得的那一部分而已;而且,當我們參加了各種社會、生態的分工後,得到的報酬當然是首先得為我們自己和家人進行各種關懷,畢竟整個世界已經形成一張互相編制在一起的大網,只要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家人和朋友(如果你也把那些孤苦的人當做朋友的話就太好了),那麼整個世界也就富有了,而如果您首先不為自己的家人做點事情,那麼是不會有太多人對他們進行真心的關懷的,那麼也許幸福的漏洞就出現在您的家裡。但千萬不要忘記了:您只有先幫助了其他人,參加了社會分工或生態分工,而後才能幫助您的家人和您所愛的一切,所以我們還是把自己的精力多花在如何做好社會分工這一塊吧!畢竟這塊做好了,其他的都會附帶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那麼如何更好的完成我們的“使命”呢? ●首先我們自身的情感如“使命感”、“偉大感”、“神聖感”等將會作為“最深層次的樂趣”來引導我們更好的完成使命,您可以常看相關的影視節目,特別是科幻片來加強這些情感,讓這些情感引導我們自動的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其次,既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情感”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引導“宇宙”和“自己”的存在;那麼我們還不如主動的去做一些可以產生“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的事情,從而更好完成自己的使命。 ●比如:探索、研究、發現、制造、發明、正當經商、認真工作(制造好產品,做好分工)、進行公益活動、環保、消除惡性不平等、消除戰爭、消除經濟危機、讓每個人干的活都很值錢、甚至預防宇宙滅亡等;從而使自己的心靈生活在天堂之中。 ●總結性簡化:要更好的完成我們的使命,使人生更有意義,只要努力使自己得到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就好了。 (說明:樂趣是我們的默認引導系統,如果我們要得到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就必然會去:探索、研究、發現、制造、發明、正當經商、認真工作(制造好產品,做好分工)、進行公益活動、環保、甚至:消除惡性不平等、消除戰爭、消除經濟危機、讓每個人干的活都很值錢、預防宇宙滅亡等;從而使自己的心靈生活在天堂之中。) ◆使用邏輯:世界萬物都朝著“更好存在”的方向發展,而如果不能出現一個“存在”的“保障”,那麼就太“危險”了,於是我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使命”。
●出自“全集然文明.天堂計劃”【值得任何人投入一生的計劃——天堂計劃】 為了更美好的生活。 人生的意義就是活著,好好的活著。否[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