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給小孩檢查有沒有多動症用不用查血正文

給小孩檢查有沒有多動症用不用查血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給小孩檢查有沒有多動症用不用查血
 
檢查有沒有多動症可以不用查血。中國對兒童多動症的診斷標准:
(1)起病於學齡前期,病程至少持續6個月。
(2)症狀標准:至少需具備下列行為中的四條,其症狀嚴重性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習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①需要靜坐的場合難於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②容易興奮和沖動;
③常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④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無終;
⑤很難集中思想聽課、做作業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⑥要求必需得到立即滿足,否則就產生情緒反應;
⑦經常話多,好插話或喧鬧;
⑧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⑨學習困難。成績差,但不是由於智能障礙所引起;
⑩動作笨拙,精巧和協調動作較差。
(3)排除標准:不是由於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病、焦慮狀態、品行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沖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表現為:
(1)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注意障礙為本症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患兒主動注意減退,被動注意增強,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做作業拖拉,不斷地以喝水、吃東西、小便等理由中斷,做作業時間明顯延長。有些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走神,發呆,眼望著老師,但腦子裡不知想些什麼。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注意障礙是本症必須具備的症狀。
(2)活動過度:活動過度為另一常見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在教室裡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事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喜觀玩危險的游戲,常常丟失東西。多動有兩種類型:一是持續性多動。患兒的多動性行為見於學校、家中等任何場合,常較嚴重。二是境遇性多動。多動行為僅在某種場合(多數在學校),而在另外場合(家中)不出現,各種功能受損較輕。
(3)沖動性:情緒不穩,易激惹沖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過度興奮,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4)學習困難: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症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學習困難的時間,決定於智力水平及多動症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症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出現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症狀較輕的,可在初中階段才出現學習困難。
(5)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有半數左右患兒可見有神經系統軟體征,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為異常疾病.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道在5%~10%之間,國內調查在10%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幾率較高,大約在60%以上。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卻經常見到一些家長為孩子的表現而苦惱。這些孩子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書寫潦草;還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為幼稚、怪僻,肢體抽動,或行為無目的、貪玩、逃學、打架,甚至說謊、偷竊等,教育也無濟於事。少數病例成年後,還留有性格和行為缺陷。這就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綜合症的俗稱。其發病原因很多,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因為人們認識不足,有時會誤診、漏診,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造成家庭和學校中的不良影響。
九種表現可判斷兒童多動症
1.需要安靜的場合,他卻難以安靜,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沖動。
3.注意力難以集中,極易轉移。
4.做事常有始無終。
5.話多,好插話或喧鬧,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6.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或紀律。
7.情緒不穩,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緒反應。
8.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礙引起的。
9.動作較笨拙,精細運動技能差。
3招教你認識“多動症、抽動症”
“我家孩子整天手腳動個不停,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鬼’,不知道是不是‘多動症、抽動症’?”“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不好動反而奇怪吧?”……對於家長們的這些疑問,有關專家總結了“三招”,便於家長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多動、抽動,學習困難,沖動任性等問題。
招數一:“多動症”有別於好動、調皮
好動、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
研究發現,“多動症”與孩子頑皮有著四點本質區別:①注意力方面,調皮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干擾,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②自控力方面,調皮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③行為活動方面,調皮孩子的好動行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多具有沖動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調皮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招數二:“多動症”不一定都多動
有些家長認為“多動症”就是有多動的表現,事實上,在多動症患兒中,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她們平時並不多動,看上去很文靜,但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是老師眼中的“聰明笨小孩”,突出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學習困難,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產生自卑、消極心理,出現厭學、逃學、說謊等行為。為此,有些並不多動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動症”,這一點應當引起家長注意。
“多動症”實際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三大核心症狀,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專心)、多動及沖動。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為主,有的以多動、沖動為主,更多的則是三者並存。”
招數三:頻繁做鬼臉——當心“抽動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歡不同場合地頻繁眨眼、皺眉、抽動嘴巴、搖頭聳肩扮各種怪相,有時還伴有脖子抽動,家長以為是孩子不學好、染上了壞習慣,而大聲制止或批評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絲毫沒有改正的跡象。事實上正是這種主觀判斷上的錯誤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因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多動症、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發病原因是由於兒童大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失衡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自控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頻繁擠眉、眨眼、搖頭、噘嘴、聳肩、扭頸、有的喉中發“吭吭、喔喔”異響,說髒話等。由於大多數家長缺乏對“多動症、抽動症”的認識,將其與孩子好動、調皮、不學好、染上壞習慣混為一談,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或沒有選對治療方法,致使各種症狀伴隨著孩子成長,導致出現自尊心差,缺乏自信,情緒嚴重不穩、出現抑郁、精神分裂、品行障礙和反社會人格等不良現象。
因此提醒廣大家長,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這些症狀,應及早做檢查或登陸中國多動症、抽動症治療網填寫病歷,將有專家免費為你咨詢。如被確診為“多動症、抽動症”也不用慌張,只要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治療越早,孩子恢復得也越好。
 
不用
對於小兒多動症患者切忌簡單、急躁、懲罰等粗暴方法,應向兒童心理醫生咨詢,采取行為矯正和教育療法,即醫生、家長、老師三方面合作,對孩子進行行為矯正。也可讓患兒與醫生直接交流,便於對症治療。
六歲以下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六歲以上的兒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利他林等藥t物。
注意事項應正確對待多動症兒童,除了不可對孩子采取簡單、急躁、懲罰、歧視的粗暴方式之外,要給孩子創造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忌過度運動。
減少家庭、學校的過重的學習壓力,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正確的要求,並配合適當的體格鍛煉,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安排好合理的學習。
不可給患兒服用鎮靜劑,防止鉛、汞等中毒發生,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油漆、含鉛食品,玩具中不要有含鉛量較多的。
不要給孩子吃胡椒、辣椒等刺激性調味品,少吃富含甲基水楊酸鹽類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桔子等。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