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面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1957年的一個冬夜,在一家拉面攤前,一群穿著簡陋的人頂著寒風排著長隊,就為了吃一碗拉面。碰巧經過那裡的安籐百福看到了,一個深藏已久的念頭再度被激活。安籐百福,原名吳百福,1910年生於台灣。從小父母雙亡,年輕時做過針織品生意,開過信用合作社,因為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入獄。在獄中他飽嘗了沒有食物的痛苦。1957年安籐出獄後,正值日本經濟開始騰飛,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忙碌的工薪階層急需一種方便的廉價食品。而當時,日本大米嚴重不足,糧食主要靠美國援助。政府鼓勵人們多吃由美國面粉做成的面包。不過,喜歡吃米的日本民眾不愛吃面包,對面條卻情有獨鐘。於是,就出現了上述那一幕。受到觸動的安籐百福決定要研制出一種在快速沖泡後就能食用的拉面。於是,他在家裡專門搭出了一間小屋,埋頭研制方便面。安籐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日光曬干法"和"熏制法"雖然解決了保存問題,但干了的面條在泡開後卻無法恢復彈性。有一天,安滕看妻子炸日本人常吃的天婦羅,一籌莫展的他心頭一亮。他把面條也放進油鍋裡煎炸,果然,他成功了。接著,安籐又對調味料進行了反復調配。經過近一年的實驗,1958年8月25日,世界上第一份方便面--塑料袋包裝的"雞汁拉面"正式上市。安籐由此開始了他的事業,創立了日清食品株式會社。當時他已經48歲。很快安籐把這種日式快餐推廣到了歐美市場,甚至送入了太空。安籐認為,食物是最崇高的東西。多少年來,他對日清生產的每樣產品都親自品嘗,不斷進行改進。然而方便面誕生幾年後,隨著生產廠家的增多和偽劣產品的出現,日清企業的名聲受損,方便面的價格也從一包35日元降低到十幾日元。日清方便面滯銷,企業瀕臨倒閉的危險。1966年,為了走出困境、開拓海外市場,安籐特地到美國進行考察。他發現,袋裝方便面在歐美市場難以推廣,因為歐美人不習慣使用碗、筷等東方人的餐具來泡方便面。但是,在超市裡,人們會用紙杯和叉子品嘗方便面,吃完後,紙杯就被隨手扔到了垃圾桶裡。安籐恍然大悟,產生了開發一種"杯裝方便面"的想法。1970年,美國日清公司成立,拉開了方便面走向國際市場的序幕。與此同時,杯裝方便面也使得日清企業在日本國內重新煥發生機。1971年秋天,東京銀座的步行街上。下午3點開始,坐著的人三三兩兩手裡拿著一杯杯熱氣騰騰的拉面,漸漸地,拿著杯面邊走邊吃的人越來越多,交匯成一股吃面的人流。四個小時內,兩萬份杯面被一搶而空。方便面放進了杯子裡就成了杯面,這個看似簡單的革新開創了方便面事業更廣闊的天空。2003年,全世界消費方便面652.5億份,產值達1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00億元。不過,安籐沒有獨占這項專利發明。在他看來,食品發明是回饋社會的最好禮物。在日本東京郊外的一個大型倉庫裡,儲存著大量的應急方便面。1977年8月,日本有珠火山爆發。1995年1月,日本發生阪神大****。大量無家可歸的災民靠著一碗三分鐘就能泡好的熱氣騰騰的方便面度過了難關。1991年,東歐經濟大蕭條;2000年,****東帝汶騷亂,方便面同樣幫助人們度過了危機。如今,方便面生產廠家遍及全球,它成了人們居家旅行的常用品,銷量巨大。不過,安籐卻沒有靠把持專利賺取巨額利潤。1962年,安籐取得了"方便面制作法"專利。兩年後,他成立了日本拉面工業協會,把這項專利轉讓給了業界。安籐說,這個舉動是為了把行業做大,以便給普通老百姓提供價廉物美的方便面。為表彰安籐的貢獻,日本政府於1999年在大阪成立了"即食拉面博物館"。館內展示了方便面的發展史,並開辟了"杯面制作過程體驗館",讓人們親手參與杯面制作。2004年4月,94歲高齡的安籐來到中國,在上海和南京,他品嘗的面條超過了300種。他本來計劃用四年時間做品食旅行,中國還是重要的一站。對自己的一生,安籐早有結論。2001年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的《我的履歷書》上,他這樣說:"90多年的人生像風一樣疾馳而過,戰爭中間、戰後都遭遇了現在的年輕人所難以想象的事件,對我來說,人生已經再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