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嘴和臉上被電飯煲的熱氣給噴了怎樣救治正文

嘴和臉上被電飯煲的熱氣給噴了怎樣救治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嘴和臉上被電飯煲的熱氣給噴了怎樣救治
 
嗯 
www.smarcle.cn/huodonglist.aspx

 
1、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2、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於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3、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4、冰凍的豬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
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於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
6、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裡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7、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於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於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8、將氣球吹大後,用手捏住吹口,然後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沖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9、吊扇在正常轉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動時要小,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1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於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備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12.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
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13.汽車頭燈裡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14.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15.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16.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
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稜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稜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稜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裡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17.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鹵汁裡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

1、小小稱砣壓千斤——根據槓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麼"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鏡不能重圓——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於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 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4、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於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於火焰的溫度小於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於許多三稜鏡,月光通過這些"三稜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月暈而風"之說。
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於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牆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牆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牆,使牆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小於高牆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牆外,牆外的人就無法看到牆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後,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裡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於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後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14、千裡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裡眼,順風耳"變為現實。並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裡"。
15、坐地日行八萬裡——由於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裡。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後,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17、牆內開花牆外香——由於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牆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牆外。
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19、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20、瑞雪照豐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松散的空隙,裡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後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於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後寒"的感覺。
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4、紙裡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氣體的擴散現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後,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於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中的水由於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於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於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氣凝華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華、凝固都是放熱過程,化雪是融化過程,要吸熱。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氣溫低於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並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於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33、火場之旁,必有風生——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

[1] [2] [3] 下一页

怎麼開壇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