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拉肚怎麼辦?正文

嬰兒拉肚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臨床上很多孩子治療1個月後症狀顯著好轉,父母就擅自停藥,結果容易導致復發。因此,即使症狀好轉,也要繼續補充鐵劑,同時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改善膳食結構,多增加富含鐵的精肉、動物血等食物,必要時進行驅蟲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鐵劑具有較強的副作用,如果孩子不存在貧血或缺鐵的情況,千萬別把鐵劑當作補藥服用,擅自購買補血鐵制劑給兒童食用,如有貧血應請醫生診治,嚴格遵照醫囑合理用藥,否則不僅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而且可以導致鐵中毒。預防應該從日常的膳食結構和飲食搭配著手,避免偏食、挑食。

鋅對促進兒童身體及智力發育、增強體質非常重要。缺鋅可引起食欲減退、異食癖(例如吃土、吃牆皮等)、免疫功能減低;嚴重缺鋅可導致認知行為改變,影響智力發展。但如果大量補鋅,又會導致高鋅血症,甚至鋅中毒,同樣危害健康。因此,如果孩子存在上述的缺鋅症狀,父母懷疑孩子可能缺鋅,可以到正規醫院進行血清鋅水平測定,得到確診後根據缺鋅的程度,一般可先采用食補的方法,多吃海產品、肉類、動物肝髒、禽蛋等含鋅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等鋅制劑進行適當補充治療,療程通常在2~3個月。父母切勿盲目給孩子補充鋅制劑,尤其是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復合制劑是不科學的。

對鋅缺乏症的實驗室診斷,最好采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譜儀分析兒童血清中的鋅含量,而化驗頭發鋅經常受到被檢者頭發生長速度、環境污染、發樣洗滌方法等因素的影響,結果往往不准確;而目前許多醫院開展的取末梢血測一滴血測定的全血微量元素的方法同樣不夠准確。所以,診斷鋅缺乏症應主要依據臨床症狀,如厭食、異食、生長發育落後等,結合實驗室血清鋅的測定。

服用鋅制劑時,應當與其他元素制劑分開服用,以免相互競爭轉運蛋白,抑制吸收。比如鈣制劑會影響鋅的吸收,而鋅不大會影響鈣的吸收,早晚吃鈣,中午吃鋅,應間隔3小時以上。




補充......................................................

含鋅的食物。含鋅量最高的食物首推牡蛎肉,其他如牛肉、牛奶、雞肉、雞肝、蛋黃、貝類、花生、谷類、豆類、馬鈴薯、蔬菜、紅糖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鋅。


食物中奶及奶制品含鈣量較豐富,而且吸收率也較高,蔬菜和豆類含鈣亦較高,但是由於受草酸、柿物酸等的干擾而使鈣吸收率減低。常見食物含鈣量:每100克食物如下;大米9~14毫克、小米29毫克、面粉38毫克、黃豆367毫克、綠豆80毫克、豆腐277毫克、毛豆100毫克、黃豆芽68毫克、大白菜41毫克、小白菜163毫克、油萊140毫克、芹菜160毫克、黃瓜19毫克、大頭萊357毫克、芹菜300毫克、海帶1177毫克、柑桔56毫克、蘋果11毫克、草莓32毫克、香蕉9毫克、人乳34毫克、牛乳120毫克、羊乳140毫克、雞蛋55毫克、魚類24—43毫克。人乳雖然含鈣量低,但由於鈣磷比例適宜,吸收率高,故人乳喂養者很少發生低鈣血症。


動物性食物中含鐵量最高的是豬肝,其次為魚、瘦豬肉、牛肉、羊肉等。在植物性食物中,以大豆的含量為最高。新鮮蔬菜的含鐵量較高的依次是菲菜、荠菜、芹菜等,果類中桃子、香蕉、核桃、紅棗含鐵量也較多。其它食物中黑木耳含鐵量也相當高,海帶、紫菜、香菇等也不小。人乳與牛乳中含鐵量都很低。

在上述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和大豆不僅含鐵量高,而且鐵吸收率很高。食物中含鐵量與鐵的吸收率並不一定成正比,如蛋黃中含鐵量較高,但因為蛋黃中鐵常與磷的有機物結合,故吸收率降低。母乳中含鐵量雖低,而鐵的吸收率高。食物的搭配對鐵的吸收也有很大影響,如蔬菜、谷類中含有草酸、植物酸,因此與這些食物同時吃時抑制鐵的吸收,食物與維生素c同時吃時,能促進鐵的吸收。

家長應該選一些即含鐵量豐富,又為鐵吸收率高的食物,同時注意食物間的搭配,這樣防治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效果才最好。




祝願健康寶寶快樂成長!!!^@~
 
我還有一種辦法哦,就是亞寶藥業制造的丁桂小兒臍貼。我兒子著涼腹瀉我一般都給他貼上一貼,第二天就好了,這是純中藥制劑的,沒有任何副作用,我用起來很放心的,呵呵,絕對不是給這個藥做廣告,我用了好才敢向你推薦,希望你家寶寶早日恢復健康~
 
首先你應確定你的小孩是哪種腹瀉:


輕型腹瀉: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黃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有酸臭味,偶爾有惡心、嘔吐。患兒精神狀態好,無明顯口干、眼窩凹陷、尿少、皮膚彈性差等脫水症狀。

重型腹瀉: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輕型腹瀉轉化而來。大便次數一般為每天10~15次以上,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水分多,常伴頻繁嘔吐,小兒精神萎靡,高熱,腹脹,脫水症狀明顯。

另外,某些母乳營養成分超過嬰兒需要和消化功能也可使嬰兒發生腹瀉,此種腹瀉稱為“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的嬰兒大便每天幾次甚至十幾次,每天大便量不一定很多,一般沒有特殊腥臭味。家長應該了解,此種腹瀉並不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無須特別的治療。

在兒科,常常見到這樣一些寶寶: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少則2-3次,多則4-5次,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為此,家長們怕腹瀉影響寶寶的健康,於是,抱著寶寶到處看病求醫。盡管藥吃了不少,可孩子還是照樣腹瀉,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孩子雖然腹瀉了這麼長時間,但吃得還蠻好,人也不見瘦下去。那麼,這些寶寶究竟得了什麼病呢?

原來,這種病在醫學上稱“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下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生理性腹瀉的特點是,大便稀薄,每天4-6次,有奶塊或少量粘液,常在喂奶後即排便,除腹瀉外,小兒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

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面部濕疹(奶癬)比較嚴重的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生理性腹瀉會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藥。生理性腹瀉的唯一問題是大便次數較多,給家長在護理上帶來不小麻煩,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還可能引起紅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都應先清洗臀部,並用消毒油膏塗抹,以保護局部皮膚。

如果是病理性的呢?那還得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腸道內感染:

(1)病毒性:輪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諾沃克病毒等。

(2)細菌性:產毒素性細菌:產毒素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等。

侵襲性細菌: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鼠傷寒沙門氏菌、耶耳森腸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寄生蟲性:腸梨形鞭毛蟲、溶組織阿米巴、蛲蟲、鉤蟲等。

(4)真菌性:白色念珠菌等。

2腸道外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敗血症等。

3非感染性腹瀉:喂養、護理不當,氣候驟變,食物過敏,藥物副作用。

關於治療方法,請原諒~你提供的信息不全,無法下藥。
 
吃止瀉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斑禿脫發嚴重,不想再吃藥了,可是更怕手術的風險,該怎麼辦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