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正月初七稱為人日?正文

為什麼正月初七稱為人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中國農歷正月初七(2月24日)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據天津市社科院歷史所羅澍偉研究員介紹,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或“七元日”。民間傳說,女娲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占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镂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發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羅澍偉說,過去,“人日”這天,中國一些地方有“麻稈點天燈”、“用豆熬粥治頭疼”、“婦女遛彎祛百病”、“登高賦詩”等習俗。但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些習俗多數已消失。
目前,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保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升”;而在中國北方則保有用炒過的大米拌上饴糖,做成球狀或方狀食品食用,叫“響太平”,寓意“太平安康”。
 

做的辣白菜4天了,現在聞著有點惡心,還不捨得扔,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