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兒童百家衣可謂一種典型的民俗服裝。它的來源是一種民俗講究,就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認為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飯、穿百家衣。 穿百家衣自然是一種象征,只需從各家取一塊布片,將布片拼合起來做成服裝也就成了百家衣。圖中兒童百家衣坎肩做工復雜,不同色彩、質料、形狀的布片經過精心選擇、折疊、縫合,最後做成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整件衣服色彩鮮明,風格質樸,令人倍覺溫馨。 百家衣除了坎肩還有長襖、短襖等。穿百家衣在中國北部的陝西、山西、甘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十分流行,南方某些地區也有這種習俗。 漢族育兒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一種為嬰兒祈壽的服飾。用向各家乞討來的零碎布帛縫制而成。長子上小學前,先向百戶人家各索討一塊布(或綿緞),拼縫制成。每塊直徑7厘米,呈八角形,顏色不同。並繡上花、鳥、魚、蟲或人物。民間認為嬰兒穿上百家衣,能保長命百歲。 紡織業上,將大貨布每疋剪疋條寫上疋號,縫在一起,根椐洗水要求試洗,並分色(又稱百家衣washblanket),是在"百家衣"原來意義基礎上,引申出的一個比較形象的術語. 注:有地區認為,穿百家衣的孩子命濺,疾病遍不會纏繞。
“百家衣”是用從百家納來的各種彩色布條拼接成衣服讓小孩穿,這樣小孩就不會生病遭災。這種做法在官宦和富裕人家特別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