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蘇陳洗法:取桂枝、蘇葉各50克,陳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鐘,去除藥渣,待藥液涼至40度左右,將患處浸入藥液約15-20 分鐘,每日3次。適於凍瘡初起,紅腫瘙癢,瘡面未潰者。 3、柏硝敷法:取芒硝、黃柏各適量。凍瘡未潰者,芒硝用量大於黃柏一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大於芒硝一倍。兩藥共為極細末,用時以 冰水或雪水調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局部症狀輕微者,可按未潰破用藥比例,將黃柏煎水溶化芒硝,外洗患處。未潰破者5-6日為一療程,潰 破者10-11日為一療程。 4、芫花萸酊:取芫花6克,紅花3克,吳茱萸10克,浸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內1-2周後,過濾去渣備用。用時取藥液外搽患處。連 用2-3天。 5、紅靈酒:取當歸、桂枝各60克,紅花、川椒、生姜各15-30克,細辛15克,冰片5-10克。上藥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天 ,紗布過濾,裝瓶備用。使用時將患部洗淨拭干,用藥棉蘸藥液塗擦局部(未潰爛者),每天4-5次,連用5-7天。 6、當歸四逆湯熏法:取當歸、芍藥各20克,桂枝15克,細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姜各10克,大棗5枚。將藥入適宜容器內,加水500毫 升,加熱煮沸(文火)後5分鐘離火。用蒸氣熏凍瘡部位,待藥液降至適當溫度,將凍傷部位浸入帶有藥渣的藥液內浸泡15-20分鐘。每天兩次 。一劑藥可連續用4次。適用於學齡兒童的手足凍瘡。 ■冬季寒冷防凍瘡 凍瘡是冬季的常見病之一,在氣溫10℃以下的濕冷環境中易發生。凍瘡好發於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可單側或雙側 發生。初起損害為局部性紅斑或暗紅帶紫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感,受熱後癢感加劇。重者出現水疱,內含淡黃色或白色漿液,破潰後形成 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 凍瘡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濕或鞋襪過緊影響局部血液循環所致。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缺血,代謝異常,久之血管麻痺擴張、淤血, 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疱形成,乃至組織壞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少運動、營養不良、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 是導致凍瘡的誘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貧血、紅斑狼瘡、硬皮病及類風濕關節炎等,亦可引起凍瘡。 發生凍瘡後,輕度、皮膚未破者,可外塗凍瘡膏;局部溫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葉等其中一種,加入水10-15倍煮沸過濾,待水溫至不 燙手時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 也可用豬油蜂蜜軟膏(比例3:7)外敷。凍瘡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霉素軟膏外塗,並用無菌沙布包扎;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桿2兩、茄子桿4兩、辣椒3個用水濃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並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凍傷。在凍瘡患處塗蛋黃油, 效果更佳。 對於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 此外,還可用生姜片塗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時反復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並堅持用熱水洗手、洗腳,以增強手、腳血液循環 。 ■為什麼夏治凍瘡有道理 凍瘡如果在夏天就積極防治,當年冬天即可見效。這也是冬病夏治的具體體現。 1、選用成熟的紫皮獨頭蒜,剝去外皮,搗碎成泥,在陽光下曝曬至溫熱,將蒜泥薄薄地塗在冬天易凍傷的部位。每日塗3~5次,連續5~7 天。 2、取干紅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湯,待水不燙時泡洗易患凍瘡的部位,每日1次,連用5天。 3、取鮮芝麻葉在生過凍瘡的皮膚上搓擦20分鐘,讓葉汁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用水洗淨。每日數次,連擦1周。 4、生姜切片磨擦常患凍瘡處,每日1~2次,連擦1周。 5、紅花10克、桂枝15克,煎汁擦洗易凍傷部位,每日1次,連用5天。 6、鮮茄根50克,水煎濃汁後待不燙時洗擦患處,每日1次. === 以下有幾個治療凍瘡的驗方,您可以不妨試試。 一、兔毛30克,燒灰備用。外用紅蘿卜煮水洗患處。兔毛灰用芝麻油調敷患處,每日1~2次; 二、白芨10克、柑皮20克,磨為細末,以芝麻油調敷患處,每日1次; 三、蜜糖除水淨蜜10克,熬豬油2克,拌成軟膏,外敷患處,每日1次; 四、黃柏20克,研為細末撒敷患處,每日1次,第2次用時,以淡鹽水洗淨再敷,連用7日; 五、柿子皮煅灰備用,用熟菜油調敷患處,每日1~2次。 == 13、冬天地裡的辣椒秸、茄子秸適量,煮水燙洗。 14、直接用鹽開水燙洗。 15、用老樟樹鮮葉和枝條適量,搗爛後入鍋加水煎成濃汁,然後將凍瘡患處浸泡10-20分鐘,1-2次即痊愈。此法也可起到預防作用。 16、將青礬100克溶化於1500毫升水中,先將受凍部位置於熱水蒸氣上熏,待水溫後,再用藥液頻洗患部。第二次將此藥液煎開,同上法治療 ,連用2-3天。本方適用於手、腳、耳廓未破之凍瘡,已潰爛者忌用。 17、芒硝、黃柏適量(未潰破者芒硝用量多於黃柏1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多於芒硝1倍)。共研細粉,以冰水或雪水(冷水欠佳)調敷患處, 每日換藥1次。局部症狀輕微者可按未破者用藥比例,將黃柏水煎,溶化芒硝外塗患處。 18、肉桂、冰片、樟腦各2克,炙乳香、炙沒藥各10克,分別研細後拌勻,配入適量凡士林調成軟膏,先以蘿卜湯或淡鹽水清洗潰爛面,再將 此膏塗於患處,2-3天1次。 19、辣椒(色青紫、味辣、去蒂)50克,苯酚2克,甘油50毫升。先將辣椒煎煮半小時,過濾取液50毫升,另將苯酚置於甘油中,兩液合並混 勻。用時先用30-40攝氏度溫水洗淨患處,並浸泡10分鐘左右,擦干後將上藥塗擦於患處。本方適用於早、中期未潰破之凍瘡。 20、螳螂子適量。擠出汁液,塗患部。 21、辣椒、生姜各15克,白蘿卜30克。水煎沸20分鐘,洗患處。 22、凍山楂適量。燒熟後取肉搗泥,敷於患處。 麻雀腦子適量,塗患處。 23、鮮櫻桃適量,裝瓶密封,埋在地下。入冬取出塗擦患處。 24、甘草20克。水煎,每晚睡前燙洗患處。 25、柿子皮適量。炒炭研末,香油調敷於患處。 26、雞蛋黃適量。置勺中小為煉油,塗於凍傷潰爛處,用紗布包扎好。 27、荞麥粉、麥粉各15克,硫磺24克。將硫磺研粉,與前2味混勻,撒於患處,紗布包扎。此方用於已潰破的凍瘡。 28、茄子根10個,花椒3克。加水煎湯,洗患處,每日數次。 29、活蟹1只,蜂蜜適量。將活蟹燒存性,研為細末,以蜂蜜調勻,塗於患處,紗布固定。每日更換2次。 鮮山藥適量,蓖麻仁5粒。洗淨,共搗成泥。敷於患部。干後即換,每日數次。 30、老絲瓜、豬油各適量。將老絲瓜燒灰存性,用豬油調和,均勻塗於患處。 31、生肥肉1塊,泡於燒酒中。10日後可用,頻塗患處。 32、做豆腐用的鹵水,加熱後浸泡患處。每日2-3次。 === 凍瘡的防治 每到寒冬或初春,小兒容易生凍瘡,有時成人也難免。凍瘡好發於肢體的未端,如手、足跟、面頰、耳廓等部位。 往往在氣溫突然下降的幾天,帶孩子外出而又不采取保暖措施。皮膚受凍的早期變得蒼白,以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硬塊,有癢和腫脹感 覺,如去抓癢易使表皮破損。局部皮膚受冷後血管收縮,循壞不良,血液瘀滯,組織缺氧,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滲出增我,局部出現水 腫、水疱。 在凍瘡的後期常有水泡,水泡潰瘍,糜爛、結痂,直到天氣暖和時痂皮才脫落痊愈。第二年冬天往往在原先發生凍瘡的部分又再發。凍瘡創 面易發生繼發細菌感染,貴破後不能碰水,如手背或足跟有凍瘡潰破後不能經常洗手或洗腳,對健康不利。預防凍瘡的措施主要為局部保暖 ,尤其室處溫度0℃以下,外出時要戴好手套、護耳的帽子,穿上棉,戴上口罩等。每天要作局部皮膚(好發凍瘡之處)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暢 通。鞋子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足及卟跟血液循壞。加強體格鍛煉,應自夏季開始用冷水洗臉、洗腳。逐步提高處周血管對寒冷刺激的適應能 力。對沿未潰破的凍瘡,可用溫水洗後外敷凍瘡膏。 ☆花椒150克入白酒30毫升中浸泡7天,去渣,生姜6克切碎絞汁,取生姜汁與甘油同入酒中拌勻,用干淨棉花蘸藥外塗患處,每日2~3次。適 用於凍瘡未潰破者。 ☆生地榆30克,地丁15克,芫花、甘草各10克,加水煎湯,趁熱浸洗患處,洗後用玉紅膏油紗布敷患處,每日2次。適用於凍瘡已潰破者。 ☆蘿卜葉250克,橘皮100克,放鍋內加水1000毫升,煎煮20分鐘,藥液溫後浸洗患處,每晚1次。適用於凍瘡未潰破者,一般連用3~4次即 愈。 ☆杏仁10個,芝麻15克,花椒10克,分別炒香,研末,然後混勻,用香油調塗患處,每日換藥1~2次。 ☆櫻桃20~30粒,浸於高粱酒中浸泡10天,用其外擦患處。可以止癢,緩解凍瘡。 ☆芫花、甘草各15克,加水煎成200毫升,趁熱浸洗患處,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浸洗後的藥液繼續加溫可應用2~3天,療程3~6天。 適用於各期凍瘡。 ☆芒硝、黃柏各適量,凍瘡未潰破者,芒硝用量大於黃柏1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大於芒硝1倍。兩藥共研為細末,以冰水或雪水調敷患 處。局部症狀輕微者,可按未潰破者用藥比例,將黃柏水煎化芒硝外洗患處,每日1次。未潰破者療程4~7天,已潰破者療程8~11天。 參考資料:醫學百科 === 如何預防、治療凍瘡 凍瘡發生於嚴寒季節,一般在氣溫5℃以下發生,至春季氣候轉暖後自愈,但入冬後又易再發。許多人一旦患凍瘡後,每年一到冬季就復發。凍 瘡以幼兒、小學生最多見。手足、耳廓部位最易發生。症見局部皮膚發涼,出現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片,按之柔軟。嚴重時出現水疱,破裂後 形成糜爛或潰瘍。遇熱後自覺癢、灼熱感及疼痛。遷延不愈者有硬結。重凍瘡可遺留疤痕,對冷過敏。 凍瘡機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皮膚血管對寒冷過敏有關,也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遺傳因素有關。經常接觸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長時間 生活在我國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濕環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濕可加速體表散熱,故冬季濕度大的地區,凍瘡發生率較高。此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端血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 、貧血及一些慢性病常為凍瘡的發病誘因。 預防凍瘡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熱水浸泡。易受凍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以保護皮膚 。未破潰的凍瘡可用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如10%樟腦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間用辣椒煎水局部燙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潰瘍時應用5%硼酸 軟膏、紅霉毒軟膏或豬油蜂蜜軟膏(豬油30%蜂蜜70%)等塗搽並包扎。同時內服末梢血管擴張劑如煙酸。中醫治則為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方用當歸四逆湯或陽和湯加減。 凍瘡治愈的關鍵是擺脫濕冷環境和溫冷作業,保持凍瘡局部溫暖和干燥,否則易復發。較好的治療方法有: (1)堅持用40℃水溫浸患處。 (2)硫酸新霉素霜劑或呋喃西林霜劑外用,有效率達85~95%。 預防凍瘡復發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濕,室內溫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對濕度50%左右。 (2)保持鞋襪、鞋墊、手套干燥。汗腳者不宜穿膠鞋,並用止腳汗粉。 凍瘡的注意事項及防治驗方: 對於此病要防患於未然,應經常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並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盡早戴手套,鞋襪要溫暖寬松,以保持手足干 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平時應經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進手足血液循環,每年復發凍瘡的 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線照射以往患凍瘡的部位?/t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