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帶打火機到悉尼正文

帶打火機到悉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可以郵寄

 





不可以的



你帶的食物生物什麼活體之類的



只要是那個管家不允許的就不可以帶



zippo外國也有的啊



可以買的只是女朋友給買的東西可能更重要



但是外國不允許帶沒辦法



不像國內望您了解

 

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管制放寬坐飛機可帶打火機

飛機“禁液禁火令”執行9月後將放寬標准,雙流機場屆時將執行新規

□液態物品單件容器容積不超過100毫升、總量不超過1000毫升□可帶一只打火機或一盒火柴,打火機、火柴嚴禁夾帶在托運行李中□酒類物品不可隨身攜帶,托運量、酒精度受限

雙流機場日前接到來自國家民航局的通知,從本月20日起,將放寬飛機“禁液禁火令”。乘國內航班的旅客,可隨身攜帶單件容器容積不超過100毫升、總量不超過1000毫升的液態物品乘機,並可隨身攜帶一只打火機或一盒火柴。

打火機旅客可隨身攜帶一只

中國民航局12月9日下發《關於調整旅客隨身攜帶液態物品和打火機火柴乘坐民航飛機管制措施的公告》,自2008年12月20日開始實施。公告從4大方面,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登機作出了新規定。

《公告》規定:嚴禁旅客在托運行李中夾帶打火機、火柴。但旅客可隨身攜帶一只打火機(防風式打火機除外)或一盒火柴乘機。安檢時,旅客應主動將打火機、火柴交由安檢人員單獨檢查。

液態物品總量不超過1000毫升

新規定表示,12月20日起,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可隨身攜帶單件容器容積不超過100毫升、總量不超過1000毫升的液態物品乘機,但屬於民航法規禁止旅客隨身攜帶的易燃易爆液態物品除外。

乘坐國際、地區航班的旅客,攜帶液態物品仍執行民航總局2007年3月17日發布的《關於限制攜帶液態物品乘坐民航飛機的公告》的有關規定。在目前執行的規定中,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一律禁止隨身攜帶液態物品,但可辦理托運。

新規還表明,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患者,可攜帶乘機旅途必需的液態藥品,但需出示有本人名字的醫院證明或者醫生處方;有嬰兒隨行的旅客攜帶的液態乳制品,經安全檢查確認無疑後,准予攜帶乘機。

酒類物品70度以上不得交運

和目前酒類物品可托運兩瓶的規定相比,新公告對酒類物品的托運有了更細的區分。

《公告》表示,酒類物品不可隨身攜帶,但可作為托運行李交運。酒精度24度以下(含24度)的酒類物品,交運量不受限制;酒精度在24度至70度(含)間的,交運總量不得超過5升;酒精度在70度以上的不得辦理交運。酒類物品的包裝應符合民航運輸有關規定。

雙流機場20日起正式執行

“我們已經接到文件了,這兩天正在抓緊時間組織學習。20號起正式執行。”據雙流機場安檢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規定已下發到安檢各部門學習。工作人員正在掌握新公告的操作細則,並研究如何在方便旅客的情況下實施新規定。他表示,按照民航局的規定,本月20日起,雙流機場安檢站將嚴格按照新公告的內容執行。呂俊明記者陶穎

國家民航局曾於今年3月14日和4月7日先後發文規定,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一律禁止隨身攜帶液態物品,但可辦理托運。

有嬰兒隨行的旅客,購票時可向航空公司申請,由航空公司在機上免費提供液態乳制品。

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患者攜帶必需的液態藥品,經安全檢查確認無疑後,交由機組保管。

禁止旅客隨身攜帶打火機、火柴乘坐民航飛機。據新華社

□觀察“禁液令”基本成為常態措施

仔細閱讀《公告》中對液態物品的規定,不難發現,新規實施後普通旅客乘坐國內航班時隨身攜帶的液態物品與“禁液令”時相比並沒有發生改變,大件液態物品仍然需要托運。

民航華東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奧運會結束後,針對奧運會的各種民航特殊安保措施已經陸續回歸到常態,此次針對打火機火柴和液態物品的新規,也是將奧運安保措施調整到常態安保措施。而此次“禁液令”並沒有太大改變、僅是對特殊旅客有所放寬,也意味著今後“禁液令”基本已成為一項常態措施,“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就是常態規定了。”

針對“禁火令”的松綁和“禁液令”的放寬,不少旅客表示,由於這兩項規定已經實施了八九個月,都已經習慣,因此新規定實施後也不會有太大改變。不過,不少年輕媽媽對液態乳制品可以帶上飛機普遍表示歡迎,“以前雖然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請液態奶,但畢竟麻煩,也不合孩子口味,新規定實施後就方便多了。”



希望采納!!謝謝!!!

 

帶不走的,那個屬於違禁品

 

坐飛機不可以帶打火機的如果您帶的zippo的安檢人員會把你的內膽留下。或是直接把你的打火機扣留。好像托運就行,但數量有限...

 

不管你做什麼車都不可以的拉,要是可以的話,那個飛機場是你家開的

 

瓷片上的瀝青如何清洗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