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1歲半`還不會說話。他的脾氣很不好`一點點小事就哇哇叫``問他誰也不理/脾氣比我們大人還大``說他又聽不懂。他想要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怎麼辦? 寶寶擁有三種天生的情緒:愛.發怒和害怕!這三種情緒可以認為是先天具有的無條件反射,不用後天學習.不知您的寶寶有多大了?約束和限制嬰兒的行為是引起發怒的無條件反射,寶寶會通過啼哭,尖叫和揮手,蹬腳,身體僵直來表示.6個月時,痛苦又進一步分化為厭惡和憤怒.1歲以後,伴隨自我意識和交往,認知的發展,寶寶進一步產生和發展積極更多的情感,如自豪感.驕傲.內疚.同情等!到大一些,變成了積極的,愉快的情緒和消極的.不愉快的兩種情緒.這兩種情緒的產生和寶寶原始的情緒是與生具來的,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直接相關.也就是說,您寶寶脾氣暴躁的原因大至有兩種原因:1.是寶寶嬰兒時期的無條件反射隨著寶寶的長大因為寶寶自身的自控能力還不完善,反映得更為強烈.這就要家長們多觀察多引導.完善寶寶的自控能力.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氣質.您可根據寶寶的自身特質來夠成寶寶合適自身好的性格特點!2.是因為寶寶生長過程中,生理或是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以此來發洩不愉快的情緒.如果是這樣,就要給寶寶更多和進一步的關懷.不要在寶寶面前爭吵或以急燥的態度對侍寶寶.兒童的個性的形成是和寶寶的生長環境有很大關系的.還有,孩子發脾氣時,最好是冷處理,讓他發洩.但家人的態度在此時就顯得很重要了.百依百順或武力解決只會使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比較妥善的辦法是當孩子發脾氣時,爺爺奶奶和父母親要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予遷就,而要干脆地拒絕他,甚至不要理他,連看也不看他一眼,把他孤立起來!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要讓他:先轉變態度,再滿足他的願望。另外,在孩子發脾氣時,一方面要冷處理,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跑,另一方面要注意觀察他的動態,轉移他的目標,不妨對他說,“你嗓子也啞了,先去喝口水吧”,或是“你臉上這麼髒,先去洗洗干淨”,以讓他逐步冷靜下來,當你看到孩子有不愉快的情緒露頭時,絕對不能對他說:“看,你又發脾氣了。”這樣,等於從一方面提醒他:你現在可以哭鬧了。有心的家長還可以采取主動,注意“防患於未然”,盡量避免一些促使孩子發脾氣的客觀因素產生,凡事力求事先提醒,講清道理,盡可能不要出現“短兵相接”的局面。相對的讓寶寶行為慢慢過渡平穩就可以了.有很多家長通過讓寶寶練字和畫畫,打太極等修心養性的好習慣使原本脾氣暴躁的寶寶做到心平氣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