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喝奶粉)6個月時嬰兒發燒,嗓子紅腫,打了退燒針、消炎針、吃消炎藥,出了一點疹子,之後好了,但是前兩天開始每天大便五六次,都是漿的綠色大便,(以前他的大便特好總是能成角兒)裡面夾雜著黃色渣子,昨天開始突然拉稀了,有時黃色有時綠色 小兒發熱時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於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如果盲目急於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干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驚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現,還可能導致其它危險。因此,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高熱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
38.5℃以下物理降溫
在給小兒退熱時,在38.5℃以下最好是選擇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等。
所有的退燒藥,如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較大的副作用,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也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燒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小兒常用的退燒藥有布洛芬、來比林、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也可以選用中藥如柴胡、羚羊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對小兒退燒效果也很好。
能不輸液就不輸
有的家長認為小兒感冒輸液比服藥退燒快,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的原則是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當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退熱,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麼藥物,都要注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藥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洩,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退燒藥不要和鹼性藥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鹼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
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風邪所致,分風寒、風熱、內熱外寒等不同的症候,強調要辨證施治,對症用藥,這一點對小兒尤其重要。有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孩子感冒了不到醫院看,拿家裡儲存的感冒藥給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藥店給孩子買藥吃,這樣做很危險。因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藥,對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兒感冒用藥要特別慎重。 這是明顯的嬰兒急疹,也要燒疹,在得這種疹子之前是發燒的,但疹子什麼也不用管,一般三天後就會自退,得這種疹子的有的寶寶會有腹瀉的症狀,所以這是正常的,等一下我給你查一下資料,你現在就是給寶寶多喝水, 繼續看醫生去吧,拉肚子可能是吃了那些藥的副作用 寶寶拉肚子是不是喝奶粉過敏呢?還是加輔食引起的呢? 引起嬰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因素兩大類. 1、非感染性因素嬰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飲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如果飲食不當或喂養方式不妥都可引起腹瀉。例如,進食過多、過少,不定時,進食成分改變,加糖太多;過早地添加輔食,如蛋黃、粥或菜等,使小兒不易消化;在熱天孩子斷奶,容易改變了飲食內容等,都可造成嬰兒腹瀉。另外,氣候的變化,也可造成腹瀉,如受涼可以使腸道功能紊亂;氣候炎熱或穿著過熱可以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而造成消化不良,形成腹瀉。 2、感染性因素腸道內感染。由於細菌、病毒、真菌或原蟲等隨食物進入消化道,或通過污染的用具、手、玩具傳播,或食物腐敗、變質,細菌繁殖後的食物進入體內,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現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有的可直接刺激腸道而引起腹瀉。所以,應掌握嬰兒的生理發育特點,熟悉喂養知識,作好衛生保健工作,這樣可以減少嬰兒腹瀉的發生。 預防嬰兒腹瀉應作好以下幾點: 1、母乳喂養的小兒,應避免在夏天斷奶,以減少腹瀉。2、給嬰兒增加輔助食品時,應循序漸進,切忌幾中輔食同時增加,或一種輔食突然增加過多;防止飲食內容突然改變;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 3、小兒的用具一定要保持清潔,奶具每日應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後要洗淨,再用時要開水燙一下。不要用不潔淨的手去摸,在奶嘴不通時,大人切勿用嘴去吸通後給孩子吃,以防病從口入。 4、給孩子添加的輔食,一定要新鮮。牛奶及其他代乳品,一定要經煮沸消毒後方可食用。白糖應先放於水或奶內煮沸後再喂孩子。 5、應盡量避免與患有腹瀉的小兒接觸。 6、加強戶外活動,注意天氣變化,避免冷熱不均,注意環境及個人衛生,不要讓孩子養成“吃手”的壞習慣。 、發亮大便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綠色大便若大便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饑餓性腹瀉。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中醫認為,臍部--即神阙穴,內連五髒六腑,為沖任經氣匯集之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敷臍易於穿透,藥力可直達病所。臍療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澀腸止瀉的功效。被廣大父母認可的丁桂兒臍貼可以選用。同時,家長可以試用些生態制劑,如培菲康、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媽咪愛等。這類制劑可以扶植腸道正常菌生長,從而達到抑制病菌的作用。若為細菌引起的腹瀉,不要擅自應用抗菌素,需到醫院治療。 推薦您免費申領一份《布奇樂樂園》游戲書、dvd卡片、手偶玩具提升寶寶智力vcd光盤,寶寶也挺愛看的, http://blog.myspace.cn/e/404837689.htm
有各種年齡不同學習早教版本,對寶寶身心成長很有幫助 你先炒點糊鹽給孩子暖暖,就是用整粒的鹽,炒好先放自己肚子上試試溫度,給孩子肚子隔著肚兜暖就可以。再去看中醫兒科,買點中藥吃。或著吃點抗病毒的藥和消炎的,就是別打吊瓶。勤量體溫,多喂水。你也多喝點紅糖。對寶寶有好處。我說的那個用炒糊的饅頭和7-8個紅棗放一起煎水,煎半碗水就行,放上紅糖給寶寶喝,另外你這兩天別吃油膩的東西!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祝寶寶早日康復!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緣由2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緣由3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嬰兒腹瀉,是指兩歲以下嬰幼兒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胃腸道紊亂的症狀。 引起嬰兒腹瀉的病毒因素有: ?腸胃炎:如果寶寶出現腹瀉,伴隨胃絞痛、嘔吐和低燒,這就是腸胃炎的症狀。典型的輪狀病毒腸炎的症狀是稀水便,有時大便像蛋花湯一樣。 ?細菌感染:嚴重的腹瀉伴隨嘔吐、絞痛、血便、發燒,可能是因為細菌感染而導致的,例如大腸桿菌或者沙門氏菌。所以如果遭遇如上症狀,要及時就醫,以期能對症下藥。 ?寄生蟲:寄生蟲很容易在群居環境中傳播,所以好的衛生習慣,比如經常洗手是阻止細菌傳播最好的方法。 ?抗生素:有些寶寶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中後期,會出現腹瀉症狀,這可能與藥物有關,和醫生建議一下,是否可以停用,或者更換藥物。 引起嬰兒腹瀉的飲食因素有: ?錯誤喂養。奶瓶喂養的寶寶,如果稀釋過程不當,也會引起腹瀉,所以要准確把握沖泡奶粉的方法。 ?過多飲用果汁。過多飲用果汁或者加糖飲料會攪亂寶寶的小肚子,引起腹瀉。專家建議,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要喝果汁,稍大的寶寶每天的量不能超過120ml。 ?牛奶過敏症。牛奶過敏症是很少見的,但是也是導致腹瀉的一個因素。如果寶寶易過敏,他會在喝完配方奶粉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之內出現腹瀉症狀。如果你懷疑寶寶腹瀉與奶粉有關,要及時更換,及時咨詢醫生。 明了腹瀉症狀: 媽媽要先了解寶寶正常排便是什麼狀況,才能知道什麼情況是不正常的: ?一般來說,新生兒一天排便5—7次左右,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則每天一兩次。 ?母乳喂養的寶寶,正常的排便一般呈黃色,很柔軟或者有液體表面。寶寶的排便會根據自己所吃的食物或者母乳中含有的特殊物質,而改變粘稠度和顏色,所以你的嗅覺會告訴你,什麼地方不對勁。 ?奶瓶喂養的寶寶一天排便一兩次,顏色呈黃色或者棕色,像花生醬一樣粘稠,有點臭。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時,排便逐漸“結實”,但也會根據所吃的東西有所改變。 媽媽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排便規律,偶爾一次的稀便不用過於擔心,但如果寶寶的排便規律突然改變——比平時次數更多,便稀,呈黃綠色泡沫狀,那就可能是腹瀉了。 呵護腹瀉寶寶 大多數的腹瀉狀況都不是很嚴重,只要寶寶有足夠的水分補給,沒有其他健康問題,腹瀉會在幾天之內痊愈。 1.水分充足。雖然腹瀉一般來說不會太嚴重,但如果出現脫水就很麻煩了,所以首當 其沖的一件事就是要補充足夠的水分,通過母乳或者奶瓶喂養補足缺失的水分,還可以配給一些鹽水,給寶寶服下。 2.禁止亂吃。不要給寶寶亂喝含糖飲料,這樣會導致腹瀉症狀惡化。同時,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不能隨便給寶寶吃止瀉藥。 3.選擇喂補。專家建議,一些食物中含有合成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土豆、面包、水果和蔬菜都可以安全食用。如果寶寶沒有食欲,也不要著急,只要保持水分充足,一兩天胃口就會好起來了。 4.耐心安撫。寶寶腹瀉過程中會感到不適,要盡可能地抱他、安慰他,同時要保持小屁屁的干爽,防止腹瀉引起的紅腫過敏。 tip:研究發現,酸奶中的活細菌也會安全有效地減少腹瀉幾率,緩解腹瀉狀況。這是一種很容易的方法,尤其是對於喜歡酸奶味道的,一歲以上寶寶。 warning: 如果寶寶出生不到三個月就出現腹瀉,要及時就醫。超過三個月,遇到如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不斷嘔吐,精神萎靡; ?有脫水現象,例如嘴唇干燥或是6—8小時沒有小便; ?便中有血或者黑便;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