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手凍傷了怎麼辦?正文

手凍傷了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治療凍瘡,重在預防,寒時保暖,經常鍛煉,注意營養,增強耐寒能力。已病時采用溫陽通絡,活血化瘀法,多有良效。
1:非藥物療法。用豬胰髒一具,洗淨後剁成漿狀,用棉球蘸胰漿外塗患處,日2次。
療效:治未潰凍瘡,用藥一周,治愈率100%
2:經凍麥苗62克,辣椒31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5分鐘,去渣取液,溫洗患處10-30分鐘,日1次,已破潰者,洗後用紗布包扎。
療效:用藥5次,有效率98%,治愈率94%
 
凍瘡是指耳部、手足部因寒冷引起的局限性一度凍傷,常見於兒童、婦女和老人
治療凍瘡,重在預防,寒時保暖,經常鍛煉,注意營養,增強耐寒能力。已病時采用溫陽通絡,活血化瘀法,多有良效。
1:非藥物療法。用豬胰髒一具,洗淨後剁成漿狀,用棉球蘸胰漿外塗患處,日2次。
療效:治未潰凍瘡,用藥一周,治愈率100%
2:經凍麥苗62克,辣椒31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5分鐘,去渣取液,溫洗患處10-30分鐘,日1次,已破潰者,洗後用紗布包扎。
療效:用藥5次,有效率98%,治愈率94%
 
對於凍傷的處理可采取如下方法:
(1)盡快使傷員脫離寒冷壞境。一般在24~26攝氏度的室溫條件下治療為宜。
(2)迅速將受凍部位浸泡在40~42攝氏度溫水中,進行快速復溫,使受凍部位恢復到接近正常皮膚溫度,皮膚顏色呈現深紅色或紫色為止。耳廓或面部的凍傷可用42攝氏度的溫水浸濕毛巾,迸行局部熱敷。在沒有溫水的情況下;可將凍肢置於搶救者的胸部、腹部及腋下等溫暖部位,以體溫復溫。民間流傳對凍傷部位采用雪搓、冷水浸泡等復溫方法應絕對禁止。這些做法是有害無益的,它只能延長凍傷部位的受凍時間,加重加重組織損傷。此外,用火烤凍肢也是極其有害的。
(3)凍傷的皮膚未破時,可用當歸、紅花、花椒各15克水煎外洗,洗時輕輕按摩局部,促進血液循環。抹干後用類固醇激素和1%樟腦膏混合後塗患處,一邊塗一邊按摩,然後穿上鞋襪、戴上手套。
(4)對潰爛的傷口可用熱茶水清洗,清洗後可用10%魚石脂軟膏和紅霉索軟膏各半混合塗上。
(5)傷員要增加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補充維生素c、e,以促迸血液循環,促使傷口愈合。
 
對於凍傷的處理可采取如下方法:
(1)盡快使傷員脫離寒冷壞境。一般在24~26攝氏度的室溫條件下治療為宜。
(2)迅速將受凍部位浸泡在40~42攝氏度溫水中,進行快速復溫,使受凍部位恢復到接近正常皮膚溫度,皮膚顏色呈現深紅色或紫色為止。耳廓或面部的凍傷可用42攝氏度的溫水浸濕毛巾,迸行局部熱敷。在沒有溫水的情況下;可將凍肢置於搶救者的胸部、腹部及腋下等溫暖部位,以體溫復溫。民間流傳對凍傷部位采用雪搓、冷水浸泡等復溫方法應絕對禁止。這些做法是有害無益的,它只能延長凍傷部位的受凍時間,加重加重組織損傷。此外,用火烤凍肢也是極其有害的。
(3)凍傷的皮膚未破時,可用當歸、紅花、花椒各15克水煎外洗,洗時輕輕按摩局部,促進血液循環。抹干後用類固醇激素和1%樟腦膏混合後塗患處,一邊塗一邊按摩,然後穿上鞋襪、戴上手套。
(4)對潰爛的傷口可用熱茶水清洗,清洗後可用10%魚石脂軟膏和紅霉索軟膏各半混合塗上。
(5)傷員要增加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補充維生素c、e,以促迸血液循環,促使傷口愈合
 
對於凍傷的處理可采取如下方法:
(1)盡快使傷員脫離寒冷壞境。一般在24~26攝氏度的室溫條件下治療為宜。
(2)迅速將受凍部位浸泡在40~42攝氏度溫水中,進行快速復溫,使受凍部位恢復到接近正常皮膚溫度,皮膚顏色呈現深紅色或紫色為止。耳廓或面部的凍傷可用42攝氏度的溫水浸濕毛巾,迸行局部熱敷。在沒有溫水的情況下;可將凍肢置於搶救者的胸部、腹部及腋下等溫暖部位,以體溫復溫。民間流傳對凍傷部位采用雪搓、冷水浸泡等復溫方法應絕對禁止。這些做法是有害無益的,它只能延長凍傷部位的受凍時間,加重加重組織損傷。此外,用火烤凍肢也是極其有害的。
(3)凍傷的皮膚未破時,可用當歸、紅花、花椒各15克水煎外洗,洗時輕輕按摩局部,促進血液循環。抹干後用類固醇激素和1%樟腦膏混合後塗患處,一邊塗一邊按摩,然後穿上鞋襪、戴上手套。
(4)對潰爛的傷口可用熱茶水清洗,清洗後可用10%魚石脂軟膏和紅霉索軟膏各半混合塗上。
(5)傷員要增加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補充維生素c、e,以促迸血液循環,促使傷口愈合。
 
對於凍傷的處理可采取如下方法:
(1)盡快使傷員脫離寒冷壞境。一般在24~26攝氏度的室溫條件下治療為宜。
(2)迅速將受凍部位浸泡在40~42攝氏度溫水中,進行快速復溫,使受凍部位恢復到接近正常皮膚溫度,皮膚顏色呈現深紅色或紫色為止。耳廓或面部的凍傷可用42攝氏度的溫水浸濕毛巾,迸行局部熱敷。在沒有溫水的情況下;可將凍肢置於搶救者的胸部、腹部及腋下等溫暖部位,以體溫復溫。民間流傳對凍傷部位采用雪搓、冷水浸泡等復溫方法應絕對禁止。這些做法是有害無益的,它只能延長凍傷部位的受凍時間,加重加重組織損傷。此外,用火烤凍肢也是極其有害的。
(3)凍傷的皮膚未破時,可用當歸、紅花、花椒各15克水煎外洗,洗時輕輕按摩局部,促進血液循環。抹干後用類固醇激素和1%樟腦膏混合後塗患處,一邊塗一邊按摩,然後穿上鞋襪、戴上手套。
(4)對潰爛的傷口可用熱茶水清洗,清洗後可用10%魚石脂軟膏和紅霉索軟膏各半混合塗上。
(5)傷員要增加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補充維生素c、e,以促迸血液循環,促使傷口愈合。
 
注意保暖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 來年春天 用櫻桃檫檫
 
擦藥
 
用熱鹽水泡幾次就好了
 
凍傷的破壞由兩方面造成,一是體液結冰破壞細胞,二是凍傷的組織阻礙局部血液循環造成血液瘀積,最終導致大范圍組織壞死.登山或野外活動中的凍傷多是在不注意時發生的.發生凍傷的地方經常由於血管遇冷收縮,血液循環不暢而產生麻木感.有經驗的人會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手指,手腳有麻木感後立刻采取措施讓麻木的肢體暖和過來,在必要時可以把手腳放在自己和同伴的懷裡.缺氧會使身體代謝率降低,確水會使血液變稠,這兩個因速都會使凍傷更容易發生.暴露皮膚的凍傷在有風時可以在不到一分鐘內發生,剛凍傷的組織是白色(缺血)或紫紅(瘀血)發硬的.同伴件要經常相互檢查.嚴重凍傷發生後的處理是(如果沒有再凍傷的可能)用40c到43c的溫熱水浸泡凍傷肢體來解凍.恢復凍傷部位的血液循環是救治的第一目標.輕微凍傷可以用把手腳放在溫暖的內衣裡來處理.如果開始覺出疼了就是好跡象.注意解凍後的組織很敏感脆弱,解凍後的組織發生再凍傷比剛開始就不解凍造成的傷害還大,所以如果傷員需要用凍傷的腳走下去或凍傷的部位在撤離時可能還會凍上,那就先不要解凍.服用阿斯匹林可以幫助稀釋血液促進循環.急救完成後在看有經驗的醫生前的問題主要是防止感染.口服抗生素由於血液循環不暢不易到達傷口.不知道陳俊武看的喀什的醫生是不是考慮了這個問題.嚴重凍傷後的許多組織不會在長回來,在沒有良好供血的情況下組織再生很困難,為防止凍傷部分對機體其他部分的破壞,醫生經常只能推薦切除和截肢.在寒冷環境生活的人身體會培養出對寒冷的應激反應,在冷時加大表皮供血,使人對寒冷的抵抗力增加.堅持冬泳或洗冷水澡的人有這種體會.俗話說的春捂秋凍也是的這個道理.另外,從在溫暖環境長大的人經常沒有基本的御寒習慣和意識.北方人從小就從打雪仗的經歷知道手凍麻是什麼感覺,暖和起來是的針扎感和疼痛感是怎麼樣的,知道冷風凜冽衣服有沒穿夠時有那些臨時對付的辦法.沒有很多寒冷環境經驗的人初到寒冷環境經常不知道很多當地人習慣成自然的做法.我不知陳俊武以前有多少零下氣溫經驗,但我注意到剛從南方溫暖環境來到北方的人在冬天對怎麼有效地穿衣服腦子裡沒有概念.一般說來聯指手套比分指的要暖和的多,我習慣在裡邊總戴很薄的丙綸類不吸汗的手套.在短時間需要干手指靈活的活動時很有用.外套手套應用根線連起來掛在脖子上.看著雖然蠢但不象手套被一陣風吹飛那麼蠢!這從令一方面說明登山和野外活動中循序漸進的重要.許多經驗是要慢慢積累起來的.戴什麼手套和怎麼戴這種小事也會帶來終身殘疾.
 
用些隆力奇啊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
病因:系機體對寒冷發生的異常反應。
症狀: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損為瘙癢性局限性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可出現水疱、糜爛和潰瘍。
預防:
1、堅持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
2、注意保暖,防寒,防潮濕,鞋襪不宜過緊。
3、在平常洗手或洗腳時,加入潔爾陰洗液,稀釋至3-5%,不僅殺菌消毒,柔潤皮膚,亦可預防凍瘡。
治療:
1、用15%的潔爾陰洗液清洗患處,每晚1次。
2、早期未潰破者,可外塗10%樟腦軟膏;已潰破者,外用5%硼酸軟膏;合並感染者,用0.5%新霉素軟膏或硫磺魚石脂軟膏,每日2次。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
病因:系機體對寒冷發生的異常反應。
症狀: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損為瘙癢性局限性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可出現水疱、糜爛和潰瘍。
預防:
1、堅持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
2、注意保暖,防寒,防潮濕,鞋襪不宜過緊。
3、在平常洗手或洗腳時,加入潔爾陰洗液,稀釋至3-5%,不僅殺菌消毒,柔潤皮膚,亦可預防凍瘡。
治療:
1、用15%的潔爾陰洗液清洗患處,每晚1次。
2、早期未潰破者,可外塗10%樟腦軟膏;已潰破者,外用5%硼酸軟膏;合並感染者,用0.5%新霉素軟膏或硫磺魚石脂軟膏,每日2次。
 
用綠藥膏和皮康王混合均勻擦拭,平時擦點醫用凡士林有預防做用
 
凍傷是由於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損害。凡人體受寒冷侵襲,引起局部血脈凝滯、皮膚肌肉損傷的疾患,均稱為凍傷。本病多發於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在初冬和天氣驟變時發病率較高。
祖國醫學對此早有論述:“嚴冬之月,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於肌膚,氣血窒滯,便成凍瘡,及至皮肉爛潰。重者支節墮落。”在病因方面還做如下描述:“凍瘡者……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腫,……亦有六氣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也就是說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寒冷外襲,尤其是在潮濕刮風的情況下更易發生凍傷;二是六氣虛弱,不耐其寒,而發生凍傷。
患凍傷後要對傷情有所估計,輕度凍傷,受凍部位開始麻木、發涼,繼而紅腫充血,發癢,熱痛;中度凍傷受凍皮膚紅腫明顯,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疼痛較重,甚至感覺遲鈍,對冷、熱、針刺不敏感;重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甚至累及肌肉和骨骼,受凍部位顏色蒼白,並出現紫褐色或黑褐色壞死狀態,局部的感覺也完全消失,極容易並發感染。
全身性凍傷稱為“凍僵”,非常少見。“凍僵”的人,因為周圍血管強烈收縮,常常會出現寒戰、四肢發涼、蒼白或發紫,進而感覺麻木,反應遲鈍;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休克,後果極為嚴重。
根據不同的傷情,我們可以做如下的簡單處理:
首先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處,送到溫暖的室內,脫去潮濕的衣服鞋襪,並保持室溫在20—25℃左右,凍傷部位切忌用火烤,治療以外治為主。
初起輕者用軟布時常揉搓患部,或用25℃溫水浸之;或用雞蛋皮適量煎湯,降到適宜溫度後,反復洗,至凍傷處有濕感或僵木消失為止。
有硬塊者用紅靈酒或姜汁、辣椒頻擦,使氣血暢通。皮膚上有小疤時,可用蜂蜜70%、豬油30%混合成油膏外敷。
潰爛後用馬勃1塊或馬勃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玉镯有點大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