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不吃藥怎麼辦正文

嬰兒不吃藥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嬰兒不吃藥怎麼辦
 
寶寶生病不肯吃藥,好不容易喂進一點,可寶寶還是哭鬧著吐出來,幾個回合下來,當父母的不僅是沮喪,簡直是絕望心碎了!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寶寶順利吃進藥呢?下面的方法或許可以一試。  條件反射法  通常半歲以內的小寶寶味覺發育不夠完善,對各種味道(包括苦味在內)並不敏感,給寶寶喂藥可用小勺子或滴管將藥液順利送入寶寶口中。如果不順利,可考慮條件反射法,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臉部嘴唇邊的忽然碰觸會產生張嘴反射,對比較近距離的吹氣可能產生張嘴、吞咽等系列條件反射,爸媽在給小寶寶喂藥時便可利用這些反射時機,將藥匙或滴管輕輕放入寶寶口中,但是要注意安全。  投其所好法  寶寶的味覺發育逐漸完善後,對苦、澀或有異味的藥物會比較敏感,寶寶吃過一匙苦藥之後是不肯再吃的。為了避免因藥物的味道而影響服藥,爸媽最好在藥品選擇上就早做准備,選用味道好的兒科用藥如甜的糖漿、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讓寶寶能順利吃藥達到治療的目的。  榜樣引導法  “看看你最喜歡的小姐姐,她好勇敢啊,她吃藥打針都不怕的。寶寶也要做個勇敢的小朋友對不對?”對一歲以上稍微大一點的寶寶,有了一定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我們用一個鮮活的榜樣,讓榜樣帶給他無窮的力量,這樣的方式通常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你還可以說:“沒關系的,這個藥是有點苦,但是媽媽都不怕,來,先看媽媽吃一點了。”你甚至可以自己先嘗一點,做出或者享受或者有點痛苦的誇張表情,幫助寶寶克服心理障礙,讓寶寶明白吃藥不僅是可以讓身體早日恢復,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勇敢、受人喜歡的人。  趣味吸引法  童話在寶寶眼裡總是充滿魅力,毛絨玩具也被寶寶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它們可能成為寶寶非常親密的好朋友,寶寶生病不肯吃藥的時候,我們不妨借用一下:“不吃藥寶寶的頭好疼,肚子好不舒服啊!我看看,哎呀,寶寶你的小熊貓好像也生病了,看上去沒精打采的,是不是也很難受呢。要不我們和它一起吃藥,你一勺,它一勺,一起讓身體早點好起來。”在這樣充滿童趣的語言裡,把寶寶的感受描述出來,寶寶的想法也會因此生產積極的變化,因為心愛的小玩具也和自己同病相憐,他的仁愛之心和好奇心也就同時被調動起來,於是一件苦差事成了一個有趣的小游戲。  威逼利誘法  有時當我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嘗試盡了以上各種辦法,已經懂事的寶寶依然是“不吃不吃就是不吃!”的強硬態度,我們可能就不得不來點“威逼利誘”了。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他,“藥是必須吃的,否則病情會加重,如果不吃藥只好選擇打針。”相信更多的寶寶寧願吃藥,忍一時口舌不快,也不願意感受醫生手裡尖尖的針管扎進皮膚的刺痛。或者,我們可以來點精神或物質獎勵,“利誘”刺激寶寶,“勇敢一些,把藥吃了媽媽一會兒多給你講個故事,再唱一首好聽的歌!”“吃了藥身體快點好,媽媽可以帶你去游樂園玩,你還可以得到一件很可愛的玩具呢。”不過利誘過後,媽媽可要記得兌現自己的承諾哦。  結語  喂藥後最好輕拍小寶寶的背部,讓藥順利進入胃部;吃藥後也不要馬上劇烈運動或立即睡覺。
 
小孩子不吃藥怎麼辦,一起來看看這些哄寶寶吃藥的高招吧:

吃中藥:果丹皮鋪舌面

取一根果丹皮,把它對半切短,然後將半張果丹皮攤在孩子伸出的舌頭上,然後再給孩子喝中藥。因為果丹皮又酸又甜地包裹住舌頭,孩子幾乎沒嘗到藥味,藥汁就已經順著果丹皮上面流進喉嚨了。至於那半張果丹皮,如果孩子願意,就把它當零食吃掉,如果不願意,那就扔掉呗。

吃西藥丸:用鈣片練吃藥

先拿兩片鈣片當作練習,跟孩子玩“吃藥”游戲,媽媽吞一片,寶寶吞一片,看誰吃得又快又好。剛開始時,孩子吞不下去,把鈣片含在嘴裡,感覺味道還不錯。慢慢地訓練幾天,孩子終於學會把藥片直接放入口中,不加品嘗就立即把藥片吞下去。以後,萬一生病要吃西藥丸,就玩這個“吃藥”的游戲,孩子根本沒感覺到此藥非彼藥,照樣是拿了藥片就不假思索吞下去,以表演自己娴熟的“吃藥本領”。

唯一的麻煩是,玩過這個游戲的小孩,以後把所有的藥片都當作鈣片,媽媽不得不把家裡的藥品統統藏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否則他一看見就興高采烈地要比賽吞藥片。

孩子有病,當然要給他吃藥啦!但很多家長對喂藥給孩子吃這件事情並不夠“專業”,往往犯錯了而不自知。這包括喂藥方法、儲存藥物方法,以至使用一些成藥的常識等。

以下陳列了一些常犯的錯誤,並告訴大家正確的處理方法。

錯誤一:

用一只普通湯匙或茶匙來量藥水喂給小朋友吃,而不用專門為小朋友而設的量藥水用試管形匙。
隨便用一只平常用的匙來喂藥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給小朋友,影響療效。1茶匙分量相當於5毫升,但一般餐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

喂小朋友吃藥水,最好是用試管形匙;喂bb吃藥可用滴管。若真的沒有專用的藥匙,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來量分量的茶匙。

錯誤二:

沒有依指示在吃藥前搖勻藥水。

搖勻藥水才吃是有原因的,因為需要把各種成分混合一起,否則,開始吃的2/3藥力不夠,到最後吃的1/3又嫌太勁,會對小朋友有害。

錯誤三:

在沒有需要的時候喂小朋友吃藥。

很多時一些小毛病,如喉嚨不舒服、流鼻水、少許咳嗽之類,不用吃藥,也可很快自愈。事實上,很多買回來的成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吃了之後,會有副作用,諸如感到困倦。

家長不宜胡亂給孩子吃藥。為了安全,亦不宜儲存太多藥在家裡,以盡量減少孩子可接觸到的機會。

錯誤四:

給孩子吃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藥物。

家長應該知道,不能給小朋友吃阿斯匹林,因為有可能會引致雷爾綜合症,令小朋友的腦部和肝髒受損。要小心防范的是:藥物也許含有一些成分雖非名為阿斯匹林,卻原來是間接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所以最安全的辦法還是由醫生開藥。

錯誤五:

保留著已過期的藥物。

每種藥物有它的有效或安全日期,已過期的藥物是有害無益的。必須養成習慣先看看藥物是否已過期,才喂給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個月清理一次藥箱或藥櫃,丟掉已過期的藥物。若不敢肯定是否已過期,安全起見,寧願棄掉,不要怕浪費。

錯誤六:

將藥物轉換盛器。

有些藥物的原裝盛器或許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萬不要因此而轉換盛器,因為若忘記把藥物名稱和服用指示記下來貼在新的盛器上,或寫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導致喂錯藥或所喂的分量過多或太少。不要為了省地方而冒險,還是以不變為上策。

錯誤七:

孩子服食了買回來的成藥已數天,仍未見改善病情,你卻依然繼續給他吃下去。

假如孩子吃了這些成藥已兩三天,還未見好轉,便應該停止不要再吃,須盡快帶孩子去看醫生。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時間這些藥才發揮作用,很可能他的病症非表面般簡單,必須由醫生來斷症和診治。
 

寶寶口臭是什麼原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