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定,是指室外大氣中存在著人為造成的污染物質,主要有顆粒物質、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 大氣污染是指進入大氣中的污染物質超過了大氣環境的容許量,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生活、生產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除火山爆發、煤田、油田放出的有害氣體及腐爛的動植物等自然因素造成大氣污染外,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居民日常生活活動等均可造成大氣污染。大氣中主要的污染物,概括起來可分為兩類,即顆粒狀污染物和有害氣體。一、懸浮顆粒物污染與人體健康空氣中可自然沉降的顆粒物稱降塵,而懸浮在空氣中的粒徑小於100微米的顆粒物通稱總懸浮顆粒物(tsp),其中粒徑小於10微米的稱可吸入顆粒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因粒小體輕,能在大氣中長期飄浮,飄浮范圍從幾公裡到幾十公裡,可在大氣中造成不斷蓄積,使污染程度逐漸加重。可吸入顆粒物成份很復雜,並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例如可吸附各種金屬粉塵和強致癌物苯並(a)芘、吸附病原微生物等。可吸入顆粒物隨人們呼吸空氣而進入肺部,以碰撞、擴散、沉積等方式滯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徑小於5微米的多滯留在上呼吸道。滯留在鼻咽部和氣管的顆粒物,與進入人體的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氣體產生刺激和腐蝕粘膜的聯合作用,損傷粘膜、纖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氣道阻力。持續不斷的作用會導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氣管炎。滯留在細支氣管與肺泡的顆粒物也會與二氧化氮等產生聯合作用,損傷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氣管和肺部產生炎症。長期持續作用,還會誘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並出現繼發感染,最終導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當大氣處於逆溫狀態時,污染物便不易擴散,懸浮顆粒物濃度會迅速上升。1952年12月英國倫敦發生煙霧事件時,大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含量比平時高5倍,引起居民死亡率激增,4天內較同期死亡人數增加4000余人。由此可見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突然增高,對人類健康能造成急性危害,對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和兒童威脅更大。二、氮氧化物污染與人體健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質,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響和危害人體健康。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氣中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汽車廢氣以及煤和石油燃燒的廢氣。氮氧化物主要是對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於氮氧化物較難溶於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細支氣管及肺泡,並緩慢地溶於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亞硝酸、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及腐蝕作用,引起肺水腫。亞硝酸鹽進入血液後,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高鐵血紅蛋白,引起組織缺氧。在一般情況,當污染物以二氧化氮為主時,對肺的損害比較明顯,二氧化氮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病也有一定的關系;當污染物以一氧化氮為主時,高鐵血紅蛋白症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比較明顯。汽車排出的氮氧化物(nox)有95%以上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進入大氣後逐漸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棕色氣體,有刺激性。當二氧化氮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在遇上靜風、逆溫和強烈陽光等條件,便參與光化學煙霧的形成。三、二氧化硫污染與人體健康二氧化硫是一種常見的和重要的大氣污染物,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的氣體。二氧化硫主要來源於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燒;含硫礦石(特別是含硫較多的有色金屬礦石)的冶煉;化工、煉油和硫酸廠等的生產過程。二氧化硫對人體的危害是:1、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於水,當其通過鼻腔、氣管、支氣管時,多被管腔內膜水分吸收阻留,變成亞硫酸、硫酸和硫酸鹽,使刺激作用增強。2、二氧化硫和懸浮顆粒物的聯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懸浮顆粒物一起進入人體,氣溶膠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帶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3-4倍。此外,當懸浮顆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鐵等金屬成分時,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霧,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代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霧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約強10倍。3、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動物實驗證明10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可加強致癌物苯並(a)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並(a)芘的聯合作用下,動物肺癌的發病率高於單個致癌因子的發病率。四、一氧化碳污染與人體健康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的有毒氣體,幾乎不溶於水,在空氣中不容易與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故可在大氣中停留很長時間。如局部污染嚴重,可對健康產生一定危害。一氧化碳屬於內窒息性毒物。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到達一定高度,就會引起種種中毒症狀,甚至死亡。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一些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礦坑爆炸和****等災害事件,也能造成局部地區一氧化碳的濃度增高。吸煙也被認為是一氧化碳污染來源之一。五、光化學煙霧污染與健康光化學煙霧是排入大氣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受太陽紫外線作用產生的一種具有刺激性的淺藍色的煙霧。它包含有臭氧(o3)、醛類、硝酸酯類(pan)等多種復雜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都是光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學氧化劑。當遇逆溫或不利於擴散的氣象條件時,煙霧會積聚不散,造成大氣污染事件,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誘發各種呼吸道炎症,危機人體健康。這種污染事件最早出現在美國洛杉矶,所以又稱洛杉矶光化學煙霧。近年來,光化學煙霧不僅在美國出現,而且在日本的東京、大板、川崎市,澳大利亞的悉尼、意大利的熱那亞和印度的孟買等許多汽車眾多的城市都先後出現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