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心理健康的概念?正文

心理健康的概念?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心理健康定義

目前在心理學理論中,特別是在人格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中,美國心理學家傑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義最為著名,他提倡一種"積極的精神健康"(positvementalhealth),對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來說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①自我認知的態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對自我做出客觀的分析,對自己的體驗、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認知。

②自我成長、發展和自我實現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態絕對不會是消極的、厭世的或萬念俱灰的,他會努力去實現自己內在的潛能,自強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會成長起來,去追求人生真正的價值。

③統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處理內心的各種能量,使之不產生矛盾和對立,保持均衡心態。他對於人生有一種統一的認知態度,當產生心理壓力和欲求不滿時,有較高的抗壓力及堅韌的忍耐力。

④自我調控能力。對於環境的壓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對的穩定,並具有自我判斷和決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從於他人,善於調節自我的情緒和能力,果斷地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⑤對現實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迷失方向,他能正確地認知現實世界,判斷現實。

⑥積極地改善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受環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順應環境,適應環境,並積極地發問、變革環境,使之更適應人的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熱愛人類,適當地工作和游戲,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並有效率地處理、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關系,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即不僅能獲得確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還能自我實現,具有為他人的健康貢獻、服務的能力。

我國學者把"心理健康"的定義,又做了一個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種機能健康;
③符合社會生活的規范,自我的行為和情緒適應;
④具有自我實現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統一和調和;
⑥對環境能積極地適應,具有現實志向;
⑦有處理、調節人際關系的能力;
⑧具有應變、應急及從疾病或危機中恢復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義,是與心理障礙和疾患相對而言的。隨著國際、國內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個不斷修正、完善過程。
 

郵政ems網站打不開,請幫忙查運單ea268577018cs,謝謝!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