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一、腰椎間盤突出: 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和體征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二、馬尾腫瘤: 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三、腰椎管狹窄症: 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症狀及體征、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四、腰骶神經根炎: 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范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髋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髒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治療] 一、臥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狀自行緩解。 二、藥物治療: 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三、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粗大的神經。因起自腰椎從坐骨大孔穿出得名,向下貫穿於整個下肢而止於足部,主要支配大腿後側、小腿及足部肌肉的感覺和反射功能。
坐骨神經痛,是由多種原因引起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發生疼痛(腰部、臀部、腿部和足部等),並伴患側肢體功能障礙的一種臨床綜合症。
病因及分類 1、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即坐骨神經發生炎性病變,或坐骨神經受到直接損傷(臀部注射、手術)。
2、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包括坐骨神經干炎和坐骨神經根炎。它的發生是因坐骨神經的支配區域,遭受了鄰近組織病變的刺激、壓迫而引起。最常見的病因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表現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了腰骶神經根(坐骨神經的起始端);另外,脊椎結核、椎管腫瘤、椎骨骨質增生,蛛網膜炎等病變刺激壓迫也可引起。
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表現為單側發病。即先出現一側腰部及臀部疼痛,然後疼痛向大腿後側、腘窩、小腿外側及足外踝部擴散。
*疼痛發作時,如刀割樣、針刺樣或燒灼樣。常常因彎腰、咳嗽、用力排便等動作而加重疼痛。
*疼痛可反復發作。臥床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疼痛可逐漸消失,但又可在做某一動作時復發。
*為減輕疼痛,患者被迫采取各種防御姿勢,如:坐位時,取無痛側臀部著椅,患側臀部落空;臥位時,取無痛側臥位,患側髋關節微屈。
*多次反復發作後,少數患者可出現兩側坐骨神經痛,並出現大小便失禁及性生活障礙等。
治療 主要應針對病因治療,只要原發病得到改善,坐骨神經痛即可迎刃而解。如: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應臥硬板床休息3周,有利於較快地改善症狀,同時可口服一些抗炎止痛藥(阿司匹林、芬必得等),以減輕疼痛感。若病情沒有好轉甚至加重時,可考慮做椎間軟骨切除術;椎管腫瘤的患者,應早期行手術,摘除腫瘤;椎管腫瘤的患者,應早期行手術,摘除腫瘤。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
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原因不明,臨床比較少見。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於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干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髋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中醫相關病症:痺證。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多數是由於坐骨神經行徑途中附近結構病變侵犯了坐骨神經而引起的。常見的有外傷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妊娠後期膨大的子宮壓迫、子宮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當,把刺激性的藥物注射至坐骨神經干而引起神經的化學性損傷。少數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內腫瘤,脊柱、骶骼關節、髋關節的外傷、結核、炎症、腫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另有少數患者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往往在受涼後或在潮濕的環境中久居而發病叫做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炎。
主要症狀 坐骨神經病多見於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周,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後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腘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診斷 發病時患者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直感,以後逐漸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髋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腘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有時有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患者喜臥向健側,病側下肢髋膝部微屈,重心移向健側。日久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軟無力,可導致輕度肌肉萎縮。
治療 發生本病應上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使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的原發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 對症治療可選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雙氯酚酸等。
輔助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鐘,每天數次,連續二至三天,然後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 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
飲食調養 可常吃以下食物: 1、川斷25克,杜促30克,與1條豬尾共煮,調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與1個雞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與500克重的雌雞共炖,飲湯食用。
注意事項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 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運動後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為了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髋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任何牽拉坐骨神經的試驗都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的各點:如腰椎旁、相當於環跳、委中穴處、踝關節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和腳底中央可有明顯的壓痛。除疼痛外,小腿外側面和足背處有針刺、發麻等感覺,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軟無力、日久有輕度的肌萎縮。 對繼發性坐骨神經痛,首先必須查明病因,有否結核、外傷、腫瘤等病史,並去醫院,全面地進行全身檢查,婦女應作婦科檢查。以找出原發病灶。x線攝片對查明病因有重要意義。少數病人必要時可考慮腰椎穿刺和造影檢查。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的治療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術切除腫瘤等。急性期應臥硬板床休息。疼痛劇烈時給予止痛和適量鎮靜劑。坐骨神經炎的早期可給消炎止痛劑,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可短期應用。口服或肌注b族維生素,患側下肢保暖,配合針灸、理療、體療和按摩。坐骨神經炎在病初的5~10天內疼痛最劇,6~8周後減輕並逐漸恢復正常。
參考資料: 坐骨神經痛是怎麼回事? 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病,而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通常我們所說的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發生的疼痛。坐骨神經分布區包括臀部、大腿後面、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其疼痛多在夜晚明顯,可以是陣發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續性疼痛,疼痛多從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站立、咳嗽可使疼痛加劇。屈膝屈髋或向健側側臥休息後疼痛可以減輕。直腿抬高試驗可為陽性。
坐骨神經痛有幾種? 坐骨神經痛可分原發和繼發兩種。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多由坐骨神經的炎症造成,以單側發病為多見。主要發病原因為寒冷潮濕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時伴發肌炎及肌纖維組織炎。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由於坐骨神經通路旁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粘連引起的。可單側也可雙側發病;根據受壓部位,可以出現全長放射性串痛,也可出現某一階段的坐骨神經痛。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哪些? 坐骨神經是由腰4~5神經和骶1~2神經的前支組成,由椎間孔發出後,走行於骨盆後側,在梨狀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與坐骨結節之間,沿大腿後側向下行,在窩上角處分為胫神經和腓總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容易受到損傷,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於各種原因的刺激和壓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常見的原因有坐骨神經炎、椎間神經炎、骶髂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脊椎滑脫、脊椎裂、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梨狀肌損傷綜合征、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應當注意的是有些婦科疾病如子宮附件炎、子宮肌瘤、妊娠後期也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臀部注射不當可引起坐骨神經損傷。
如何區分干性和根性坐骨神經痛? 根據坐骨神經受累部位不同可產生不同的疼痛症狀,臨床上分別稱為干性坐骨神經痛和根性坐骨神經痛。 干性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干部(椎間孔以外的坐骨神經段)受到各種病變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點為患側下肢沿坐骨神經干呈放射性疼痛,尤以坐骨神經遠端為多見,在臀以下沿坐骨神經走行方向有壓痛點,咳嗽等增加腹壓動作時疼痛不明顯。 根性坐骨神經痛是指腰骶神經根於椎管內部或外部遭受各種病變刺激或壓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點為竄痛明顯,疼痛以坐骨神經近端為主,腰脊椎旁有明顯壓痛點並沿坐骨神經全長向下肢放射,咳嗽等增加腹壓動作可加重疼痛。
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如何進行鍛煉? 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常常因為害怕疼痛而減少活動,這樣做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患者應遵循“力所能及,適量運動”的原則進行鍛煉,尤其是患側下肢的鍛煉更為必要。慢走、慢跑、球類運動都可以進行,特制的體操更為有益。 臥位體操:患者仰臥位,交替屈腿,再輪流伸直兩腿,接著向上交替抬腿。開始時,患側下肢上抬角度可小於健側下肢,持續鍛煉後,患側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體操:患者坐於床沿或椅上,雙腿垂地,足跟著地,足尖翹起,雙手平放腿上。坐好後逐步向前彎腰,雙手推向足部。初練時雙手可能僅能達到小腿部,堅持鍛煉後能夠達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體操:患者雙手叉腰站立,先輪流直腿向前抬起,接著盡量分開兩腿站立,輪流彎曲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此時可使沒有屈曲膝關節的下肢受到牽引和拉伸。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它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什麼關系? 坐骨神經是由第4、5腰神經和第1、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