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鑒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有哪些?正文

鑒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有哪些?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對於識別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幾種方法:

(1)毒蘑菇多生長在陰暗、骯髒、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栎樹上。

(2)毒蘑菇多顏色比較鮮艷,而且美麗;菌傘帶有紅、紫、黃或其他雜色、斑點,基部呈紅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撕破後會流出白色或黃色濃汁,並有股辛辣味;無毒蘑菇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3)毒蘑菇菇中央呈突起伏,菌傘常帶有雜色斑點,表面有絲狀物或小塊的殘渣或鱗片,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傘柄很難用手撕開,奇形怪狀的,如桿莖細長或粗長,菇面厚實硬板,象喇叭、人頭、雨傘等,即使色澤正常也多屬有毒蘑菇;無毒蘑菇的傘柄上無菇輪,下部無菇托,傘柄易用手撕開。

(4)毒蘑菇采集後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

(5)毒蘑菇大都柔軟多汁;無毒蘑菇則較致密脆弱、較為干燥,折斷後分泌出的液體為白色,有特殊香味,菇蓋撕裂後一般不變色。

(6)毒蘑菇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菇則清澄如水。

(7)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菇則很很鮮美。

(8)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9)用化學法鑒別,蘑菇擠出的汁液塗在紙上,干後滴一滴濃鹽酸,20分鐘後呈藍色或立即變紅,30分鐘後變藍。

(10)煮蘑菇時,鍋裡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進蔥,蔥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另外,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采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幾種常見使用蘑菇簡介:

香菇:正常的香菇體圓齊正,菌傘肥厚,蓋面平滑,質干不碎;手捍菌柄有堅硬感,放開後菌傘隨即

膨松如故;色澤黃褐,菌傘下面的褶裥要緊密細白,菌柄短而粗壯;遠間有香氣,無焦片,雨淋片,

霉蛀和碎屑。

花菇:傘面上有似菊花樣的白色裂紋,色澤黃褐光潤;菌傘厚實;邊緣下卷,菌裥細密均勻,身干,雜小柄短(菌傘直徑2-3厘米),香氣濃郁。

厚菇:傘面無花紋,呈粟色略有光澤;肉厚質嫩,朵稍大,邊緣破裂較多。

平菇:平頂,呈淺褐色,好的平菇片大,菌傘較厚,傘面邊緣完整,破裂口較少,菌裥白色或淺黃色,裥褶均勻,菌柄較短。


21種常見毒蘑菇!!!!!!!!!!





1

致命白毒傘
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喜歡在黧蒴樹的樹蔭下群生,一般與樹根相連,中毒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黧蒴樹在廣州地區白雲山、天麓湖、華南植物園等山地均有分布。


2

鉛綠褶菇
鉛綠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禍首之一。多於雨後長在草坪、草地及


3

網孢牛肝菌
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神經精神毒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引起嘔吐和腹瀉,還可致瞳孔縮小。另外,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致幻素,中毒後表現為幻覺、谵忘,特別是小人國幻覺為其特征,還可以有精神異常。


4

大鹿花菌
子實體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顯的馬鞍形,稍平坦,微皺,黃褐色。在針葉林中地

上靠近腐木單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異,不可食用。


5

赭紅擬口蘑

(

又稱赭紅口蘑

)
子實體中等或較大。菌蓋有短絨毛組成的鱗片。淺磚紅色或紫紅色,甚至褐紫紅色,往往中部浮色。夏秋季生於針葉樹腐木上或腐樹樁上,群生或成叢生長。此菌有毒,誤食此菌後,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症。


6

白毒鵝膏菌
子實體中等大,純白色。內部實心或松軟,菌托肥厚近苞狀或淺杯狀,菌環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長在林地上。此蘑菇極毒。毒素為毒肽和毒傘肽。中毒症狀主要以肝損害型為主,死亡率很高。


7

毒鵝膏菌
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此菌極毒,菌體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後潛伏期長達24小時左右。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甚至100%。對此毒菌中毒,必須及時采取以解毒保肝為主的治療措施。


8

哈蟆菌

(

捕蠅菌、毒蠅菌、毒蠅傘

)
子實體較大。此蘑菇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誤食後約6小時以內發病,產生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使用阿托品療效良好。


9

細環柄菇
子實體一般較小,菌褶白色,離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環以下有絮狀或毛狀鱗片,質脆。夏秋季生於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有人認為有毒,不宜隨意采食。


10

摩根小傘
子實體大,白色。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緣草地上,群生或散生。此菌普遍被認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與高大環柄菇相似,明顯區別是後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

細褐鱗蘑菇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該菌有毒,有很強的石碳酸氣味,食用後引起嘔吐或腹瀉等中毒症狀。


12

毛頭




子實體較大。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緣、道旁、公園內生長,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頂上生長。此菌有時生長在栽培草菇的堆積物上,與草菇爭養分,甚至抑制其菌絲的生長。

該蘑菇含有石碳酸等胃腸道刺激物,還含有腺嘌呤,膽鹼,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種生物鹼以及甾醇脂等。食後可能引起中毒,與酒類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3

半卵形斑褶菇
子實體一般中等。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馬糞上單生或群生。此菌有毒,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反應。


14

毒粉褶菌
子實體較大。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叢生長,有時單個生長。有毒,不可食。誤食中毒後,潛伏期短的約半小時,有時長達6小時,發病後出現強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跳減慢、呼吸困難、尿中帶血,中毒症狀往往近似含有毒傘肽的毒傘。


15

介味滑銹傘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夏秋季常生在針闊葉混交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有強烈的芥菜氣味,口嘗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16

糞銹傘

子實體一般較小。春至秋季在牲畜糞上或肥沃地上單生或群生。懷疑有毒,不可食。


17

美麗粘草菇
子實體中等大,白色。菌托苞狀而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有毒,不可食用。


18

毛頭乳菇
子實體中等。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單生或散生。此種蘑菇有毒,含胃腸道刺激物。食後引起胃腸炎或產生四肢末端劇烈疼痛等病症。還有含毒蠅鹼等毒素等的記載。




19

臭黃菇
子實體中等大。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眾曬干,煮洗後食用。但在不少地區往往食後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病症,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精神錯亂、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關緊閉等症狀。一般發病快,初期及時催吐可減輕病症。

20

白黃粘蓋牛肝菌
子實體較小。夏秋季於松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食後往往引起腹瀉。


21

粉紅枝瑚菌
子實體淺粉紅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許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每個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頂端叉狀或齒狀。菌肉白色。多生於闊葉林中地上,一般成群叢生在一起。不宜采食,食後往往中毒。

 


 

直觀鑒別方法:1、凡有酸、辣、苦、麻和其他惡味的蘑菇,均屬毒菇;無惡味的,如黃蘑、白蘑、松蘑、榛蘑、榆蘑等均屬無毒的。2、凡有毒的菌蘑,都不容易被小動物咬傷啃食;被蟲及小動物咬食的則無毒。3、凡顏色鮮艷美麗的菌蘑,一般是有毒的;無毒的菌蘑多數是白色或茶褐色。4、毒蘑多數生在骯髒潮濕的地方;無毒的菌蘑大多數生長在森林裡較干淨的地方。5、有毒的菌蘑破爛之後,容易變色;無毒的一般不變色。6、有毒的菌蘑,用水浸泡後,水像牛奶一樣渾濁;反之,水仍然很清。簡單的試驗方法:將蘑菇切片放置在報紙上擠壓出汁,待汁干後,在汁跡上滴些許濃鹽酸,若是蘑菇有毒,在20分鐘內就會呈現蘭色;若毒素較少,汁跡處先出現紅色,爾後慢慢變蘭。其原理是:蘑菇中毒素的主要成分是環狀縮氨酸,在鹽酸作用下,環狀縮氨酸和報紙中的木質素反應就會顯示出蘭色。根據變色的快慢、深淺還可判斷蘑菇中毒素的含量多少。

 

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圖識別,什麼樣的毒蘑菇都有。

 

毒蘑菇一般呈黃、粉紅、白、黑、綠

 

1、分泌物來看,粘稠的是毒蘑菇。

2、一般顏色鮮艷的是毒蘑菇。

3、群生繁多的是毒蘑菇。

4、一般傘柱長的,並伴有菌環的是毒蘑菇。

5、從傘架來分辨,一般開爿的是無毒的蘑菇,而不開爿的是毒蘑菇。但靈芝除外。



 

對於識別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幾種方法:

(1)毒蘑菇多生長在陰暗、骯髒、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栎樹上。

(2)毒蘑菇多顏色比較鮮艷,而且美麗;菌傘帶有紅、紫、黃或其他雜色、斑點,基部呈紅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撕破後會流出白色或黃色濃汁,並有股辛辣味;無毒蘑菇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3)毒蘑菇菇中央呈突起伏,菌傘常帶有雜色斑點,表面有絲狀物或小塊的殘渣或鱗片,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傘柄很難用手撕開,奇形怪狀的,如桿莖細長或粗長,菇面厚實硬板,象喇叭、人頭、雨傘等,即使色澤正常也多屬有毒蘑菇;無毒蘑菇的傘柄上無菇輪,下部無菇托,傘柄易用手撕開。

(4)毒蘑菇采集後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

(5)毒蘑菇大都柔軟多汁;無毒蘑菇則較致密脆弱、較為干燥,折斷後分泌出的液體為白色,有特殊香味,菇蓋撕裂後一般不變色。

(6)毒蘑菇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菇則清澄如水。

(7)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菇則很很鮮美。

(8)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9)用化學法鑒別,蘑菇擠出的汁液塗在紙上,干後滴一滴濃鹽酸,20分鐘後呈藍色或立即變紅,30分鐘後變藍。

(10)煮蘑菇時,鍋裡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進蔥,蔥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另外,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采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1] [2] 下一页

慧恩奶粉多少錢一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