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喝咖啡危害健康嗎? 飯後喝咖啡要當心 www.39.net 2008-8-239健康網社區新加坡有關研究表明喝咖啡可以降低血糖,但據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因會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上升,這樣的反應在飯後尤其顯著。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喝咖啡能夠減少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因會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上升,這樣的反應在飯後尤其顯著。
不少糖尿病患者有喝咖啡的習慣,也有報道說喝咖啡能夠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這似乎給喜愛喝咖啡的糖友找到了很好的“借口”。但不久前,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飯後喝咖啡,會引起血糖升高。
這兩種觀點把糖尿病患者弄糊塗了。解放軍二炮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全民解釋,其實,從理論上看,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
因為咖啡因進入人體後,會降低胰島素的降血糖功能,引起多種荷爾蒙的釋放,還會阻礙血糖運輸到肌肉和脂肪中去,2型糖尿病病人飯後喝咖啡,這種血糖升高的現象會更加明顯。除了上述的原因,飯後由於攝入了熱量,本身血糖就容易波動,要靠藥物及運動進行調節,而喝咖啡,顯然是額外增加了熱量,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
浙江大學附屬二院內分泌科主任谷衛說,從一些大范圍、長期的醫學調查也發現,長期喝咖啡的人群相比不常喝咖啡的人群,得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反而更小,所以才有了“喝咖啡能預防2型糖尿病”的說法。
李全民主任建議,2型糖尿病人喝咖啡,最好別加糖,而且喝咖啡要適量,最好一天別超過兩杯;另外,建議喝咖啡的時間選在兩頓飯之間,別在飯後喝咖啡,以免引起血糖一時的升高。 喝咖啡有益健康嗎?
http://www.hwcc.com.cn 時間:2010-01-0716:00:00 來源:華爾街日報 放大縮小打印 從近期的新聞標題來看,咖啡或許正引領著最新的健康飲食潮流,同樣榜上有名的還有西蘭花和全麥面包。 不過,別以為把手中的咖啡從中杯升級到超大杯,你就會變得更健康。盡管最近有關咖啡有些好消息,但或許我們還是有擔心的理由。
僅僅在去年12月一個月的時間裡,首先是《內科學檔案》(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的一篇分析報告發現,每天飲用三到四杯咖啡的人比每天喝少於兩杯咖啡的人患ii型糖尿病的幾率要低25%。此外,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會議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飲用至少六杯咖啡的男性比從來不喝咖啡的男性患晚期前列腺癌的幾率要低60%。
早前的研究還認為飲用咖啡有可能會降低患結腸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研究發現,喝咖啡的人患齲齒、膽結石、肝硬化、帕金森氏症、老年癡呆症以及自殺的概率也較低。去年,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和馬德裡大學(universityofmadrid)的研究人員對10多萬人超過二十年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並且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喝咖啡越多,這些人在研究階段裡死於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小。
但是,上述研究之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咖啡──尤其是其中的咖啡因成份──會讓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還會提高血液裡一種與中風和心髒病有關聯的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每天喝兩杯或兩杯以上咖啡的孕婦流產幾率更高,所生嬰兒體重較輕的比例也會高一些。咖啡因還被認為與良性乳房腫塊和老年女性的骨質疏松有關。此外,正如許多人深有體會的那樣,咖啡還會加重人們的焦躁易怒情緒、胃灼熱以及失眠狀況,而這將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包括更高的肥胖風險。然而,正是咖啡能令人精神煥發的傳言讓一些人愛不釋手,並將咖啡視為每天都不可或缺的東西。
為什麼人們對於這樣一種隨處可見的飲品會有如此多的困惑?畢竟,有大約54%的美國成年人經常喝咖啡──他們每天大概要喝掉四億杯咖啡。而且,咖啡還是世界上交易范圍第二大的商品,僅次於石油。
首先,絕大多數針對咖啡的研究都來自於觀察。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多年來大量的數據來尋找人們的習慣和健康之間的關系。
但是,研究對象並不總是能准確記憶或者准確報告他們飲用咖啡的數量。咖啡杯的容量從6盎司到32盎司不等;咖啡因的含量也從75毫克到近300毫克不等。而加上白糖、香料糖漿和奶油可以讓一杯本來低脂、基本沒有卡路裡的飲料變成一杯冰激凌蘇打飲料。
即便是那些精心設計、對這些變量已作調整的觀察性研究也只能發現其中的相關性,而無法證實一種因果關系。對於為什麼大量飲用咖啡的人患病幾率較小的問題,也許還有其它難以觀察到的原因,比如這些人擁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能夠得到醫療保障、經常鍛煉身體,在飲食方面也更健康。相反,“那些自我感覺不那麼健康的人一天喝上六杯咖啡的可能性更小。……這只是一種可能性,”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universitymedicalcenter)的心理生理學家吉姆?雷因(jimlane)表示。雷因對咖啡因效用的研究已經超過了25年。
風險消失
實際上,許多數十年前的研究認為喝咖啡可能導致更高的患癌風險的原因在於,他們顯然將一些與喝咖啡有關的習慣也考慮在內了。一旦研究人員開始調整研究對象,比如將那些吸煙者排除在外,額外的癌症風險也就消失了。
“當我進入醫學院的時候,人們告訴我喝咖啡對身體有害。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以及近十年,人們開始清楚地認識到,如果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這些研究,那麼他們就會發現咖啡能夠保護公眾健康,”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精神病學和藥理學教授、該校咖啡研究協會負責人彼得?馬丁(peterr.martin)表示。該校的咖啡研究協會在咖啡生產國的資助下於1999年成立。
盡管如此,許多研究人員仍然認為,對於像咖啡這樣的東西,得出確切結論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實驗性的研究。所謂實驗性研究是指,在其他變量被嚴格控制的情況下,給一部分研究對象一定量的咖啡,其他研究對象則得到一些無效對照劑。杜克大學的雷因表示,這樣的實驗結果顯示,“實驗性研究和觀察性研究對於咖啡因是否有益健康的結論截然不同。”
咖啡的危害
雷因所進行的小規模對照研究顯示,對於那些已經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咖啡因──以藥片形式被精確分配──會提高餐後血壓和血糖水平。而其他研究則發現咖啡因加之壓力能夠更大幅度的提高血壓水平。“如果你是個正常的健康人,那麼咖啡因或許不會產生什麼長期影響,”雷因說。“不過有一些人預先已有患高血壓和心髒病的傾向,對這些人來講,咖啡因或許從長期來看是有害的。”
流行病學家反駁說,這樣的小規模研究不能反映現實世界的情況,也無法衡量出患病的長期風險。
舉例來說,前面提及的有關前列腺癌的研究比較了20多年來有喝咖啡習慣的五萬名從事醫療行業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比例。這項研究將前列腺癌家族病史和人們進行篩查的頻率也考慮在內。大約有5,000名男性在這個時間段罹患了前列腺癌,其中包括846個晚期和致死病例。在這個最能致人死命的人群中,喝的咖啡越多,那麼死亡的可能性也越小。“你沒辦法從20多歲開始就對男性進行隨機對照實驗,並一直跟蹤到這些人的年齡大到足以患前列腺癌的時候,”主持這項研究的凱瑟琳?威爾遜(kathrynwilson)表示,她也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schoolofpublichealth)流行病學的研究員。“因為這樣的一些問題,觀察性的研究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好方式。”
而對於糖尿病來說,至少有18項研究發現,每天喝三杯以上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變得更小。這樣的結果被證實的次數越多──尤其是針對不同的人群,那麼證據也就越有力。
咖啡因以外
在前列腺癌和糖尿病的研究中,人們發現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都對健康有益,這就意味著咖啡中的一些其它成份決定著喝咖啡是否健康。咖啡中含有成百上千種的物質,包括鉀、鎂和維他命e以及據信含有抗氧化成份的綠原酸。這些物質有可能保護細胞免於受損和發炎,而細胞受損發炎可能是癌症、糖尿病、神經系統失調和心血管病的初期表現。
一個正占上風的理論就是某些有益成份可能抵消了咖啡因的某些危害。舉例來說,盡管咖啡因通過阻礙有助睡眠的大腦化合物腺甘從而讓人們保持清醒,但咖啡中的綠原酸讓腺甘苷在大腦中循環的時間延長了。
此外,盡管咖啡因似乎能夠提高主導身體行動的腎上腺素的水平,但咖啡本身或許有鎮靜作用。韓國首爾大學(seoulnational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去年在《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即便是咖啡豆的香氣都有助於緩解老鼠的緊張情緒。綠原酸還能夠減緩餐後葡萄糖向血液中釋放的速度,這可能抵消了咖啡因的葡萄糖效應。
“可能的”好處
“這就是陰陽平衡,”范德堡大學的精神病學家馬丁表示。他還指出,和不喝咖啡的酗酒者相比,喝咖啡的酗酒者更容易保持清醒。即便這些研究僅僅是表明了一種關聯,但他說,“這些證據或許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影響人類的某些最常見的疾病,並研究出治療這些病症的手段。不過所有一切都僅僅是‘可能’。”
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並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咖啡的好處已經達到要鼓勵那些不喝咖啡的人改變習慣的程度上。此外,也沒有一個人找到了對健康最為有益的每天咖啡飲用量。對咖啡的反應更是因人而異:一小杯咖啡能讓一個人變得焦慮緊張,但有些人就是喝上10杯,也還能整夜酣睡。
與此同時,那些熱愛咖啡的人們或許也不需要擔心喝咖啡會傷害身體──除非他們已經患有高血壓、身懷六甲,或是有睡眠問題。在以上這些情況下,少喝咖啡更為明智。
即便是認為咖啡因的風險超過了咖啡好處的雷因也承認,他每天都要喝上幾杯咖啡。“我為什麼喝咖啡?”他思索道。“我問自己這個問題……” 咖啡可能使你夜裡失眠,也可能使你血壓升高。但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咖啡研究所所長馬丁教授日前說,咖啡含有數百種有益健康的成分,可以抵抗肝受損、各種癌症、哮喘、心髒病和震顫性麻痺等。
他指出,每天喝2—4杯咖啡是有益的。不喝咖啡的人比喝咖啡的人更有可能患這些疾病。近20年的研究證實,咖啡因是咖啡中的有效成分,它能激活中樞神經系統,可用於制造長效鎮痛藥物,可以抵抗困倦、傷風感冒、哮喘和水腫。其副作用是容易上瘾失眠、緊張和血壓升高。
研究表明,咖啡含有抗癡呆物質,這種物質能減少有害物對身體的影響,有助於防范一些疾病。科學家們說,當人體內氧與其他化學物質混合在一起時,會形成盲目破壞細胞和身體組織的有害物質,這是心髒病、血管病、腫瘤、免疫機制衰退和神經衰弱的致病原因。美國咖啡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咖啡所含抗癡呆症的物質比茶葉高4倍。在加強身體的防病機制中,營養發揮著主要作用,能抗癡呆症的物質包括維生素e、維生素c、大豆中的胡蘿卜素、紅葡萄酒、某些調味料、水果、洋蔥和橄榄等。經過烘焙的咖啡豆抗癡呆性更強,脫去咖啡因的咖啡中這種物質也不會減弱或遭到破壞。
同時,專家指出,清晨起床後喝一杯咖啡可醒腦,白天工作時輕呷一口咖啡可提神。所以,此時的咖啡可稍濃。而餐後或晚間飲咖啡以略清淡為宜。咖啡是公認的健康飲品,但喝咖啡應掌握一定的時間,要適時適度。咖啡或茶不適宜餐中伴飲,應在餐後飲用。喝咖啡時,不管冷熱都應喝一些白開水。這樣做一是可以去除口腔異味,以便更好的品味;二是由於咖啡有利尿功能,多喝白水,可提高排尿量,保護腎功能,同時也不用擔心喝咖啡會“上火”。
黑[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