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種植方法 現在的一畝茶田一年平均要為我們產出大約660公斤左右的鮮葉。其中明前茶產出20公斤鮮葉,價值600元;三遍春茶產出鮮葉260公斤,夏、秋茶兩季產出400公斤鮮葉,價值640元。但夏、秋茶老的快,鮮葉的賣價較低,多用於提取茶多酚而少用於飲用茶,所以許多茶農不采夏、秋茶,只采春茶。那麼我們在談茶樹的貢獻時,就按兩種采摘習慣來分別計算(按湖北西部平均價格)。
一是按春季計算:對鮮葉1764元;對成品2136元(減鮮葉後)
1、明前茶的貢獻:鮮葉20公斤/440元,成品茶2公斤/800元;
2、頭道春茶貢獻:鮮葉40公斤/720元,成品茶4公斤/1500元;
3、二道春茶貢獻:鮮葉80公斤/960元,成品茶9公斤/800元;
4、三道春茶貢獻:鮮葉120公斤/400元,成品茶18公斤/800元;
5、春茶貢獻茶農:鮮葉260公斤/1764元,茶場:33公斤/3900元。
二是按三季計算:鮮葉貢獻2246元;成品貢獻:4700元。
1、春季貢獻:鮮葉260公斤/1764元,茶場:33公斤/3900元。
2、夏季貢獻:鮮葉200公斤/240元,茶場:25公斤/400元。
3、夏季貢獻:鮮葉200公斤/240元,茶場:25公斤/400元。
知道了茶樹的一年收益後,可我們的投入是多少呢?我們還是按兩種計算:
一是按春季計算(按成年茶樹算):收益1084元;投入680元。
1、肥料投入:200元/畝。
(1) 秋冬基肥投入:復合肥50公斤/120元,有機肥200公斤/80元;
(2) 明前追肥投入:尿素30公斤/60元,春一後追肥尿素30公斤/60元。
2、農藥投入:50元/畝。
3、勞力投入:430元/畝。
(1) 施肥勞力:基肥帶淺耕1個勞力/30元,春季追肥2次1個勞力/30元;
(2) 管理勞力:春季60天需要3個勞力/90元;
(3) 采摘勞力:260公斤/10個勞力/400元。(機械采15元/畝,2次30元)。
二是按三季算:一年收益1306元;投入940元。
1、夏秋追肥:兩次尿素60公斤/120元。
2、農藥投入:50元。
3、勞力投入機械采6次/90元。
4、夏秋加春季680元=940元。茶農一年收益2246-940=1306元
這是茶葉經濟很發達的五峰、宜昌、鶴峰三縣的湖北西部平均水平,干茶產量已經超過了國際75公斤/畝的平均水平,但還沒有趕上印度的100公斤/畝的國際先進水平。其茶樹的畝貢獻值,也就是茶葉的畝經濟價值也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主要是低在成品茶的品質和夏、秋茶的開發上。對於我們茶農來說:提高茶園效益,關鍵在於提高茶葉品質(干物資含量)和春茶產量。對於茶場加工來說:就是要提高成品茶的制作質量和包裝時尚,並全力開發夏、秋茶新品。 一、茶樹栽培的幾個條件: 對氣候的要求 1.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2.溫度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攝氏度;最低不能低於-10攝氏度。 3.水分雨水充足是必要條件。但是過多也有不利品質的影響。 對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機質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鹼度ph值4.5__6.5為宜。 對地形的要求茶園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二、種茶時間及規格: 種植時間在年內十月中下旬或來年開春(三月份),規格:單條播——每畝種植等苗數量在3500~4000株,雙條播——每畝種植茶苗數量在7000~8000株,我們推倡推廣“早期速成法”是雙條播,栽培目的:“一年種,二年采,三年超雙百”。 三、茶園管理: 1、施足底肥,種苗前開好種植溝,畝施有機肥(豬欄或餅肥加尿素)250~300市斤+30市斤,今後每年畝施有機肥300市斤+尿素30市斤。 2、定植修剪:種下茶苗既進行定型修剪,一般在離地15~20cm處剪去,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礎上提高10cm處剪去。 3、防治病蟲害: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為了不使茶葉污染,農藥殘留,我們大力提倡茶園點黑管燈誘殺害蟲(蛾),效果很理想,噴施低殘留新農藥,如天王星、巴丹等,一定要掌握安全濃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