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求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正文

求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干的牽拉。

二、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法

坐骨神經痛可用b族維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藥,以及針灸、理療等方法治療。但是根本的辦法還是治療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發病。

(一)中藥療法

1、氣虛血瘀,脈絡阻滯

一側腰腿作痛,疼痛綿綿不已,明輕時重,下肢麻木,屈伸不利,痛點不利,痛點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質紫暗,脈多弦澀。

[治法>益氣活血,養血通絡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獨活12克,桑寄生13克,川牛膝25克,當歸13克,川芎25克,黃芪25克,雞血籐35克,桂枝10克,烏蛇肉25克,乳香10克,投藥10克,桃仁10克,紅花12克,元胡12克,威靈仙35克,甘草4克。

2、風寒濕邪,閉阻經絡,下肢疼痛,活動或受涼後加重,呈持續性鈍痛或伴陣發性加劇,加劇時疼痛可呈燒灼或刀害蟲樣,夜間尤甚,肌肉麻木不仁,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袪風勝濕,溫經散寒[page]

[方藥>小活絡丹加減:川芎12克,草烏12克,桂枝13克,細辛305克,膽南星13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烏蛇肉13克,漢防已35克,懷牛膝16克,宣木瓜13克,赤芍13克,防風13克,全蠍7克。脾虛納呆,苔白膩酌加茯苓、白術健脾滲濕;腰痛加川斷、杜仲強腰固腎止痛。

3、肝腎虧虛,寒濕侵襲

一側腰腿作痛,咳嗽、噴嚏、用力排便時疼痛加劇,伴小腿麻木、發涼,畏寒喜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或沉細。

[治法>溫腎養肝,疏風散寒,祛濕通絡.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桑寄生35克,炒杜仲13克,獨活13克,細辛3.5克,當歸尾13克,赤芍13克,桂枝13克,烏蛇肉13克,生薏苡仁25克,制附子13克,懷牛膝13克,防風12克,熟地25克。疼痛較甚者酌加乳香、沒藥以活血止痛,腰痛加川斷、杜仲以強筋壯骨。

(二)現代西醫西藥療法

(1)急性期:潑尼松10毫克,每日3次,服藥7~10天後,疼痛逐漸緩解,逐漸減量停藥。嚴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天靜脈滴注7—10天。

(2)b族維生索:維生素b1100毫克,每日>次,肌肉注射。維生素b12100—300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

(3)止痛劑:小劑量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布洛芬200亳克,每日3次。

(三)理療

(1)制中頻電療法:脈沖中頻電,頻率15~150赫茲,載頻400赫茲,雙向波形,調幅75%~100%,方波調制,連調加變調。放好電極後,電流強度達到細震顫為宜,連調、變調各15分鐘,每日1次。

(2)干擾電療法:采用固定法,電流強度達到細震顫為宜,連調、變調各15分鐘,每日1次。

(3)紫外線療法:分別照射腰骶部至臀皺襞、股後側、小腿後側三個部位,各為三級紅斑量(6~10個生物量),每次遞增2—4個生物量,待前次紅斑消退後再照下一次,每個部位重復3~5次。

(4)短波電療法:電極置於腰骶部或患側環跳穴與小腿承山穴,溫熱量,每次20一30分鐘,每日1次。

(5)超短波療法:移動法,每平方厘米1-1.5瓦,每次5-10分鐘,每日1次。

(6)音頻電療法:電極分置於腰骶部與承山穴,電流為耐受量,每日1次。

(7)間動電療法:常取患肢痛點及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逐穴治療,每次4個穴位,隔日交替,每日1次.

參考自:
http://www.bone120.com/2009/1008/2372.html

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

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原因不明,臨床比較少見。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於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干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髋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中醫相關病症:痺證。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多數是由於坐骨神經行徑途中附近結構病變侵犯了坐骨神經而引起的。常見的有外傷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妊娠後期膨大的子宮壓迫、子宮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當,把刺激性的藥物注射至坐骨神經干而引起神經的化學性損傷。少數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內腫瘤,脊柱、骶骼關節、髋關節的外傷、結核、炎症、腫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另有少數患者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往往在受涼後或在潮濕的環境中久居而發病叫做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炎。
 
坐骨神經痛在體內各種神經痛中居於首位,是常見病。但坐骨神經痛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它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發病年齡常在20~60歲,其中40歲左右最多見。20歲以前和60歲以後少見。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也就是說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緣的疼痛均稱之為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分兩大類,即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兩者病因不同。
1.原發性坐骨神經痛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由於感染或中毒直接損害坐骨神經引起,也叫坐骨神經炎,臨床上少見。多和肌炎、肌纖維組織炎同時發生。受寒、受潮可為其誘發因素。
2.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通路受鄰近組織病變的刺激、壓迫或破壞引起的疼痛。臨床上所見的坐骨神經痛大多數為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症狀表現:坐骨神經痛常常在外傷、體力勞動或受涼後起病,或由於以上原因而復發。多數表現為一側疼痛,個別為雙側。典型的坐骨神經痛表現為一側腰部、臀部疼痛,並向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放射。走路和改變體位可使疼痛加劇,平臥時病腿抬高受。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

在得病初期,其表現不典型,多為一側腰痛,腰部酸脹、怕冷,部位較深。這種腰痛多在活動後出現,休息後消失。以後腰痛逐漸加重,轉化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後加劇。疼痛向患側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覺異常。咳嗽、打噴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劇,多數病人描述這種疼痛為電流樣的,由腰沿坐骨神經走行向遠端放射。患者走路時身體向前向健側傾斜,臥位時患腿屈膝屈髋,因為這樣可以減輕疼痛。大多數患者在下腰部患側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當壓迫此點時,疼痛常由局部向該側下肢放射。有時在患側臀中部有壓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經壓痛不明顯。這種患者颏胸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將其頭被動前屈使下颏觸及胸壁時,出現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劇),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二.干性坐骨神經痛

疼痛部位多位於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有時為燒灼樣或刀割樣,夜間和活動後加重,咳嗽、噴嚏等動作時疼痛無加重。坐骨神經走行區壓痛明顯,而腰椎部位無壓痛。這種病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兩下肢伸直,將其患側肢體保持膝關節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內時即出現疼痛(正常人屈髋關節角度為90度)。
無論哪種類型的坐骨神經痛都可出現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較長者可出現這些部位的肌萎縮,即患側臀變小、小腿變細。可出現疼痛區的感覺異常,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個別病人還可出現患側下肢皮膚發涼、干燥少汗或多汗。

【診斷依據】根據疼痛部位、性質、壓痛部位、直腿抬高試驗、感覺和跟腱反射減弱、加劇和減輕因素等特點,診斷不難。在診斷坐骨神經痛後一定要明確其病因,詳細了解病前有無腰扭傷或緊張體力勞動,有無受寒、局部或全身感染,疼痛是急起的還是慢發的。另外還可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如腰椎平片、脊髓造影、腰椎ct、mri,腰椎穿刺術。
【治療方法】主要對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各種病因進行治療,然而坐骨神經痛的疼痛難忍,還需對症治療。只有采取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注意事項】
1.急性期不能睡軟床,否則加重病情。
2.主動要求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
3.明確病因者,應積極配合病因治療。
4.避免重體力勞動或風寒刺激,尤其是搬重物或彎腰檢東西的動作應避免。
5.隨著人口的老化,骨質疏松和椎間盤變性病人逐漸增多。中老年人應注意平素合理飲食,適當進行體育活動,鍛煉腰部肌肉力量。注意彎腰,抬重物時動作要輕、慢。一旦發生坐骨神經痛應積極查找病因。中老年人在治療坐骨神經痛服用激素時,應注意血壓、血糖、血鈣和血鉀的變化,因為激素有引起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松和低血鉀的副作用。
 
坐骨神經痛在體內各種神經痛中居於首位,是常見病。但坐骨神經痛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它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發病年齡常在20~60歲,其中40歲左右最多見。20歲以前和60歲以後少見。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也就是說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緣的疼痛均稱之為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分兩大類,即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兩者病因不同。
1.原發性坐骨神經痛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由於感染或中毒直接損害坐骨神經引起,也叫坐骨神經炎,臨床上少見。多和肌炎、肌纖維組織炎同時發生。受寒、受潮可為其誘發因素。
2.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通路受鄰近組織病變的刺激、壓迫或破壞引起的疼痛。臨床上所見的坐骨神經痛大多數為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症狀表現:坐骨神經痛常常在外傷、體力勞動或受涼後起病,或由於以上原因而復發。多數表現為一側疼痛,個別為雙側。典型的坐骨神經痛表現為一側腰部、臀部疼痛,並向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放射。走路和改變體位可使疼痛加劇,平臥時病腿抬高受。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

在得病初期,其表現不典型,多為一側腰痛,腰部酸脹、怕冷,部位較深。這種腰痛多在活動後出現,休息後消失。以後腰痛逐漸加重,轉化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後加劇。疼痛向患側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覺異常。咳嗽、打噴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劇,多數病人描述這種疼痛為電流樣的,由腰沿坐骨神經走行向遠端放射。患者走路時身體向前向健側傾斜,臥位時患腿屈膝屈髋,因為這樣可以減輕疼痛。大多數患者在下腰部患側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當壓迫此點時,疼痛常由局部向該側下肢放射。有時在患側臀中部有壓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經壓痛不明顯。這種患者颏胸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將其頭被動前屈使下颏觸及胸壁時,出現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劇),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二.干性坐骨神經痛

疼痛部位多位於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有時為燒灼樣或刀割樣,夜間和活動後加重,咳嗽、噴嚏等動作時疼痛無加重。坐骨神經走行區壓痛明顯,而腰椎部位無壓痛。這種病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即患者仰臥,兩下肢伸直,將其患側肢體保持膝關節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內時即出現疼痛(正常人屈髋關節角度為90度)。
無論哪種類型的坐骨神經痛都可出現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較長者可出現這些部位的肌萎縮,即患側臀變小、小腿變細。可出現疼痛區的感覺異常,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個別病人還可出現患側下肢皮膚發涼、干燥少汗或多汗。

【診斷依據】根據疼痛部位、性質、壓痛部位、直腿抬高試驗、感覺和跟腱反射減弱、加劇和減輕因素等特點,診斷不難。在診斷坐骨神經痛後一定要明確其病因,詳細了解病前有無腰扭傷或緊張體力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動物起生態平衡的什麼作用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