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足浴步驟
先將腳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後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足浴時間不要少於30分鐘,40分鐘較適宜,這是普通熱足浴方法;還有中藥熱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裡放入煎煮過的藥液(可對水稀釋),然後按普通熱足浴的方法進行。
腳底按摩三法
人老腳先老。從中醫角度講,人體穴位最密集的就是腳底,共有76個穴位。常做腳底按摩,能緩和人身體的疲勞緊張,延年益壽,增強精力,特別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日常在家裡,洗完澡,泡完腳之後,可以自己按摩腳部。大致有三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並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
功效: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
功效: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
功效: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不適合足浴的人群
嚴重心髒病患者;腦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出血性疾病、敗血病等患者;對溫度感應失去知覺者;嚴重血栓患者;心髒病患者;孕婦;小孩(應在成人幫助下使用);對溫度感應遲鈍者(應控制好溫度,避免燙傷),上述人群不適合足浴。
泡腳小偏方
鹽泡:溫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鹽有消炎殺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濕的作用。
酒泡: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體內的酸,滋潤皮膚。
■泡腳小貼士
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要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溫在40攝氏度左右比較適宜。
泡腳時間不能太長,最多30分鐘,否則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相對缺血。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因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點按腳底。
參考文獻: 《京華時報》 不應該是泡腳,而是燙腳。讓水溫達到能忍受度,大概二十分鐘左右(因人而異),感到後背有熱氣上湧或全身微出一層汗,此是最佳效果,此時可以收功。不要出汗太多,否則損陽氣於身體無益。我習慣用艾葉這樣泡,雙腳白且嫩! 一、泡腳的好處: 用熱水泡腳,是健康保健的措施之一。它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髒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
1、緩解頭痛:把雙腳浸入到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 2、對於感冒發熱,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 3、泡腳同時,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有助於降低血壓。 4、經常堅持熱水泡腳,還可用於治療風濕病、脾胃病、失眠等疾病;還用於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症、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
二、方法: 水溫以以40℃左右較為適宜,以舒服為標准,涼了不斷加熱水。時間20--30分鐘,以全身舒展放松出汗為度。 水溫太高,血管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髒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更為不利。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皲裂。
3、關於鹽水泡腳: 這只是一種經驗方,有一定的效果,但不一定有科學的理論根據,可能與鹽水泡腳有消炎活血的作用,經常用鹽水泡腳能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病,足部皮膚保持光滑清潔,並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睡眠抗衰老之效,且可以防治感冒等。 怎樣泡腳能泡出精神?
現在人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人家裡都有淋浴設施,可以隨時洗澡,也順便把腳一起洗了,因此很多朋友不明白,為什麼要強調泡腳?
第一、促進血液循環。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髒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髒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第二、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很多人都做過足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射區髒腑有問題。所以,當我們做完足底按摩後,會感覺渾身輕松。同時,人體腳上有6條主要的經絡,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因此,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第三、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人們常說一句話:"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可見泡腳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現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濕,通過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
很多經過泡腳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泡腳的時候,會感覺膝蓋很涼,說明體內的寒濕正在被泡腳的熱水和中藥逼出體外。因此,如果你得了風寒感冒了,有時不用吃藥,泡泡腳,一出汗,將體內的寒驅散,就ok了。還有很多血壓高的人,如果長期泡腳,會使得人體的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因此,慢慢的血壓就降了下來。總之,明白了道理,身體力行的去做,泡腳的好處只有您自己最清楚。那我們該如何正確地泡腳呢?
如何正確泡腳
那如何正確的泡腳呢?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我們使用多年的方法。
第一、要選對泡腳桶。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裡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正確的選擇是,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麼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有的人告訴我,肝主木,腎主水,這麼一泡,可以幫助肝腎排毒。是否真有道理,我也無從考證,反正我是用木桶泡腳,感覺比用塑料桶要舒服。
第二、要選擇加熱設備。
市場上賣的這種泡腳桶,沒有加溫設備,這樣,我們在泡腳的時候,有時感覺水涼了,不得不往裡加熱水,因需要請人幫助,所以感覺會是比較麻煩。我想了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燒開水的熱得快,放在桶裡作為加溫設備,既簡單又省錢。但可能有一些網友覺得,這個會不會漏電,或者燙著,我想可能會有點小危險,但我使用了兩年多了,只要注意,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在加熱的時候,把腳拿出去,等加好熱了,再放回來。
熱得快放在水中加熱
熱得快這個東西,市場上也就10多元。買那種功率大點的,陶瓷加熱棒的那種比較好。銅的雖然加熱快,但似乎愛長水垢,而不銹鋼的加熱相對慢。
第三、如何確認泡腳效果。
泡腳一定要用熱水,我們一般是用浴室裡的噴頭,將熱水放到泡腳桶中,然後把桶搬到沙發邊,一邊看電視,一邊泡腳。我女兒,經常是一邊泡腳,一邊做作業。而且樂此不疲。只不過,搬這一大桶水,確實是一個力氣活,如果家裡沒男人的話,實在搬不動,就只好把水先舀出來一部分。如果商家能做出帶轱辘的桶就好了。
如果覺得涼,可以把擦腳布蓋上保溫
那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我一般最多20分鐘就出汗了,而有的人需要泡很長時間才出汗,有的甚至是不出汗。當然,如果你泡了40分鐘,還不出汗,也就別泡了。泡太長時間,對身體也無益。慢慢來,也許今天不出汗,明天不出汗,一周以後就出汗了。如果實在是不出汗,也別勉強。
第四、腳水中是否要加中藥。
很多做過足療的人都知道,在按摩之前先要泡腳,而且裡面還放中藥面。對於是否要放中藥,大家可視情況而定。如果你用白水泡就能出汗,說明你經絡很通,就不用放中藥,如果你泡30分鐘還不出汗,那就需要加一些中藥進去。加中藥的目的,主要是活血驅寒。那到底加什麼樣的中藥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個老按摩師透露給我的一個泡腳藥方,用了好幾年了,效果很不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