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油條的制作方法正文

油條的制作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熱均勻,讓油條變得膨脹松泡且色澤一致。

化學性疏松劑zt

在點心制作中,化學性疏松就是利用適量的化學疏松劑使之在加
溫或與其它組合反應而產生大量氣體,從而達到點心膨大疏松。
化學疏松劑的種類較多,現將主要的簡要分述如下:
(1)食粉。
即小蘇打,其分子式nahco3,是一種鹼式鹽。因其式中含有碳
酸根,如遇到有機酸、無機酸或酸式鹽中和後會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點心制品膨脹疏松的主要動力。例如:制作合桃酥時,就是利用食粉加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比空氣重,所以氣體向兩邊“橫”著膨脹。使合桃酥瀉身,體積增大。又如油條,就是利用食粉同明礬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體積膨脹的。但是,食粉不可以加入過量,因為它是一種酸式鹽,過量會使鹼性增加,ph值升高,制品內外色澤會發黃,破壞組織,形狀不良。故在使用時要適量添加。
(2)氨系列疏松劑。
即一些含有铵離子(nh4)的化合物,其中以碳酸氫铵(溴粉)
及碳酸氫二者使用較多,反應快並且膨脹力大,碳酸氫和碳酸氫铵在較低溫度加熱時,即可完全分解產生氨氣,二氧化碳和水,不過其有一定缺點即氨氣與水作用會形成氨水,有一種氨溴味,不便食用,所以在添加時要適量添加。如制作一些酥點、油條、薩騎馬等產品均有利用此疏松劑作為體質增大的氣體來原。
(3)泡打粉。
即由食粉配以不同的酸性材料或酸式鹽及一些填充劑配合而成,一遇水即產生反應將二氧化碳放出,一般常用的酸式鹽有:酸性磷酸鈣、硫酸鋁鉀(明礬),酒石酸氫鉀和葡萄糖酸內脂等,泡打粉用於點心中一般適用於依士皮、酥類及一些油炸制品中,是一種常用的化學疏松劑。
 
油條的制作

原料:普通粉5000克,礬、鹽比例相同,礬(冬季125克,夏季170克)、鹼(冬季60克,春季70克,夏季85克),溫水(冬季3000克,夏季2750克)。

制作方法:

1、將礬、鹼、鹽按比例兌好,碾碎放入盆內,加入溫水攪拌溶化,成乳狀液,並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響聲,再加入面粉攪拌成雪花狀,揣搗使其成為光滑柔軟有筋力的面團,用溫布或棉被蓋好,醒20至30分鐘,再揣搗一次,再疊面,如此3至4次,使面團產生氣體,形成孔洞,達到柔順。

2、案板上抹油,取面團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長條,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寬的長條,再用刀剁成1.5厘米寬的長條,將兩條摞在一起,用竹筷順長從中間壓實、壓緊,雙手輕捏兩頭,拉成長30厘米左右的長條,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邊炸邊翻動,使坯條鼓起來,豐滿膨脹酥脆,呈金黃色即成。制作原理:制作油條的面團屬於礬、鹼、鹽面團。由於此種面團反應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藝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適宜於高溫油炸方法,才能達到松軟酥脆的特點。面團調制所摻入的明礬(白礬)、鹼(純鹼)、鹽(勁大的粗鹽)在水的作用下而產生氣體,使面團達到膨松。在膨松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明礬和純鹼,其反應式是:kai(so4)412h2o+na2co3+h2o→ai(oh)3+na2so4+k2so4+co2↑+h2o

從上述反應式中可以看出,面團調制時所加入的明礬、鹼在水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物為氫氧化鋁(又稱礬花),屬膠狀物質,使成品松軟;生成的硫酸鈉和硫酸鉀對人體無害,在面團中不起作用。而在調面時所加入的食鹽,則起著增加面團韌性和筋力的作用,便於制品的成型操作。由於氫氧化鋁和產生的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導致礬、鹼、鹽膨松面團制品的漲發。
 
制作方法:

1、將礬、鹼、鹽按比例兌好,碾碎放入盆內,加入溫水攪拌溶化,成乳狀液,並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響聲,再加入面粉攪拌成雪花狀,揣搗使其成為光滑柔軟有筋力的面團,用溫布或棉被蓋好,醒20至30分鐘,再揣搗一次,再疊面,如此3至4次,使面團產生氣體,形成孔洞,達到柔順。

2、案板上抹油,取面團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長條,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寬的長條,再用刀剁成1.5厘米寬的長條,將兩條摞在一起,用竹筷順長從中間壓實、壓緊,雙手輕捏兩頭,拉成長30厘米左右的長條,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邊炸邊翻動,使坯條鼓起來,豐滿膨脹酥脆,呈金黃色即成。制作原理:制作油條的面團屬於礬、鹼、鹽面團。由於此種面團反應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藝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適宜於高溫油炸方法,才能達到松軟酥脆的特點。面團調制所摻入的明礬(白礬)、鹼(純鹼)、鹽(勁大的粗鹽)在水的作用下而產生氣體,使面團達到膨松。在膨松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明礬和純鹼,其反應式是:kai(so4)412h2o+na2co3+h2o→ai(oh)3+na2so4+k2so4+co2↑+h2o
 
制作方法
1、將礬、鹼、鹽按比例兌好,碾碎放入盆內,加入溫水攪拌溶化,成乳狀液,並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響聲,再加入面粉攪拌成雪花狀,揣搗使其成為光滑柔軟有筋力的面團,用溫布或棉被蓋好,醒20至30分鐘,再揣搗一次,再疊面,如此3至4次,使面團產生氣體,形成孔洞,達到柔順。
2、案板上抹油,取面團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長條,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寬的長條,再用刀剁成1.5厘米寬的長條,將兩條摞在一起,用竹筷順長從中間壓實、壓緊,雙手輕捏兩頭,旋轉後拉成長30厘米左右的長條,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邊炸邊翻動,使坯條鼓起來,豐滿膨脹酥脆,呈金黃色即成。制作原理:制作油條的面團屬於礬、鹼、鹽面團。由於此種面團反應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藝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適宜於高溫油炸方法,才能達到松軟酥脆的特點。面團調制所摻入的明礬(白礬)、鹼(純鹼)、鹽(勁大的粗鹽)在水的作用下而產生氣體,使面團達到膨松。在膨松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明礬和純鹼,其反應式是:kai(so4)412h2o+na2co3+h2o→ai(oh)3+na2so4+k2so4+co2↑+h2o
從上述反應式中可以看出,面團調制時所加入的明礬、鹼在水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物為氫氧化鋁(又稱礬花),屬膠狀物質,使成品松軟;生成的硫酸鈉和硫酸鉀對人體無害,在面團中不起作用。而在調面時所加入的食鹽,則起著增加面團韌性和筋力的作用,便於制品的成型操作。由於氫氧化鋁和產生的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導致礬、鹼、鹽膨松面團制品的漲發。
3、油條是否能炸得又松、又脆、又黃、又香,制作要領是: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竹筷在中間壓一下;不能壓得太緊,以免兩條粘連在一起,兩條面塊的邊緣絕對不能粘連;也不能壓得太輕,要保證油條在炸得時候兩條不分離;旋轉就是為了保證上述要求,同時在炸得過程中,容易翻動。雙手輕捏兩頭時,應將兩頭的中間輕輕捏緊,在炸的時候兩頭也不能分離。油條發起的原理是:當油條進入油鍋,發泡劑受熱產生氣體,油條膨脹。但是由於油溫度很高,油條表面立刻硬化,影響了油條繼續膨脹,於是油條采用了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竹筷在中間壓一下的方案,兩條面塊之間水蒸汽和發泡氣體不斷溢出,熱油不能接觸到兩條面塊的結合部,使結合部的面塊處於柔軟的糊精狀態,可不斷膨脹,油條就愈來愈蓬松。我們拿到一根油條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兩條面塊的外面,尺寸大概膨脹了一倍,而兩條面塊的裡面,卻膨脹了許多倍。
許多人比較關心和面時鹼和明礬的比例,其實其並不重要,明礬多了味道和口感會變差。一般可采用明礬為面粉的1%左右即可,鹼的數量比明礬略少。
做法二
原料:面粉300克250毫升溫牛奶1小勺泡打粉半小勺小蘇打1小勺鹽25克植物油
做法:
1.把泡打粉、小蘇打和鹽用溫牛奶化開,和面粉和好揉勻,再倒入少許植物油.揉光滑,蓋上蓋子放在常溫下一夜(注意不能放進冰箱)。
2.次日早上,把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不用揉,直接平攤並整理成寬約7cm、厚約1cm的長條,再用刀切成寬2cm的小條。然後用筷子在每個小條上順壓一下,再把每兩個小條的兩頭捏在一起。
3.鍋熱倒油,油溫較高時把做好的油條生坯抻長後,放入油鍋裡炸至金黃色撈出即可。
 
炸油條

原料:面粉500g;油適量;
其它按季節氣侯投料:
春秋:白礬15克,食用鹼10克,鹽8克,30度溫水300克
夏季:白凡礬16克,食用鹼11克,鹽10克,30度溫水300克
冬季:白凡礬14克,食用鹼9克,鹽7克,45度溫水325克

制法:
(1)將礬、鹽、鹼(均為粉末狀)放入盆中,慢慢加說,使其全部溶解;加入面粉,用手攪拌均勻,使勁揉至“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靜置約30分鐘後,再揉一次,如此反復3次,至面團皮光滑潤,具有良好的延深性、韌性、彈性和可塑性;在面團和面盆結觸的地方抹上油,將面團整理,蓋好,跟據季節(冬季要注意保溫)放置約4~8小時。

(2)在面案上刷一層油,將弄好的面團倒扣在案板上,攤開拉成長方形,蓋上保鮮膜,稍置。

(3)將面團整理成約10cm寬、1cm厚的長條,再頂刀切成3cm寬的小條,然後每兩條對面合上,用筷子順條壓一下,使兩條粘合在一起,用雙手捏住兩頭拉長到26cm,下入旺油鍋內炸,勤翻動,見油條鼓起呈金黃色,熟時撈出即可。

油條松脆噴香,更是百吃不厭。不過,油條除了作早點,還可用它來別出心裁地做幾道油條家常菜肴。你想試試嗎?
炸油條塞肉
原料:油條3根、肉糜150克、蔥末15克、姜末15克、黃酒5克、細鹽5克、醬油10克、味精5克、生粉25克、雞蛋1只、面粉40克、食油500克(實耗50克)。
制作:肉糜放入碗內,加水兩調羹,加鹽、蔥、姜末、醬油、黃酒後用力攪拌,待拌上勁後,加生粉拌勻,待用油條每根切成8段,分別塞上拌好的肉糜,並在油條兩端的剖面上蘸上用雞蛋和面粉調成的糊,鍋內放食油,待油燒至溫熱時,將塞肉油條逐段放入炸至金黃色後撈出濾油上盤。
特點:脆松噴香。
醬爆油條丁
原料:油條3根,花生米50克,乳醬瓜半根,黃醬(豆瓣醬)25克,白糖20克,味精5克,黃酒25克,細鹽少許。
制作:油條切成5分見方的丁,花生米用開水浸泡後去紅衣,用粗鹽炒熟後冷卻。乳醬瓜切成細米粒狀,燒熱鍋,加食油,待油熱後,將油條丁放入鍋,用小火將油條丁煸至透而發脆後取出趁熱鍋加食油少許,然後將黃醬放入炒香,再加糖、鹽、酒、味精炒至稠濃後,將油條丁、花生米、醬瓜粒放入翻炒均勻裝盆。
特點:醬香醇美。
魚蓉油條湯
原料:油條兩根,鳗魚段250克,雞蛋1只(用蛋清),青菜心三棵,木耳25克,蔥末5克,姜末5克,黃酒15克,細鹽5克,味精5克,生粉15克,肉湯750克,麻油10克。
制作:油條切成1寸長的段,青菜心切成四瓣,與木耳一起洗淨,鳗魚段剔去皮、骨和刺後剁成細蓉,放入碗內,加蛋清和兩調羹清水、鹽,用力攪拌。待魚蓉拌上勁起黏性後,再加生粉拌勻,鍋內放肉湯後燒滾,加鹽、味精、黃酒調好口味後,轉小火。再在盛放魚蓉的碗內加油條、菜心、木耳拌至油條、青菜心、木耳都均勻地沾上魚蓉,然後逐一放入湯內,至湯被再度燒滾後,撇去浮沫,淋上麻油即成。
回答:2006-09-1423:01

家庭炸油條,油條的長度可以做的短一些,炸的時候,鍋裡油的高度是2-2.5厘米高就行了,用一個小一點的鍋,可以少浪費一些油;可以用泡打粉代替明礬。

原料:1杯溫水、2大勺植物油、2又1/8杯白面包粉、1小勺鹽、2大勺糖、2小勺泡打粉、1小勺干酵母

做法:

1、和面盆裡,依次放入以上原料;

2、面團和好後,靜置,發至2倍大取出;

3、輕放面板上,擀開,分4份,每份再切成8小份,1小份上面抹水,取另一小份放其上,用筷子壓一條印;

4、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瀝干油
 
菜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萬裡"這是怎麼理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