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利於健康。但在冬季這個特殊的季節裡,如何選擇合適的健身時間,達到強身健體的
目的,聽聽專業教練的意見吧。
最佳時間14:00~19:00
人體活動受“生物鐘”控制,按“生物鐘”規律來安排運動時間,對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00~19:00之間比較理想。此時,室外溫度比較高,人體自身溫度也比較高,體力也比較充沛,很容易興奮,比較容易進入運動狀態。
下午:(14:00~16:00):是強化體力的好時機,肌肉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高出50%。
黃昏:(17:00~19:00):特別是太陽西落時,人體運動能力達到最高峰,視、聽等感覺較為敏感,心跳頻率和血壓也上升。不宜運動的時間
進餐後:這時較多的血液流向胃腸部,以幫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時運動會妨礙食物消化,時間一長會導致腸胃系統的疾病,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飯後最好****或半臥30~45分鐘後運動。
飲酒後:酒精吸收到血液中,進入腦心、肝等器官。此時運動將加重這些器官的負擔。同餐後運動相比,酒後運動對人體產生的消極影響更大。
健康提醒:室外健身不是越早越好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選擇晨練來增強免疫力。然而室外健身是不是越早越好呢?有關健康專家建議:冬季室外健身適宜在日出後進行。
據了解,冬季日出前的地面溫度較低,清晨空氣中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含量較高。另外,汽車排放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鉛等有害污染物質也聚於地面,人們若早起鍛煉,就會吸入很多的煙塵和有毒氣體。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鍛煉,可能會出現乏力、頭暈、咽喉炎等疾患,危害身體健康。
冬季健身,應該在10時左右為宜。這時太陽出來後曬到地面,使大氣開始上下對流,污染的空氣向高空擴散,對人體的侵害會減小。另外,冬季晨間氣溫較低,要到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才會慢慢緩解。 一天中鍛煉的最佳時間
最佳時間14:00~19:00 人體活動受“生物鐘”控制,按“生物鐘”規律來安排運動時間,對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00~19:00之間比較理想。此時,室外溫度比較高,人體自身溫度也比較高,體力也比較充沛,很容易興奮,比較容易進入運動狀態。 下午:(14:00~16:00):是強化體力的好時機,肌肉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高出50%。 黃昏:(17:00~19:00):特別是太陽西落時,人體運動能力達到最高峰,視、聽等感覺較為敏感,心跳頻率和血壓也上升。
不宜運動的時間
進餐後:這時較多的血液流向胃腸部,以幫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時運動會妨礙食物消化,時間一長會導致腸胃系統的疾病,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飯後最好****或半臥30~45分鐘後運動。 飲酒後:酒精吸收到血液中,進入腦心、肝等器官。此時運動將加重這些器官的負擔。同餐後運動相比,酒後運動對人體產生的消極影響更大。 健康提醒:室外健身不是越早越好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選擇晨練來增強免疫力。然而室外健身是不是越早越好呢?有關健康專家建議:冬季室外健身適宜在日出後進行。 據了解,冬季日出前的地面溫度較低,清晨空氣中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含量較高。另外,汽車排放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鉛等有害污染物質也聚於地面,人們若早起鍛煉,就會吸入很多的煙塵和有毒氣體。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鍛煉,可能會出現乏力、頭暈、咽喉炎等疾患,危害身體健康。
冬季健身和夏季健身
冬季健身,應該在10時左右為宜。這時太陽出來後曬到地面,使大氣開始上下對流,污染的空氣向高空擴散,對人體的侵害會減小。另外,冬季晨間氣溫較低,要到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才會慢慢緩解 在冬春兩季的頭一兩個月,應躲過早晨六七點鐘空氣污染高峰期。 在夏秋季,太陽出來得早,可以在五六點鐘鍛煉。 在平時,可以選擇上午10點和下午三四點鐘來做課間操或進行其他運動。這時空氣比較清潔,對身體健康較為有利。 在有霧的早上最好不要在戶外鍛煉。由於空氣污染,霧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當人們在霧中做長跑等劇烈活動時,身體某些敏感部位接觸了這些有害物質並大量吸入,就可能引起氣管炎、喉炎、眼結膜炎和過敏性疾病。所以在有霧的早上,我們可以把早鍛煉改在室內,不一定非要去戶外。
辨別
(二)有人習慣於早晨空腹時鍛煉身體,也有人主張晚上餐後進行體育鍛煉,到底什麼時間鍛煉身體最好呢?我們認為以早餐或晚餐後半小時或一小時後開始鍛煉較為為適宜。 餐前鍛煉身體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可能因延遲進餐造成血糖過低,也可能因沒有服藥而使血糖過高,當然也可能是血糖先低,而後又因蘇木傑反應而過高,所以最好把運動時間放在餐後。 為避免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體育鍛煉最好在進餐結束後半小時以上再進行。晚餐後的體育鍛煉值得提倡,因為中國人多半進晚餐比較多,而且多數人晚餐後就是看看報紙或電視節目,體力活動很少,這對降低血糖和減輕體重十分不利。 首先是飯後的一段時間應避免運動。因為飯後運動會: 1.刺激腸胃:吃飽飯後進行運動,會給腸胃帶來機械性刺激,使腸胃內溶物左右、上下震動,可能引發嘔吐、胃痙攣等症狀。 2.血流分配紊亂:吃飽飯後消化器官需要大量血液消化吸收,當全身肌肉在運動時,也需要大量血液參與,於是就會奪取消化器官的血液量,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這種紊亂既影響運動效果又危害機體。 3.影響運動效果:人體進食後體內副交感神經易受到抑制,此時機體若要鍛煉,運動效果會打折扣。 4.飯後胰島素分泌上升,會抑制肌肉和大腦動用血糖供能,不利於運動。
最優運動時間段:
研究發現,****度運動可在飯後兩小時進行;中度運動應該安排在飯後一小時進行;輕度運動則在飯後半小時進行最合理。據此可以推出幾個最優運動時間段: 早晨時段:晨起至早餐前 上午時段:早餐後2小時至午餐前 下午時段:午餐後2小時至晚餐前 晚間時段:晚餐後2小時至睡前 以上各時段運動都有利弊,如早晨時段:運動強度控制不當的話,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在上下午時段運動,則又受上班、工作、家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現代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人體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受機體“生物鐘”的控制,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比如,人體新陳代謝率在下午4:00到5:00會達到高峰,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也達到最佳狀態;心髒跳動和血壓的調節在下午5:00到6:00之間最平衡,而身體嗅覺、觸覺、視覺等也在下午5:00到7:00之間最敏感。因此,綜合來看傍晚鍛煉效果比較好。 此外,人體在下午4:00到7:00之間體內激素的活性也處於良好狀態,身體適應能力和神經的敏感性也最好。所以,專家提倡傍晚鍛煉,但在晚間時段,要注意運動強度,否則強度過高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妨礙入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