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金和白色k金有什麼不一樣? 一、白色金(whitegold)∶
市場上所謂之k白金、白金,其實它是一種金、鎳、銅、鋅的合金。或是金和銀,或是金、銀和銅的合金。也包括台灣的師傅經常采用的金和钯的合金。它的代號wg(whitegold),也就是白色金的意思。早期以226(金6成,钯2成,合銅2成)來代表含純金600/1000的白色金,也就是俗稱"有料",意指含金之銀白色金屬,而非不含金之鎳合金(nicklealloy)電鍍者。一般國外戳記常用;wg585(14k)、wg750(18k)或是僅以數字代表含金量。 白色金具有良好的反射性,不易失去光澤,在鉑和钯未來大量使用之前,白色金為主要用來鑲崁寶石首飾的銀白色金屬。
二、鉑(platinum)∶
又稱純白金、正白金或真白金。但這些稱呼並不合理,並且容易與白色金混淆。它的符號是pt,銀灰白色,比重21.35,熔點1700℃,摩氏硬度4-4.5度,化學性穩定,除王水以外不受酸鹼腐蝕。 純鉑比較柔軟,加入钌、铑、钯等金屬會增加其硬度。南美印地安人早在15世紀前就制作鉑金首飾,歐洲人遲至19世紀中葉以後才開始采用,目前日本為鉑的最大消費國。
三、鉑合金(platinumalloy)∶
指鉑與其他金屬混合而成的合金,如與钯、,铑、钇、钌、钴、锇、銅等。盡管鉑硬度比金高,但作為鑲崁之用尚嫌不足,必需與其他金屬合金,方能用來制作首飾。 首飾業使用鉑、钌合金和鉑、銥合金較多。在歐洲和香港使用鉑、钴合金於澆鑄。在日本用鉑(85%),钯合金制造鍊條。國際上鉑金飾的戳記是pt、plat或platinum的字樣,並以純度之千分數字代表之,如pt900表示純度是900%o。在日本鉑金飾品的規格標示有pt1000、pt950、pt900、pt850。
四、钯金(palladium)∶
是鉑族的一員,銀白色,符號pd,比重12,輕於鉑,延展性強,比鉑稍硬,不溶於於有機酸,冷硫酸或鹽酸。但溶於硝酸和王水。常態下不易氧化和失去光澤,溫度400℃左右表面會產生氧化物,但溫度上升至900℃時又恢復光澤。目前钯比鉑便宜,首飾業界拿來單獨使用,或作為金、銀、鉑合金的組成部份。有時參入一些钌,來增加其硬度。市場上常見金,钯的k金和鉑、钯的合金。規格標示有pd1000、pd950、pd900
--白金和鉑金的區別 1、千足金指金屬量達到99.9%的純金飾品,刻有999或千足金字印。 2、足金指含金量達到99%的純金飾品,刻有99%或足金。 3、18k黃金指含有75%黃金成份的飾品,其余25%為其它貴金屬,刻有18k或750印記。 4、18k白金指含有75%黃金成份,顏色為白色的黃金飾品,其余25%為其它白色黃金屬,刻有18k或750印記。 5、pt900指含有90%鉑金,其余10%為其它貴金屬,鉑、钯含量達到950%的鉑飾品,印記為pt900。 6.pt950指含有95%鉑金成份的飾品,其余5%為其它貴金屬,印記為pt950。 金屬成分完全不一樣,化學元素表上,一個是gold,一個是platinum
--如何識別白金和白銀
白金比黃金價值更昂貴。白金為灰白色,容易與白銀混淆。消費者選購金屬者選購金屬首飾時應正確識別白金和白銀。識別方法是: 1看印記。如首飾上有“pt”或者印有“platnum”或“plat”字樣,則是白金;如有“s”或“silver”字樣,則是白銀。 2稱重法。白金鐵比重是21.4,白銀的比重為10.49。同體積的材料重比較,白金的重量幾乎是白銀重量的一倍。 3外觀比較。白金是灰白色,質地比較堅硬;而白銀是潔白的,質地細膩光滑,比白金軟一些。 4火燒法。經高溫火燒並冷卻後,白金顏色不變,仍呈灰白色;而白銀則變為潤紅色,或黑紅色。 5化學識別法。將白金磨在試金石上,用硝酸和鹽酸滴在試金石上,如果物質存在,就是白金;將白銀磨在試金石上,滴幾滴硝酸,並用水沖洗一下,如果物質消失,就是白銀。 k白金≠鉑金(白金)
k白金正確名稱是白色k金,是k金的一種,主要成分為黃金,因此不是天然白色,而是由於加入其它金屬後而呈現出白色。 更多詳情可以浏覽國際鉑金協會網站 www.preciousplatinum.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