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得了肺癌晚期,不想化療,服用該藥療效怎麼樣?副作用又如何? 上海絨繡 絨繡是新興的中國工藝美術品之一,產品分欣賞和實用兩大類,以色彩豐富,層次清晰,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而深受國內外群眾的歡迎。上海絨繡中“萬裡長城”、“百花爭艷”、“珠穆朗瑪峰遠眺”等都成為在國內外有定評的傑作。其中“萬裡長城”一幅被送至聯合國大廈廳堂上陳展,使各國代表歎為觀止。上海雕刻 分玉雕、牙雕、木雕、漆雕和石雕五大類。上海玉雕分爐瓶、人物、飛禽、走獸四類,尤以爐瓶最具傳統特色。選料精細,造型穩重典雅、紋飾樸素清新,工藝精巧玲珑。牙雕品種有镂花細刻,皮雕及人物之類,造型別致、雕工細膩,其中尤以細花镂雕為擅長。金屬工藝 主要有金銀擺件、首飾、各種金屬器皿和琺琅工藝品等品種。金銀擺件是上海傳統工藝品,制作精巧,輝煌華麗,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上海的金銀首飾,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尤以嵌白金鑲和養珍珠鑲等飾品最富特色。上海織繡 有刺繡、抽紗、機繡、繡衣、印花品、地毯和藝術掛毯七大類。上海刺繡以顧繡最為著名,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上海地毯以工藝細膩、圖案典雅著稱,產品以手工羊毛地毯為主,還有絲織地毯等。藝術掛毯則能較好地表現油畫、中國畫的藝術效果,用作室內裝飾,更顯其高貴大方。上海民間工藝 民間工藝來源於人民生活,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產品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各種絲絨鳥獸姿態生動、色彩鮮艷;民間燈彩結構精巧、燈飾華麗;人造絹花花型生動、淡雅宜人。還有造型簡潔的面塑、彩塑;別具風格的剪紙、刻紙;描繪精制的彩蛋,栩栩如生的民族娃娃;端莊古樸的仿古銅器;泥塑陶俑以及票貼畫、麥桿畫、綢布貼畫、回絲畫等等。上海絲綢 上海是中國絲綢的重要產地和出口地之一。綢、緞、绫、羅、錦、绉、絨、葛、绨、紡、紗、绡應有盡有,花色繁多,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贊賞。舉世稱譽的“金三杯”真絲印花綢配色和諧明朗;以中國畫為題材的真絲花綢,不僅有古色古香的風貌,又有嶄新的表現手法,在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南翔小籠包為 南翔小籠包為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點,素負盛名。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制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市內也有兩家制作小籠包著名的店家。一家是豫園商城內的南翔饅頭店,另一家是西藏路延安路口的古猗園點心店。排骨年糕 排骨香酥鮮嫩,年糕香糯適口,汁濃色艷。為上海人喜食的小吃品種,最聞名的店有四川中路福州路口的“小常州”和西藏南路金陵路口光明中學北側的“鮮得來”點心店。蟹殼黃 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做成扁圓形小餅,面上粘著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熟,形圓,色黃似蟹殼。餡有蔥油、鮮肉、白糖、豆沙等。石門一路威海路口吳苑餅家,是供應蟹殼黃的名店。高橋松餅 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專營。松江鲈魚 松江特產,自魏晉以來就聞名全國,僅產於松江縣西門外秀野橋下。據松江縣志記載,天下鲈魚皆兩鰓,唯松江鲈魚為四鰓,且巨口細鱗,鳍棘堅硬。用鲈魚制作的名菜,有被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韭玉會、鲈魚羹等。城隍廟梨膏糖 相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廟開設了果膏糖店,由於業主善於經營,使城隍廟梨膏糖揚名中外。此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藥材和白砂糖一起經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藥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現由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專賣。奶油五香豆 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綠色蠶豆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鹽、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制而成。其特點是微帶甜味,清醇可口、色澤光潔,回味久長,又能生津開胃。崇明水仙花 崇明水仙花已有近百年的栽培歷史。以其濃郁芳香著稱於國內外花卉市場,可與英國玫瑰齊名。“崇明水仙”中最名貴品種有:白玉水仙、琉璃水仙、喇叭水仙、球頭水仙和亞香水仙。嘉定黃草編 嘉定區的徐行鄉是馳名世界的黃草之鄉,這裡出產的黃草,具有光滑、柔軟、堅韌等特點,用黃草編織的草制品既美觀大方,又輕巧適用,是上海的傳統特產。 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我從網上復制一文,供你參考: 1958年以來我國各地相繼證實,腺病毒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還可引致小兒肺炎,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腺病毒肺炎最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見,病情嚴重者也較南方為多。華北、東北及西北於1958年冬及1963年冬有較大規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病情極其嚴重。 病因學
已知腺病毒有41個血清型別,其中很多與人類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關。從我國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兒的病原學觀察,均證明3型和7型腺病毒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從咽拭子、糞便或死後肺組織可以分離出病毒,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較早期(發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在一部分麻疹並發肺炎的嚴重病例,也得到同樣的病原學檢查結果。北京等地還發現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較常見的病原(兒科研究所,1964~1966)。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國大陸逐漸出現,台灣則以1、2、5、6型為主。最近白求恩醫大對1976~1988年分離的3、7型腺病毒,進行了基因組型的分析,證明7b多導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細胞核內繁殖,耐溫、耐酸、耐脂溶劑的能力較強,除了咽、結合膜及淋巴組織外,還在腸道繁殖。可根據其對特殊動物紅細胞的凝集能力分為3組,容易引起嬰幼兒肺炎的3、7、11、14、21這一組,均能凝集猴紅細胞。 病理改變
病灶性或融合性壞死性肺浸潤和支氣管炎為本病主要病變。肺炎實化可占據一葉的全部,以左肺下葉最多見。肺切面上從實化區可擠壓出黃白色壞死物構成的管型樣物,實化以外的肺組織多有明顯的氣腫。鏡檢所見病變,以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周圍炎為中心,炎症常進展成壞死,滲出物充滿整個管腔,支氣管周圍的肺泡腔內也常有滲出物,大都為淋巴、單核細胞、漿液、纖維素,有時伴有出血,而中性白細胞則很少,肺泡壁也常見壞死。炎症區域的邊緣可見支氣管或肺泡上皮增生,在增生而腫大的上皮細胞核內常可見核內包涵體,其大小近似正常紅細胞,境界清晰,染色偏嗜酸性或嗜兩色性,其周圍有一透明圈;核膜清楚,在核膜內面有少量的染色質堆積;但胞漿內無包涵體,也無多核巨細胞形成,因此,在形態學上可與麻疹病毒肺炎及肺型巨細胞包涵體病區別。此外,全身各髒器如中樞神經系統及心髒均有間質性炎症與小血管壁細胞增生反應。
根據1959~1963年北京245例經病毒學證實的3、7型嬰幼兒腺病毒肺炎的分析,其臨床特點可概述如下。
1.症狀
(1)起病:潛伏期3~8天。一般急驟發熱,往往自第1~2日起即發生39℃以上的高熱,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規則的高熱;3/5以上的病病例最高體溫超過40℃。
(2)呼吸系統症狀:大多數病兒自起病時即有咳嗽,往往表現為頻咳或輕度陣咳,同時可見咽部充血,但鼻卡他症狀較不明顯。呼吸困難及發绀多數開始於第3~6日,逐漸加重;重症病例出現鼻翼扇動、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氣的梗阻性呼吸困難)及口唇指甲青紫。叩診易得濁音;濁音部位伴有呼吸音減低,有時可聽到管性呼吸音。初期聽診大都先有呼吸音粗或干羅音,濕羅音於發病第3~4日後出現,日漸加多,並經常有肺氣腫征象。重症病兒可有胸膜反應或胸腔積液(多見於第2周),無繼發感染者滲出液為草黃色,不混濁;有繼發感染時則為混濁液,其白細胞數多超過10×109/l。
(3)神經系統症狀:一般於發病3~4天以後出現嗜睡、萎靡等,有時煩躁與萎靡相交替。在嚴重病例中晚期出現半昏迷及驚厥。部分病兒頭向後仰,頸部強直。除中毒性腦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致的腦炎,故有時需作腰穿鑒別。
(4)循環系統症狀:面色蒼白較為常見,重者面色發灰。心律增快,輕症一般不超過每分鐘160次,重症多在160~180次,有時達200次以上。心電圖一般表現為窦性心動過速,重症病例有右心負荷增加和t波、st段的改變及低電壓,個別有1~2度房室傳導阻滯,偶而出現肺性p波。重症病例的35.8%於發病第6~14日出現心力衰竭。肝髒逐漸腫大,可達肋下3~6cm,質較硬,少數也有脾腫大。
(5)消化系統症狀:半數以上有輕度腹瀉、嘔吐,嚴重者常有腹脹。腹瀉可能與腺病毒在腸道內繁殖有關,但在一部分病例也可能由於病情重、發高熱而影響了消化功能。
(6)其他症狀:可有卡他性結膜炎、紅色丘疹、斑丘疹、猩紅熱樣皮疹,扁桃體上石灰樣小白點的出現率雖不高,也是本病早期比較特殊的體征。
2.x線檢查
x線形態與病情、病期有密切關系。肺紋理增厚、模糊為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現。肺部實變多在發病第3~5天開始出現,可有大小不等的片狀病灶或融合性病灶,以兩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見。發病後6~11天,其病灶密度隨病情發展而增高,病變也增多,分布較廣,互相融合。與大葉肺炎不同之處是,本病的病變不局限於某個肺葉。病變吸收大多數在第8~14天以後。有時若病變繼續增多、病情增重,應疑有混合感染。肺氣腫頗為多見,早期及極期無明顯差異,為雙側彌漫性肺氣腫或病灶周圍性肺氣腫(圖1)。1/6病例可有胸膜改變,多在極期出現胸膜反應,或有積液。
3.病程
本症根據呼吸系和中毒症狀分為輕症及重症。熱型不一致,多數稽留於39~40℃以上不退,其次為不規則發熱,弛張熱較少見。輕症一般在7~11日體溫驟降,其他症狀也較快消失,唯肺部陰影則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重症病例於第5~6病日以後每有明顯嗜睡,面色蒼白發灰,肝腫大顯著,喘憋明顯,肺有大片實變,部分病例有心力衰竭、驚厥、半昏迷。恢復者於第10~15日退熱,驟退與漸退者各占半數,有時驟退後尚有發熱余波,經1~2日後再下降至正常。肺部病變的恢復期更長,需1~4月之久,3~4個月後尚不吸收者多有肺不張,日後可能發展成支氣管擴張。我們曾對3、7型腺病毒肺炎經過1~5年隨訪,30.1%有慢性肺炎、肺不張及個別支氣管擴張。以後又對3、7、11型腺病毒肺炎109例進行10年遠期隨訪,x線平片45.3%有肺間質增厚、纖維化和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合並支氣管擴張占3.8%;支氣管擴張及慢性肺炎則各占4.7%。
學齡前期與學齡期兒童的腺病毒肺炎,一般均為輕症,常有持續高熱,但呼吸及神經症狀不重。麻疹並發或繼發腺病毒肺炎時,則所有症狀均較嚴重,病情常易突然惡化。
我們曾觀察34例(1964~1980)11型腺病毒肺炎的臨床表現,與3、7型腺病毒肺炎的症狀無明顯差異,但重症及死亡者與3型相似,而較7型者明顯為少。
1~5月小嬰兒腺病毒肺炎的臨床特點:我們曾觀察38例(3型20例,7型12例,11型6例,1981~1983),8例為毛細支氣管炎,30例為肺炎,多為低度或中度發熱,熱程短,無肺部實變體征,胸片以小片陰影為主,萎靡、嗜睡等神經症狀的發生較6月以上嬰幼兒少且輕,臨床上無法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肺炎區別,致使本組病例在病原學報告前無1例臨床診斷為腺病毒肺炎。0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