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苗刀是誰發明的正文

苗刀是誰發明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運動中進步要求後腳發揮最大的蹬力,使前腳邁出越遠越好;後腳貼地向前滑行,落腳時,腳跟先著地,既輕靈又沉穩,輕而不浮,沉而不重。動步時,兩足要敏捷,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成連環,疾速連貫。

3.身法要求

身體的松活輕靈是通過身腰來體現的,身腰是聯系上下肢的紐帶,拳諺說:“運動在梢,主宰在腰。”要使身腰靈活自如,貴在氣下沉。氣不下沉,必上浮,橫氣填胸,上身不靈,上不靈則下不穩。氣下沉的同時,含胸拔背,收腹斂臀,以腰帶刀,身催刀行,蜿蜒如蛇行。

4.眼法要求

眼法是體現精神的重要環節,是攻防格斗中取勝的先決條件。拳諺講“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似粘”,“拳法之神眼為先”。在演練苗刀時要觀前?後,左顧右盼,望遠瞄近,隨形隨勢。技擊對抗時,無論是迎其擊而進擊,還是乘其隙而側入,都應以眼為先鋒,觀其體,察其意,識其機,測其變。
 
中國苗刀,日本刀的克星
彎刃刀利於騎戰,因為馬匹在沖鋒之時騎兵主要使用劈砍,突刺的後果是會把對方穿在刀上(糖葫蘆),造成嚴重後果——不便拔出進行第二輪攻擊,或許沖力太大連帶自己也閃了腕子。

倭人受蒙古鐵騎影響將唐大刀制成弧形也是要把其運用到騎兵上。至於中國,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騎戰都是靠關刀和****矛之類的長兵器吧。

明朝倭寇擾華時這種刀形也確實讓已然開始衰落的明軍吃了大苦頭。不過後來戚大將軍想出了辦法——將唐大刀(其時稱苗刀,以其刀身修長)帶回軍中,結果大破倭寇。原因很簡單——浙閩沿海一帶盡是濕地和沙灘,不利騎兵行進,明軍多數靠步行;至於小日本大老遠的乘船來侵華,也沒多少騎兵。這一步戰交鋒,自然是直刃苗刀優於弧形的倭刀了。現在就有人將唐大刀稱為“戚刀”或“繼光刀”(這名字,聽著就帶勁)。

順便說一下,苗刀刀法傳人呂大俠而今威名不小,收徒甚眾(我南京河海大學有一位教授就是此中好手,不知是不是呂大俠的傳人)。有些呂老先生的門徒在觀摩了倭人的劍道之後說過一句挺讓人提氣的話——“這種劍技,還遠遠沒有挖掘出雙手刀法的最大威力”。
 

上一页  [1] [2] 

老一蘇燕窩是真的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