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最有效的驅鼠方法是什麼?正文

最有效的驅鼠方法是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場所並洗手消毒。
參考資料:
http://www.cacrsi.com/zhishi/mouse.asp

 
放老鼠藥在肉裡,我家的老鼠很厲害的,連我家的洗碗布都要吃,還有我家的微波爐的塑料碗都啃著吃,真是猖獗啊,用了老鼠夾,不管用,最後還是放了有藥的肉片在角落。
 
買個會抓老鼠的錨
 
最好的驅鼠方法是綜合式驅除法
http://www.8-000.cn/qushu028.htm

老鼠對人類的危害:
"傳染疾病---漢他病毒、黃疸病、鼠疫、沙門瓦菌病。
"擾亂安寧---不能入眠,讓人類精神疲憊。
"咬傷家具---它會咬破存列於家裡任何可能的家具或東西,例如紗窗﹝從此蚊蟲容易飛進來﹞、食品包裝﹝讓食物受到污染﹞、重要文件﹝證書、證券、借據﹞及書籍等。

老鼠的習性:要驅趕老鼠,就須先對其習性做研究。動物學家說老鼠是智慧高的哺乳類動物,所以有宿居性、學習性、社會﹝群居﹞性。宿居性指若是牠已住習慣的地方,牠就不會輕易想要搬走,所以即使受到一些干擾,再暫時逃離後,還是會想再搬回來;學習性指當牠看到有同伴受害或自己曾經受害時,會學習記憶起來使自己不會上當;社會性指老鼠是群居的動物,有好吃的食物或居住環境會互相通知,而有壞的消息也會透過肢體語言互相通報。另因老鼠也是動物,所以必須進食才能維生;老鼠是哺乳類動物,所以沒有冬眠又活動力強盛,一年到頭每天都得覓食以維生。還有,老鼠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不會活動而大都在休息;夜幕低垂則是牠活動的開始,夜深人靜則是老鼠最精神抖擻的時候。老鼠喜歡黑暗的地方,正是此故。
驅逐老鼠的方法:
"改善住居環境----住居附近不要堆放可以提供老鼠食物及住居的地方﹝例如廢氣屋、垃圾場、排水溝﹞、住宅內不要有對外坑洞,讓老鼠無法藉由這些坑洞進入屋內。
"施用毒餌,即坊間所謂老鼠藥。
"使用捕鼠籠誘捕。
"使用黏鼠板誘捕。
"使用超音波驅鼠器。
各種驅鼠方法的優缺點:
"改善住居環境---這個方法最理想但不易做到,如果您居住的建築物是舊式的,就難免有坑坑洞洞可連通屋外;而且就算是新式建築物,老鼠也會經由大樓空調系統、排水系統進入您家或辦公室;何況您又不可能日夜都緊閉門窗。
"施用毒餌---效果迅速,讓老鼠很快死光光。但毒餌可能會污染您家食物,尤其吃到毒餌的老鼠在死亡前還會到處爬行,可能因此就爬經您家食物而污染到;另外您事後尚得清理遭到毒死的老鼠,讓您近距離接觸到病毒,增加染病的機會;最後,您還有可能會有清理不到的老鼠死屍,牠通常會因垂死前掙扎而鑽進屋內外坑洞,因為您無法發現到,所以經年累月任由牠腐爛,屍灰隨時可能隨風飄散到住家的任何地方,例如客廳、廚房、餐廳、臥室等,那麼衣服上、食物上、書本上、床鋪上就可能會附著到這些屍灰。吃下肚不見得會得病,但總覺得怪怪的。
"使用捕鼠籠誘捕---通常只能誘捕到一次,基於老鼠的學習性,看到或聞到同袍上當受害一次後就不會讓自己上當了;有人說若能將籠子拿去用火燒烤一次,就能去除老鼠味而能再使用,但效果還是會打折扣,且在處理過程已使自己接觸到附著於老鼠身上的病毒及細菌。另外,處理被誘捕到的老鼠也是一件麻煩事,是帶到野外放生或是用棍棒打死,或是淋汽油燒死?
"使用黏鼠板誘捕---通常誘捕到一次一只後就必須丟棄換新,如果是餐飲業者,長期使用下來費用支出不斐。另外,事後對於老鼠死屍的處理,與上述捕鼠籠遇到的問題一樣。
"使用超音波驅鼠器---效果長遠,且愈久愈見其效果,但也必須看您是否選對廠牌及型號,還有必須看場地大小及場地使用特性以決定使用數量及型號;例如食品工廠、倉庫或餐飲場所,就必須用強度較大且數量較多較密集的方式驅鼠。缺點是效果必須等到一星期甚至數星期後才會見到效果。
最好的驅鼠方法:
以上任何一種驅鼠方法,都各具有優缺點;其實最好的驅鼠方法是綜合式驅除法,也就是要能因地、因時、因人地利用上述驅鼠方法加以靈活應用,以達到最佳驅鼠效果。
"佛教團體或個人,基於不殺生之慈悲心懷,只能選用超音波驅鼠器。
"一般住家若已遇鼠害,可先以黏鼠板或捕鼠籠捕捉已在屋內活動的好動老鼠,再以超音波驅鼠器驅趕剩余老鼠並阻絕讓戶外的老鼠不要進來。
"食品工廠、倉庫或餐飲場所等對於老鼠特別青睐的場所,最好在開業前先改善環境---堵住室內對外坑洞,或以老鼠藥毒死清理現存於戶內的老鼠,再於屋內各角落安裝超音波驅鼠器,除了可以趕走屋內未毒死或清理到的老鼠,更讓屋外老鼠不敢進來。除此之外,更應於每日結束營業後收拾封蓋所有食物,以避免其濃郁香味吸引老鼠忍受痛苦進來偷吃。
 

上一页  [1] [2] [3] 

哪個牌子的驅鼠器效果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