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全市漢族人口為935.28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98.58%。少數民族人口為13.48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2%。 宗教:廣州市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時間: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地區經濟運行情況:2009年1~3季度累計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6386.29億元,同比增長10.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同時,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8元,同比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1%。 [編輯本段]二、歷史沿革 廣州鎮海樓是一座有2223年(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清朝閉關鎖國時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裡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臨時政權。毛澤東在這裡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了廣州起義,並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1992年曾邦哲於首屆全國中西醫學比較研討會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系統醫學概念與模型。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彭湃、馬思聰、鄒小楊、谷希雲、余德超、鐘傑武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1982年國務院宣布廣州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羊城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關於廣州的別名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饑荒。仙人離去後,五只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園內既有“五羊雕塑”,此傳說被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所應用。 文物古跡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處。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三、地理環境 地理方位 廣州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 氣候環境 廣州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2℃,極端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39.1℃,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年均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68%。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8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至12月氣溫適中,是旅游的最佳季節。 自然條件 廣州目前已發現50多個礦種,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約10%。從化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溫泉,水溫攝氏50℃-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糧食作物以優質籼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主要產荔枝、龍眼、香蕉、菠蘿、木瓜、楊桃等。廣州的花卉和盆景遠近馳名,以陰生觀葉植物、高檔盆花、鮮切花、嶺南盆景為主。陰生觀葉植物占全國市場一半以上,紅掌、蝴蝶蘭、一品紅等盆景已成為全國性的生產基地,盆景遠銷歐美等海外市場。 [編輯本段]四、文化藝術 嶺南文化 廣州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行花街 廣州又叫花城,廣州人愛花。有錢人家幾千上萬元一盆的進口花卉也會買上幾盆。普通人家也要歲朝清供一盆金橘、幾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傳統,也是廣州市民的重頭戲。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開始,除夕達高潮便結束。每年市政廣州天河花市府都要花大力氣予以布置。花市開市後,華燈初上時(實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點鐘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行花街嘈雜擁擠,難免磕磕碰碰,但人們全都彬彬有禮,格外謙讓與寬容,滿臉都是笑意和喜悅。一般前幾天多為外省人,因為絕大多數外省人要看央視年歡晚會。年三十逛完花市後常常去歎夜茶,花市鮮花爭奇斗艷,品種繁多,舶來品中有歐洲的薰衣草、泰國的富貴掌、荷蘭的郁金香、北歐的玫瑰、南美的五代同堂、比利時的杜鵑等等;國產品種有江西的金邊瑞香、吉林的君子蘭、洛陽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行花街顧名思義主要是逛和欣賞,買肯定要買一點,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侶們雙雙穿梭花市最多也就買一兩枝玫瑰、銀柳、百合;而家庭多選擇傳統的本地金桔、富貴竹、桃花、發財樹、紅運當頭等。廣州人認為外來花雖然很漂亮,但大都沒有特別的象征意義,不能滿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貴”的意頭。行花街是為了沾點花香瑞氣,擠掉晦氣,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 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湧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市區;而東山地勢較高,地廣人稀,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選定東山為傳教基地。教會開辟的幽雅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歸僑結廬定居。從此,荒涼的東山日漸喧鬧,成為一個高檔建築成群的住宅小區。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裡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騎樓——建築風格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本世紀60年代以後,廣州新建的商業街區已很少采用這種形式了。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大屋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裡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團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采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 你不會滴眼藥水嗎? 在眼睛發育過程中,葉黃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e、鋅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葉黃素對視網膜、黃斑的發育,形成健康正常的感光細胞組織,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樂盯的配方綜合考慮了人體眼睛發育、健康維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方便眼睛營養物質的攝入。 在眼睛發育過程中,葉黃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e、鋅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葉黃素對視網膜、黃斑的發育,形成健康正常的感光細胞組織,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樂盯的配方綜合考慮了人體眼睛發育、健康維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方便眼睛營養物質的攝入。 葉黃素與黃斑病變
光中毒與黃斑病變
黃斑病變是視錐細胞和色素上皮細胞光中毒後死亡的結果。黃斑是視網膜後極部的一中央無血管的凹陷區,是由於該區富含葉黃素而命名。黃斑處視網膜最薄,只有視錐細胞,主管視力和色覺功能,光線到達黃斑時能直接照射到視錐細胞上,所以黃斑是中心視力最敏銳之處。黃斑一旦發生病變就會出現明顯的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視網膜結構
正常生理情況下,黃斑的視錐細胞和色素上皮(rpe)細胞配合很默契,每天視細胞脫落的外節盤膜,都由色素上皮細胞吞噬、消化和排洩,維持細胞內外的代謝平衡。
rpe細胞正常代謝視錐細胞脫落盤膜
當光線照射到眼底,其中的紫外線和藍光能量很高,它們與血液輸送來的氧氣反應,激發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會氧化損傷視錐細胞和脫落的外節盤膜,致使視錐細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