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事件像一條毒蛇,擊中了中國人民族感情中最珍貴最敏感的那根神經,並借助最發達的互聯網技術以原子裂變級速度迅猛的擴散著。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感到無比的惋惜和痛心,又一個民族品牌嫁給洋人了。但在哀歎和吶喊之外,如果結局不能改變,我們應該改變什麼?應該在觀念、角度、輿論和行動上做出什麼樣的不同思考和調整?
事實上,收購匯源是可口可樂的另類失敗之舉。
可口可樂作為美國文化的代表和世界品牌的奇跡,幾十年來攻城略地,風靡全球,像一個無人能敵的超級大俠,統治者億萬消費者的心、口和鈔票,成為飲料市場的超級大贏家和絕對霸主。
然而,從2005年開始,由於北美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購買灌裝水、運動飲料、茶飲料和果汁的人越來越多,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美國碳酸飲料市場年度銷售出現了幾十年來的首個下滑周期。
7月17日,可口可樂公司宣布,上一財季盈利同比減少了23%,原因是其下屬產品銷售公司coca-cola;enterprisesinc.蒙受了巨額減計虧損,以及美國經濟疲軟影響了軟飲料銷售。
這種趨勢在高速上升的中國市場雖然還不是非常嚴重,但可口可樂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冬天的涼意。
尤其是老對頭百事可樂在綜合食品領域的成功,以及在非碳酸飲料上的重磅出擊:耗資2.5億美元興建亞洲最大非碳酸飲料生產基地;並且據傳百事已經與深深寶旗下公司簽訂了意向性協議,雙方合作共同開發、產銷涼茶產品,是個不小的挑戰。
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王老吉、匯源等在茶、果汁和礦物質飲料市場的成功,也對可口可樂的進一步提升造成了壓力和困難,以王老吉為代表的涼茶飲料,去年產銷量在中國首次超過可口可樂。
王老吉的橫空出世,一方面讓可口可樂透骨體驗到了中國茶道的真功夫之厲害,另一方面也讓可口可樂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更多的幻想和期待。
同時,康師傅已與日本伊籐忠結盟。
這些動搖的不僅僅是可口可樂的市場份額和銷售業績,更是它賴以稱霸的消費文化、忠誠基礎以及品牌帝國。
這意味著可口可樂必須實現轉型。
事實上,早在1998年9月,可口可樂就推出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非碳酸飲料“天與地”,2001年推出“岚風”女性蜂蜜茶飲,2002年推出“陽光”果茶,緊接著又與雀巢聯合推出“雀巢冰爽茶”,2005推出“清本”“清妍”男女版本的“茶研工坊”系列茶飲料。
然而,不幸的是,可口可樂推出的系列非碳酸飲料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成功,大多已經全面停產、黯然退市。對可口可樂今年剛剛巨資推出的新品“原葉”茶飲料,說實話,我也不是很看好。這些案例揭示的共同病根是:可口可樂的成功路徑依賴、對中國消費者的了解不夠、對中國茶文化的粗淺認識以及在品牌推廣模式上的不倫不類。
但可口可樂的非碳酸化路線已經是不得不的戰略選擇。它必須堅定不移的雄心勃勃的堅持走下去。
可口可樂也是這樣做的。2007年,可口可樂在全球開始通過並購等手段發展非碳酸飲料市場。今年5月底,可口可樂宣布收購美國著名的維生素水制造商glaceau,隨後又收購全球第二大礦泉水生產商highlandspring。兩筆交易花去可口可樂五十多億美元。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24日,在可口可樂進入中國80周年的慶祝會議上,可口可樂太平洋集團副總裁包逸秋便向外界透露了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計劃——不排除通過收購兼並的方式快速發展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占有份額,尤其是在非碳酸飲料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