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行,如何防暈車暈船?
一年一度的春運開始了,許多市民就要出行探家訪友和旅行。不少人易有暈車暈船暈飛機,醫學上將這種情況統稱為運動病。
出行時服藥:暈車暈船時,可口含或服用仁丹數粒,用清涼油(或風油精)塗於兩側太陽穴表面。伴有惡心時用指尖按壓合谷穴(拇指和食指並合時的肉紋末端處)或內關穴(手掌與手臂內側紋往上2寸)。坐在合適位置:最好的辦法是在乘車船前半小時服用茶苯海明片1片。乘車時,應坐在車中端靠窗通風處,因前邊汽油味太大,車後部又過分顛簸,易於發病,倒卒也易於誘發,應注意避免。
乘車前不宜過飽或過餓:要適當進食,避免食用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平時堅持做頭部操:即頭部依次向前、後、左、右側循環運動,同時多次做原地自轉動作,鍛煉時要循序漸進,逐步進行。
精神放松:不要有恐懼心理,乘車前可服用谷維素2~3片,或口含仁丹數粒。
有哪些常用暈車藥:
西藥: 1.茶苯海明(乘暈寧),可用於運動病及妊娠所引起的惡心嘔吐。每次25~50毫克,一日3次,乘車船可在乘前半小時服。 2.東莨菪鹼,口服,每次0.2~0.6毫克,一日3次。青光眼病人忌用。 3.抗暈車、暈船,常用其膜劑(貼片),一日用一貼,有長效作用。 4.地芬尼多,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嘔吐。每次25~50毫克,一日3次,口服。
中成藥: 1.藿香正氣水。 2.六合定中丸、清涼油、十滴水、仁丹。 3.清涼含片,含服,每次2~4片。 4.耳聾左慈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一日2次。 5.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3~6克,一日2次。孕婦慎用。 6.清眩丸,口服,每次1~2丸,一日2次。陰虛陽亢引起的頭痛、眩暈不宜使用。 7.薄荷錠,外搽太陽穴。
吃暈車藥 可以吃暈車藥呀 有的旅行者常為外出暈車暈船而發愁。其實防止的辦法很多,主要辦法是在出發之前要有充足的睡眠,飲食不宜過飽,也不宜空腹,可在一二小時前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乘車乘船時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緊張;向車廂或船艙外遠看,不宜近看,座位方向最好與行駛方向一致。另外,還可以服些暈海寧。醋水防暈車 乘坐車、船前,為了防止暈車造成的頭暈、惡心,可以飲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這樣就可以安心地踏上旅途。人參可治暈車 乘坐長途汽車,有好些人會因車輛的顛簸,或對汽油味不習慣,以致頭暈惡心,甚至嘔吐。 有經驗的老人出門,常在口袋裡帶一條小人參,當感到暈車難受時,當即削一小片塞入口中含服,這樣很快便會適應環境,而使暈車的反應消失,從而可以避免嘔吐之苦了。胃復安防暈車效果佳 國內一些醫生試用胃復安(又稱滅吐靈)治療暈車者,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具體用法為:在乘車前10分鐘口服胃復安1片(5毫克),即可保證乘車不暈。在旅途中已發生暈車者,可立即口服胃復安2片(10毫克),站立15~20分鐘再坐下,即可生效,並保持後半途乘車順利。據統計,胃復安預防、治療暈車的有效率高達97%。對於服乘暈寧預防暈車效果不佳者,胃復安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防暈車三法 1.暈車者於乘車前一小時,取傷濕止痛膏1貼,貼於肚臍上(稱神阙穴)。 如乘車超過一天,第二天另換一貼。可以有效地防止暈車。 2.上車前將腰帶束緊,防止內髒過分在體內游動,也有助於預防暈動病發生。其次,上車後雙眼注視遠處,盡量少看近處的物體,也可減輕眩暈感。 3.口含姜片,愛暈車的人,應隨身裝塊鮮姜,在上車前可口含鮮姜2片,下車後再吐出來,這樣暈車現象便能大大減輕。 種種預防暈車法
1、乘暈寧(眩暈停)。在乘車、船前40分鐘用溫開水送服1至2粒,小兒酌減。
2、感冒通。在無乘暈寧的情況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樣。
3、也可用安定片1片,維生素b1兩片,乘車前40分鐘溫開水送服,亦能防止暈車。
4、可取新鮮生姜1片,或鮮土豆1片,貼於神劂厥穴(肚臍),用傷濕膏蓋貼,同時將傷濕止痛膏貼於內關穴,用手指輕輕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鮮姜,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1.胃復安:胃復安1片,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兒童劑量酌減,於上車前10~15分鐘吞服,可防暈車。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暈車症狀者,可再服1片。途中臨時服藥者應在服藥後站立15~20分鐘後坐下,以便藥物吸收。此法有效率達97%,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干、頭暈等副作用。
5.桔皮: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折,然後對准兩鼻孔擠壓,皮中便會噴射出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余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
6.風油精:乘車途中,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於肚臍眼處,並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7.食醋: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易暈車。
8.傷濕止痛膏: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於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
9、無藥之時,暈車者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防止內髒在體內過分晃動,上車後雙目注視遠處,盡量少看近處物體,尤其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拊手,減緩慣性對內髒的沖擊,密封較嚴的汽車或汽油味偏大的車廂要注意通風,這樣有助於預防暈車現象發生,如稍感不適,應立即選擇靠車前方合適位子睡覺,睡覺--往往是最好最省錢有效的防暈車方法。
有暈車史的,乘車前可飲用些酸辣開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膩食物,且忌過饑過飽
治暈車暈船的妙法 廣東省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詹培源介紹,暈車、暈船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器質性的原因,也有功能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兒童中男孩發生率要高於女孩,成年人則是女性比較多見。 平常我們習慣於在地面上行走,而不習慣於比較陌生的運動刺激,如乘車、乘船、乘飛機時的上下顛簸和動搖不定。有的健康人,並無器質性疾病和功能障礙,在接受上述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強烈的運動的刺激後可出現頭暈、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暈車、暈船、暈機的現象。這是一種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應,只要人們脫離刺激環境後症狀可自然消失。 暈動病的症狀常為逐漸發展的,從胃部不適到惡心、出冷汗,最後到嘔吐。暈動病是可以預防的,雖然每個人的體質和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特別的敏感,但還是有辦法幫助這些容易暈車的人避免出現暈動病的情況。 (1)加強鍛煉身體,加強前庭器官耐受性。暈動病多發生於前庭器官比較敏感的人。因此,平時多注意鍛煉身體,多做轉頭、彎腰轉身及下蹲等動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2)吃得過飽、疲勞、睡眠不足、空氣污濁、情緒緊張及汽油和油煙等特殊氣味都可能促使暈動病的發生和症狀加重,因此要避免這些不良因素。 (3)特殊的前庭訓練。可通過康復訓練預防暈動病,如反復多次乘船、乘車訓練,以提高前庭器官對不規則運動的適應能力。此外,害怕暈車的人可以經常參加一些活動,特別是有助於調節人體位置平衡的體育項目,如秋千、滑梯、單雙槓、墊上滾翻等運動項目,能提高前庭器官的適應能力。 (4)乘車、乘船時應盡量限制頭部運動,可將頭靠在背椅上固定不動,以減少加速度的刺激,特別是旋轉性刺激。有可能的話,盡量平臥。 (5)避免不良的視覺刺激。乘車時少往窗外觀看,坐車、坐船時看書更容易誘發暈動病,因此閉目養神可減少暈動病的發生。 乘車前可服用怡含寧含片等,以預防暈動病。抗膽鹼類藥物對大腦皮層有抑制作用,可阻止眩暈和嘔吐。
運動鍛煉治暈車暈船
乘車船旅行,絕大多數人都能很好地適應。但對於一些有暈動病的人來說,卻是一樁苦事。這些人每逢乘車船,輕則頭暈惡心、煩悶不適,重者天旋地轉、翻腸倒肚,苦不堪言。
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和由搖擺、顛簸、旋轉、加速運動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統稱。易患暈動病的人, 其內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對旋轉等不規則的體位變化適應能力較差。當然,暈動病的發生還有其他誘發因素,例如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噪聲、不良氣味、情緒緊張、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饑餓或飽餐、身體虛弱等。
醫學專家指出,可用運動鍛煉治療暈動病。患者平時可有意識地做些含有搖擺和旋轉方式的運動,例如可循序漸進地做一些低頭彎腰,搖晃腦袋和反復下蹲起立的運動,待逐漸適應後可做一些旋轉度較大的鍛煉,如借助轉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轉身軀。通過循序漸進的運動,可增強內耳前庭器官對不規則運動的適應能力,逐漸減輕乃至克服暈動病。 【預防暈車法】 1、乘暈寧(眩暈停)。在乘車、船前40分鐘用溫開水送服1至2粒,小兒酌減。2、感冒通。在無乘暈寧的情況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樣。3、也可用安定片1片,維生素b1兩片,乘車前40分鐘溫開水送服,亦能防止暈車。4、可取新鮮生姜1片,或鮮土豆1片,貼於神劂厥穴(肚臍),用傷濕膏蓋貼,同時將傷濕止痛膏貼於內關穴,用手指輕輕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鮮姜,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5.胃復安:胃復安1片,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兒童劑量酌減,於上車前10~15分鐘吞服,可防暈車。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暈車症狀者,可再服1片。途中臨時服藥者應在服藥後站立15~20分鐘後坐下,以便藥物吸收。此法有效率達97%,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干、頭暈等副作用。6.桔皮: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折,然後對准兩鼻孔擠壓,皮中便會噴射出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余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7.風油精:乘車途中,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於肚臍眼處,並用傷濕止痛膏敷蓋。8.食醋: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易暈車。9.傷濕止痛膏: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於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10、無藥之時,暈車者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防止內髒在體內過分晃動,上車後雙目注視遠處,盡量少看近處物體,尤其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拊手,減緩慣性對內髒的沖擊,密封較嚴的汽車或汽油味偏大的車廂要注意通風,這樣有助於預防暈車現象發生,如稍感不適,應立即選擇靠車前方合適位子睡覺,睡覺--往往是最好最省錢有效的防暈車方法。 乘車船旅行,絕大多數人都能很好地適應。但對於一些有暈動病的人來說,卻是一樁苦事。這些人每逢乘車船,輕則頭暈惡心、煩悶不適,重者天旋地轉、翻腸倒肚,苦不堪言。
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和由搖擺、顛簸、旋轉、加速運動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統稱。易患暈動病的人, 其內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對旋轉等不規則的體位變化適應能力較差。當然,暈動病的發生還有其他誘發因素,例如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噪聲、不良氣味、情緒緊張、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饑餓或飽餐、身體虛弱等。
醫學專家指出,可用運動鍛煉治療暈動病。患者平時可有意識地做些含有搖擺和旋轉方式的運動,例如可循序漸進地做一些低頭彎腰,搖晃腦袋和反復下蹲起立的運動,待逐漸適應後可做一些旋轉度較大的鍛煉,如借助轉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轉身軀。通過循序漸進的運動,可增強內耳前庭器官對不規則運動的適應能力,逐漸減輕乃至克服暈動病。 多種預防暈車法
1、乘暈寧(眩暈停)。在乘車、船前40分鐘用溫開水送服1至2粒,小兒酌減。 2、感冒通。在無乘暈寧的情況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樣。 3、也可用安定片1片,維生素b1兩片,乘車前40分鐘溫開水送服,亦能防止暈車。 4、藥之時,可取新鮮生姜1片,或鮮土豆1片,貼於神劂厥穴(肚臍),用傷濕膏蓋貼,同時將[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