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如今,酒精更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為了主客盡歡,不少人難免喝下腸胃不能承受的酒精,這時低血糖綜合征可能找上門。
“因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糖,可能引發一系列危險症狀。”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李乃適告訴記者。腦組織儲備的葡萄糖僅能供腦細胞活動數分鐘,空腹喝酒時,喝酒者可能出現意識模糊、嗜睡等症狀。旁人認為其“喝高了,睡一覺沒事了”,其實沒那麼簡單。“低血糖昏迷超過6小時,腦細胞的損害就不可逆轉,這時導致的腦水腫、中樞神經損害會留下永久性損傷。”李乃適說。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自古流傳的酒場諺語,也告訴了人們一個保健常識:喝酒同時要吃點飯菜。在李乃適看來,吃主食確實是避免酒精性低血糖的最佳措施。“糖尿病病人、肝硬化患者以及長期大量酗酒的人轉化糖的功能較弱,所以菜裡面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能及時轉化為糖分,這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饅頭、米飯等主食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喝酒前大家可以先喝點米粥墊墊底;在推杯換盞空隙裡,也別忘了偷空夾幾筷子面食。如果已經出現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狀,應及時喝點糖水或含塊糖果。專家認為,由於白酒的度數較高,最容易誘發低血糖,實在拗不過去也不要超過1兩,紅酒和啤酒沒那麼厲害,但是體質不好的人也最好少沾。
空腹喝酒對胃有傷害,據我了解,喝酒之前喝牛奶護胃是個錯誤的說法,所以還是吃主食吧
胃裡有食物即可以將酒精的吸收速度降低又可減少酒對胃粘膜的破壞。。。。。。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自古流傳的酒場諺語,也告訴了人們一個保健常識:喝酒同時要吃點飯菜。在李乃適看來,吃主食確實是避免酒精性低血糖的最佳措施。“糖尿病病人、肝硬化患者以及長期大量酗酒的人轉化糖的功能較弱,所以菜裡面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能及時轉化為糖分,這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饅頭、米飯等主食是更好的選擇。”
要不會醉的 空腹喝酒傷胃啊,所以要先填一下肚子 空腹喝酒容易醉,還會傷身. 呵呵,如果經常空肚喝,也喝不了多久就沒了。。 酒後刺激胃返神經而增強食欲,最好控制飲酒!
吃點主食是養胃的。 醉酒是不好的,邊上的人也會被帶壞情緒的 也不是一定要吃主食的。但美食讓人更享受美酒。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喝酒容易傷胃。最好是吃得有約80%飽再喝酒為好。 空腹喝酒對胃有傷害, 不容易醉,也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55歲的老張日前朋友聚會,久別重逢的場面令平時就好喝兩口的他喝多了,飯菜吃得很少,當時就感覺不太舒服,到家嘔吐後便昏昏睡去。家人起初認為他喝醉了休息就會好,3小時後叫他,發現呼之不應,連忙送往醫院。經檢查發現,他已陷入中度昏迷,脈搏偏快、血壓很低、雙眼瞳孔放大、血糖僅為1.7mmol/l。得知老張當晚喝了將近1斤白酒後,醫生診斷為酒精性低血糖症,幸虧就診較為及時,否則將有生命危險。經搶救治療後,老張症狀明顯緩解,現已康復出院。
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素莉說,近年來隨著因工作或社交需要而大量、經常飲酒者逐漸增多,酒精性低血糖症時有發生。這是一種因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糖綜合征,是飲酒後酒精在體內代謝,增加細胞內氧化型輔酶i的消耗而造成的。葡萄糖是腦組織的主要能量來源,但腦細胞儲糖量有限,每克腦組織約2.5至3μmol,僅能維持腦細胞活動數分鐘,因此一旦發生低血糖即可有腦功能障礙。經及時治療,大多數患者能迅速恢復、無永久性後遺症,但若低血糖昏迷持續超過6小時,腦細胞變性便不可逆轉,患者會因長時間低血糖導致腦水腫、中樞神經損害,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甚至死亡。因此,酒後出現血糖過低、心悸、多汗、低體溫、脈快有力、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牙關緊閉、木僵、偏癱等症狀時,需及早就醫。
王素莉說,預防酒精性低血糖症的關鍵是飲酒應適量、避免空腹或饑餓時飲酒過多過快,可選用低酒精、低含糖量的葡萄酒,一天內攝入酒精不宜超過30克、每周不超過3次。肝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飲酒,尤其使用磺脲類藥物和晚上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更不能空腹飲酒,晚餐喝酒時一定要適當吃些主食,且睡前應測血糖,若血糖低於4mmol/l要加餐,如吃些面包、饅頭、餅干等,以防夜間出現低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