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或一般處理的保鮮貯藏方法及實際應用: (1)地窖貯藏在柑橘產區選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陰涼、土質堅實處挖一上口小、下口大的地窖,形如吊鐘,深約2米。室外建窖時,窖口應築窖肩,以免雨水流入。窖內貯前消毒,窖底鋪層3—5厘米的稻草,將經預貯、無病傷的柑橘擺在上面,放果時,沿窖壁排放成環狀,果蒂向上,大果放在底下,小果在上,放置平整,排列成行。第二層果放在第一層的兩個果之間,一般放3—5層,在果實交接處,留出40—60厘米的空間,供翻窖時移放果實用。 由於瓯柑產地溫州大部分地方往往地處平原地帶,海拔過低,比較潮濕,因此這種辦法基本無法應用。 (2)木桶貯藏法:將木桶洗淨晾干,在桶壁和底部鋪一層紙,把經過藥物處理的瓯柑排放於桶內,蒂部向上,以七八層為宜。然後在上面蓋一層能吸濕的紙調節濕度,蓋上桶蓋,存放在較干燥的室內。過一段時間,揭開桶蓋換換空氣。短期貯藏的,半月左右換氣一次;長期貯藏的,開春天氣轉暖後,10天左右換氣一次。如發現有爛果,及時剔除。 由於溫州柑農的產量一般都較大,往往一戶柑農的瓯柑就超過5噸,所以使用這種方法,成本太高,同時貯藏的地方占地太大,目前沒有人采用這種辦法來貯藏。 (3)通風庫貯藏庫房由若干間貯藏室(每間的面積為32平方米)組成。每室可貯果8000公斤左右。貯前1周做好庫房消毒、滅鼠、防鼠,並充分通風換氣。將采後經預貯、挑選的柑橘裝箱(筐),入庫堆碼或上架,貯藏時,要架空堆垛,垛與垛之間、垛與牆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以利通風和入庫檢查。垛面距庫頂1米左右。入庫初期,要注意增強通風,以利降溫。一般夜間利用通風系統引入外界冷空氣,維持4—12℃較低溫度和85%—90%較高相對濕度,通風庫貯藏柑橘,在立春以後,為避免庫溫上升,要注意降溫。若濕度過低,可在地面灑水、掛濕草簾、噴水等。進庫初期(11月至12月中旬)每10天檢查一次,中期(12月中旬至2月中旬)20—30天檢查一次,到後期(2月中旬以後)要多加檢查。管理的好,可貯3—4個月。 由於溫州處在亞熱帶地區,到三月份時就面臨升溫的可能,不可能自然維持在12度以下的低溫,腐爛的概率太高,相對成本較低,但好果率難以保證。除了產量少的柑農之外,一般柑農不采用此法,否則風險實在太大。 (4)冷庫貯藏冷庫貯藏的溫度溫州瓯柑等寬皮為3—4℃冷藏庫要注意換氣,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換氣一般在氣溫較低的早晨進行。為使庫內的溫度迅速降到需要的低溫,進庫的果實要經過預冷散熱處理。 在實際生活中,除了茶山楊梅用冷庫貯藏外,瓯柑不采用這種法。一是個人建一座冷庫成本太高,二是瓯柑的貯藏時間較長,經過貯藏後瓯柑增值的空間也不是很大,往往得不償失。 (5)薄膜包貯藏應用聚乙烯塑料薄膜進行單果或大袋包裝,入通風庫貯藏,可有明顯保鮮效果。瓯柑可用0.01—0.04毫米厚,每袋裝果2.5—12.5千克。用薄膜包裝時,果實要經預貯,然後單果扭封包裝,裝箱貯藏。 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是經過調查,基本上不采用這種辦法。據有經驗的人說,經過試驗,短期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比如一至二個月,時間一長,氣溫升高了,問題就來了,袋子裡面的瓯柑冒汗,濕氣太重,反而影響了保鮮。 (6)伽瑪射線保鮮法。 先用2%氯化鈣溶液浸果10分鐘,晾干後用木板箱包裝,或用1%托布津浸果10分鐘,晾干後用木板箱包裝,分別進行钴60伽瑪射線輻射處理。然後將處理過的果箱放到常溫庫房中木條墊板上貯藏。結果表明,應用钴60伽瑪射線處理的瓯柑,自然損耗少,好果率增加,輻射處理的果實,糖度、酸度和風味都沒有異常變化。如溫州蜜柑用钴60伽瑪射線劑量2.5萬倫琴時,好果率達到94.6%,糖度9.6%,自然損耗率為1.45%。當钴60伽瑪射線劑量達到3.5萬倫琴時,好果率為97.5%,糖度10%,自然損耗率為2.33%。 冷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