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像菌落似的,別以為就那一層細菌,細菌的菌絲會延伸物體的內部,建議別吃了,家裡人非要吃你就反駁說:扔個年糕值得還是去醫院花好幾千值得!
建議不要吃了
是霉變了不要吃
這顯然是發霉了。對於這個問題有下面解釋:
食物發霉是由於霉菌所引起的。霉菌的種類很多,其代謝產物也有很多種,至今已知的霉菌毒素就有200種左右。最常見的侵染食物的霉菌為黃曲霉菌、曲霉菌、構巢曲霉菌、島青霉菌及串珠鐮刀菌。這些霉菌侵染食物和繁殖產毒與食物中的水分及外界的溫度、濕度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25~30℃的溫度,80%~90%的相對濕度,都是霉菌繁殖產毒的適宜條件。不同的霉菌侵染的食物也有所不同,黃曲霉菌主要侵染花生與玉米,雜色曲霉菌與構巢曲霉菌主要侵染大米;串珠鐮刀菌主要侵染糧食。當食物被霉菌侵染後,由於霉菌大量繁殖,分泌代謝產物,使食物霉變。
人們食用了被霉菌侵染的花生、大米、食用油醬、面粉、玉米等,往往會引起體內重要髒器的損害,並可誘發癌症。為了阻止霉菌毒侵入人體,危害健康,對霉變的食物需用以下方法適當處理後才能食用。(1)如花生、豆類等發生霉變長毛,應及時揀除,不要讓霉變的籽粒再擴大侵染。大量花生、豆類發生霉變,可用1%的碳酸氫鈉溶液浸泡,這樣就能除去98%以上的毒素。(2)醬油發生霉變應先煮沸,然後再用多層紗布濾去白色膜狀泡沫。(3)大米發霉主要發生在米糠層中,若能將米粒上的米糠盡可能除去,則可大大減小毒素對人體的危害。據試驗,淘米時用力搓洗兩遍,便可除去67%的霉菌毒素。當大米被煮成粥或燒成飯時,又可除去約1/5的黃曲霉素。倘若在煮粥燒飯時加入少量食鹼,解毒作用將更好。(4)如年糕、月餅發霉,因霉菌主要侵染其表層,一般只需將發霉部分切除或洗淨即可食用。(5)玉米的霉變主要發生在胚部(玉米臍),只要把玉米粒放在水中攪拌,即可除去80%以上的毒素。(6)如果食油被霉菌污染,只要將油放在鍋裡加熱,等鍋內的油冒出青煙時,再加入炒菜需放的鹽,此時鍋內的油溫可從120℃上升到180℃,半分鐘後再倒入要炒的菜。用這種方法,可除去95%的霉菌毒素。但是,如發現霉變范圍較大,霉菌及其毒素已侵入深層,那麼就難以去除霉菌及其毒素,這樣的食物也就不宜再食用了。
任何食物,在常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都會變質。有的發霉結塊,有的腐爛發臭,有的變酸……
引起食物變質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
1、微生物作怪。環境中無處不存在微生物,食物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只要溫度適宜,微生物就會生長繁殖,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素,以滿足自身需要。這時食物中的蛋白質就被破壞了,食物會發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堅韌性和彈性,顏色也會發生變化。
2、酶的作用。動物性食物中有多種酶,在酶的作用下,食物的營養素被分解成多種低級產物。平時看到的飯發馊、水果腐爛,就是碳水化合物被酶分解後發酵了。
3、食物的化學反應。油脂很容易被氧化,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氧化後的油脂有怪味,如肥肉會由白色變成黃色。
變質的食物不僅外觀發生變化,失去原有食物的色、香、味品質,營養價值也會下降,還會含有相應毒素危害人體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