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 官保野雞一、原料:1.主料:淨野雞肉250克,油炸花生米(去衣)50克,干辣椒25克。2.調料:花椒、姜片、蔥段、料酒、精鹽、醬油、醋、濕澱粉、白糖、蒜片、肉湯、麻油。豬油。二、制法:1.將野雞肉用刀背輕輕拍松,切成四方的丁,盛入碗內,加精鹽、醬油、料酒、濕澱粉拌勻,干辣椒去籽,切成段,在碗中放料酒、醬油、白糖、肉湯、澱粉調成芡汁。2.炒鍋放旺火上,下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干辣椒段炸呈黃色,再加花椒炸一下,下雞肉炒散,放入姜、蒜、蔥炒一下,烹入芡汁,再炒一下,然後加入花生米,淋入醋、麻油,顛翻一下即成。按:花生米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卵磷脂、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蛋白質的含量,在同重量下,相當於一般豬肉、牛肉、魚等蛋白質含量的2—3倍,具有補脾胃、潤肺化痰、補血增乳的功效。與野雞肉相合組成此菜,具有補脾胃、滋陰化痰的功效。可作脾胃虛弱、慢性腎炎、久瀉、久咳等病症患者的輔助食療菜肴。罐焖野雞的做法:1.把野雞斬塊,裝在陶器罐中,加入高湯沒過肉。這道菜主要喝的是湯,而不是吃肉,所以要用高湯。2.罐口用綿紙封住,使氣味不會喪失太多。但也不能封得太密,否則高溫時會炸裂。3.陶罐外用谷糠包住,包到罐腰處,點燃谷糠讓其慢慢燃燒。這道菜的關鍵是用文火,所以切不可挑撥。如果覺得罐焖野雞做起來太復雜,還可以簡單地清炖。但是不管怎麼制作,必須放姜片和黃酒,以便疏散風寒,才能發揮出野雞的醫療效果。做野雞菜肴要清淡,不要放太多油脂。首烏炖野雞的做法:一、原料:1.主料:何首烏20克,野雞1只。2.調料:料酒、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蔥段、姜片。二、制法:1.將何首烏洗淨切片。將野雞宰殺,去毛、內髒、爪,下沸水鍋焯出血水。2.將野雞放入炖盅內,加入適量清水,再加入何首烏、料酒、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蔥段、姜片,放入籠內蒸約2小時,至雞肉熟爛入味時,出籠即成。按,何首烏具有補肝胃、養血法風、澀精止遺的功效。主治精血不足、神經衰弱、腰膝酸痛、須發早白、肌膚枯燥、痛腫等症。並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野雞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常食此菜,可滋肝腎,烏須發,悅顏色,延壽命叉烤野雞片的做法【原料】雄野雞一只(重約450克)。蝦仁50克、肥膘肉50克、豬網油75克。紹酒30克、白醬油20克、白糖10克、蔥姜汁15克:精鹽7克、白胡椒粉2克、水澱粉25克、蛋清25克、蔥姜末各5克、芝麻油15克、甜面醬10克、花椒鹽5克、青蒜花15克。【制法】將野雞剝去皮洗淨,剔下雞肉批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紹酒、白醬油、白糖浸漬等用。將蝦仁、肥膘肉分別斬成茸,放入盤內,加入野雞片、蔥姜汁、精鹽、白胡椒粉、水澱粉用勁攪勻成糊狀。蛋清加蔥姜末調勻,塗抹在豬網油上,再將野雞片均勻地鋪在網油上面,疊成長約25厘米,寬約20厘米的長方塊。然後夾進鐵絲網夾內,上叉,在烤爐內反復熏烤,至色黃皮酥後出爐,抹上芝麻油,改刀菱形裝盤。上桌時,配以甜成醬、花椒鹽、青蒜花及蝴蝶夾,風味獨特。【特點】外脆裡嫩,油潤爽口。 這個方法也是在學校時做過一回,看起來復雜,但做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 動物剝制標本的制作是指脊椎動物而言,也就是說脊椎動物的大部分種類都可以制成剝制標本,但在實際應用中,主要適用於哺乳類和鳥類,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綱的大型種類,如鯨、鲨魚、海龜等。
動物的種類繁多,外部形態、軀體大小,皮膚情況等等都很不一樣,在制作過程中就必須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進行制作。例如一般鳥類的剝皮是從腹部剖開,但鸬鹚因腹部脂肪較多,在腹部開口易污染羽毛,就可改為從背部剖開。除此之外,在制作標本的過程中也因人而異,有很多種制作方法,例如在制作鳥類標本時就有從胸部剖開和腹部剖開的區別。只要做好的標本能形象逼真,符合生態、栩栩如生,就是件好的作品。
(一)常用藥品
1.三氧化二砷(as2o3)也稱砒霜,白色無嗅無味粉末,劇毒,有防腐功能。
2.硫酸鋁鉀[k2so4·al2(so4)3·24h2o]也稱明礬無色、透明晶體,具有防腐、硝皮作用。
3.樟腦(c10h16o)具有防止蟲柱標本作用。
4.硼酸(h3bo3)有防腐作用,但較差。
5.苯酚(c6h5oh)也稱石炭酸、來蘇水。有消毒防腐作用,可防止殘留肌肉變質。
(二)防腐劑的配制
1.砒霜防腐粉:主要用於爬行類、哺乳類。配制時砒霜、明礬、樟腦按2∶7∶1研成粉末,混勻即可。
2.硼酸防腐粉:可代替砒霜防腐粉,但較砒霜防腐粉差,但使用較安全,用硼酸粉、明礬粉、樟腦粉按5∶3∶2混勻即可。
3.砒霜防腐膏:具有防腐防蟲及保護羽毛不致脫落的功能,主要用於鳥類。
(三)常用工具和材料
1.解剖工具:如解剖刀、鑷子、剪刀、骨剪等,可根據經濟條件准備。
2.木工、金工工具:如鋼絲鉗、台鉗、鎯頭、電鑽、鋸等可根據條件准備。
3.石膏粉(或滑石粉):有吸水功能,主要用於吸收鳥類羽毛清洗後的水分,在剝制過程中撒在肌肉和皮膚之間,防止粘連,並防止血液、脂肪等污染羽毛。
4.鉛絲:用於動物標本支架。可根據動物的大小選用粗細不同的型號。
5.填充物:主要用於填入標本體內,可選用棉花、竹絲、麻刀、棕等。
6.玻璃義眼:可用來代替動物的眼睛。
7.針線:縫合標本剖口用。
8.標本台、樹枝等:固定動物標本用。
9.標簽、記錄動物標本的名稱、性別、采集地點等。
(四)鳥類及哺乳類動物的處死
活的動物一般需在剝制前1~2小時將其處死,待血液凝固後方可進行剝皮。處死方法有以下幾種,可根據不同動物選用。
1.胸部壓迫,使其無法呼吸,心跳而死亡。
2.空氣針法。在動物的靜脈中注入少量空氣,阻斷血液循環,如家兔可從耳部注射;鳥類可從翼部內側肱靜脈中注射。
3.溺死。對哺乳類動物可使用。
(五)鳥類的剝制標本
在剝制前如果是活的,需處死;如果是死的需對軀體做如下檢查:羽毛是否完整,軀體是否腐敗。軀體是否腐敗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檢查方法是:用力揿拉面頰部、腹部、嗉囊部的羽毛,如不脫落方可使用。
有的鳥類是用槍彈擊斃的,常從傷口等處流出血液或污物沾污羽毛,可用毛刷蘸水或洗滌劑清洗,然後拭去水分,用石膏粉或滑石粉撒在洗滌處,待羽毛干燥後刷去石膏粉塊即可使羽毛蓬松,如一次未能完全干燥,可重復再做一次。
鳥類標本的剝皮方法基本相同(特殊種類例外),現以家鴿為例,敘述如下:
將鳥置於桌上,胸部向上,頭部向左。分開胸部的羽毛,露出裸毛區,由胸龍骨前部的凹陷處開口,沿皮膚直剖至胸龍骨中央。開口長度應比鳥的胸寬稍大。初學者開口可適當加大一些,但不宜過大,過大在後期縫合整形時不好處理。開口的前端應露出頸部,然後用解剖刀沿鳥胸部的皮膚和肌肉之間剝離,直剝至胸部兩側的腋下。在剝皮的過程中要經常撒一些石膏粉在皮膚內側和肌肉上,以防止羽毛被血液和脂肪沾污。
向前,用解剖刀將鳥的嗉囊與皮膚分開,並露出頸部。用手握住鳥的頭部,使鳥的頸部向腹面彎曲,再用剪刀在靠近胸部處將鳥的頸部及食管、氣管一起剪斷。這時應注意:①要把頸部與皮膚完全分開後再剪,勿將頸部皮膚剪破。②如有血污要及時撒上石膏粉,不要使血污污染皮膚。③最好不要把嗉囊弄破,如不小心將嗉囊弄破時,就要及時將鳥體拿起,將嗉囊中的食物剝出,勿使食物污染羽毛。
將鳥體翻轉,使背部向上,然後把頭部和頸部翻向背上,沿皮膚將鳥的背部剝離,露出兩肩。
繼續剝離兩翅的肱骨處。將肱骨上的肌肉去掉,並在肩關節處將肱骨與鳥體分離。
繼續向背部剝離,直至腰部。在剝腰部時要背腹面同時進行,當兩腿顯露時,要將皮膚一直剝至跗蹠骨之間的關節處,去掉胫骨上的肌肉,並在胫骨上端關節處剪開,使胫骨與鳥體分離。
向尾部剝離時,剝至洩殖孔時要用刀把直腸基部剪斷;剝至尾部時要將尾脂與皮膚完全分離,並用剪刀在尾綜骨末端剪斷。剪斷後內側皮膚呈“v”字形,注意不要把尾羽的羽軸根剪斷,以防止尾羽脫落。這時軀體肌肉與皮膚已完全分離。
隨後進行翼部皮膚的剝離,先將肱骨拉出直剝至尺骨。在剝尺骨時,因翼部飛羽軸根牢固的生在尺骨上,要用手指緊貼羽軸根將翼部皮膚與尺骨完全分離,一直剝至腕骨,然後將尺骨桡骨上的肌肉全部清除干淨。
在做展翅標本時,就不能用上述方法剝離兩翅。因為把尺骨上的羽根與尺骨分離後,在展翅時,飛羽失去支撐就會下垂,無法使飛羽張開。因此在做展翅標本時,要在尺骨內側切開皮膚,將尺骨、桡骨上附著的肌肉去除後,再沿皮膚切口縫合。
兩翅剝離後,最後進行頭部的剝離。先拉頸部,使頸部的皮膚向頭部翻過,逐漸剝離露出枕骨。這時在枕骨兩側會出現呈灰褐色的耳道,用解剖刀緊靠耳道基部將其割斷,或用尖頭鑷子沿耳道基部將其拉出。再向前剝去,兩側會出現暗黑部分,這就是鳥的眼球,用解剖刀把眼睑邊緣薄膜割開,用鑷子將眼球取出(注意不要割破眼球和眼睑),同時觀察虹膜顏色以備安裝義眼時按此著色。
在枕孔周圍,用剪刀將枕孔擴大,並剪下頸部。同時沿下颌骨兩內側剪開肌肉,拉出鳥舌,將頭部肌肉剔除干淨。用鑷子從擴大的枕孔中伸進顱腔;夾住腦膜把腦取出。這樣,整個剝離過程就完成了。
有些鳥類。如啄木鳥、鴨等頭大頸細,頭部骨骼無法從頸部皮膚中翻出時,可先剪除頸項,然後從外部沿枕部剖開一小口(大小視鳥頭大小而定)將頭骨從小口中翻出,挖出耳道、去除眼球肌肉等。做完除腐處理,安裝完義眼後,再將小口縫合即可。
鳥體剝好後應再檢查一遍,將附在皮膚上的肌肉、脂肪等清除干淨,刷去剝制過程中撒在皮膚上的石膏粉,縫合在剝離過程中不小心割破的皮膚(從內面縫)
鳥類軀體經剝皮後,其皮膚內側必須馬上進行防腐處理。在防腐處理過程中,逐漸將把有羽毛的一側翻回到體表,恢復原形。防腐及復原步驟如下:
首先在眼窩、腦顱腔、下颌部分塗上三氧化二砷防腐膏(砒霜膏),用兩團如同眼球一樣大小的棉球填入眼眶,並在適當的位置上裝好義眼,再在頸部皮膚內側用毛筆刷上防腐膏,逐步把頭部翻轉過來(注意不要強拉,以免頸項部羽毛脫落)。
其次,在兩腳胫骨上塗上防腐膏,並在胫骨上纏上棉花,上大下小。和原來小腿上的肌肉一樣;同時在小腿內側、尾部、兩翅內側等部位全部塗遍防腐膏後,即可將其皮膚完全翻回原樣。
(六)鳥類姿態標本的填充
鳥類標本的填充方法有多種,現將比較簡便、易於掌握、效果較好的方法介紹如下:
1.支架制作及安裝
填充前,應先在鳥體內安裝支架以便支撐鳥體。支架用鉛絲制作,鉛絲的粗細視鳥體大小而定
取兩段鉛絲,一段為鳥喙到趾端長度的1.3倍(以鳥體仰臥伸直時為准),另一段較前者長3~6厘米,按下圖順序絞合,彎制成支架(絞合處要絞緊)。絞合時1、3,要對齊,短者4到絞合處的長短以鳥喙到鳥原龍骨前端長為准。a~a′為鳥胸寬的1/2,a~b和a′~b′為鳥胸高的2/3。
支架制成後將四個端點用鉗子钭剪一下形成一個銳尖,並在0~4上纏上棉花,粗細比原頸部略小。將1、3兩端分別從兩腳胫骨與跗蹠骨關節間的後側,向腳跟方向插入,由腳掌部穿出,同時將2端插入尾部,由尾部腹面中央穿出,以支撐尾羽。
盡量將1、2、3端鉛絲向後移,使4端穿入頸部,由腦顱腔插入鳥上喙尖部,並使4端向鳥腹部彎曲一點,這樣鳥頭部就不會搖動。最後調整鉛絲支架的位置,使鳥體符合原剝制前的長度,鉛絲絞合的中心點(即原來的0點)位於原鳥體龍骨前端位置。
市場上出售[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