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引起,應當請醫生診治;夜間出汗多,是嬰幼兒常見現象。睡眠不安的原因更是多種多樣。因此,千萬不要都歸於所謂的“缺鈣”。要確定會否缺鈣等驗定血液微量元素後才可肯定。
缺鈣的症狀很多,主要有:枕脫\夜間多哭鬧\多汗\驚厥\出牙遲緩\個子發育明顯偏矮,最嚴重的醫學臨床症狀為缺鈣性佝偻病. 看了不要緊張,不要自己一一去給寶寶對症看病,中國人普遍缺鈣,這和地利\飲食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老生常談. 寶寶缺不缺鈣,一是注意平時寶寶的表現,如果上面的症狀都很明顯,建議去兒童醫院看看,檢查一下小血(血鹼性磷酸酶>250,醫學間接性判為缺鈣),這時,可以給寶寶服用鈣片. 寶寶鈣片方面個人建議吃氨基酸螯合鈣,吸收好,溶於水,服用方便. 另外,多曬太陽(戶外運動),多吃含鈣高的食物(紫菜蝦皮\骨頭湯等) 兒童期尤其是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對鈣的需求也相應較大,因此,自寶寶出生後就需要不斷提供充足的鈣,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並使骨骼和牙齒長得結實結實。假如懷疑自己的寶寶缺鈣,可去醫院檢查...
兒童期尤其是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對鈣的需求也相應較大,因此,自寶寶出生後就需要不斷提供充足的鈣,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並使骨骼和牙齒長得結實結實。假如懷疑自己的寶寶缺鈣,可去醫院檢查一下,盡快加以糾正。因為缺鈣不僅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身高的增長,也會引發一些其它問題。
寶寶輕度缺鈣可表現出以下一些症狀,主要表現出精神神經方面的症狀如煩躁磨人不聽話愛哭鬧脾氣怪;睡眠不安寧如不易入睡夜驚早醒醒後哭鬧、多汗、枕部脫發圈、出牙落後等,缺鈣嚴峻者可引起佝偻病,甚至引起各種骨骼畸形,如方顱、乒乓頭、手镯或腳镯、肋骨外翻、雞胸或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此外,還可出現肌張力低下、運動機能發育落後,大腦皮層功能異常、表情淡漠、語言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等。這些症狀也可出現於維生素d缺乏的孩子。寶寶缺不缺鈣,你首先要分析寶寶的膳食,看看從寶寶的膳食質量中獲取鈣的量是否充足,其次要了解寶寶的表現。
人體對鈣的需求是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1988年修訂的推薦每日膳食中鈣的供應量是:1~6個月,母乳喂養兒300毫克/日,人工喂養兒400毫克/日;6~12月,400毫克/日;1~4歲,600毫克/日;4~11歲,800毫克/日;11~18歲,1000毫克/日。在日常生活中,鈣的主要來源還是通過食補,即多攝取富鈣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蝦皮、蝦米、芝麻醬等。對所有的孩子而言,天天都要食用奶類食品,因為奶類和奶制品含鈣量豐富,而且吸收利用好,如1瓶牛奶(220毫升)的含鈣量約200毫克左右,要是天天能喝上1~2瓶鮮牛奶,就可得到200~400毫克的鈣,再加上其它食物中的鈣,合起來就能滿意孩子1天的需要量。值得一提的是:奶酪含鈣量也很高,家長可以自制蔬菜奶酪漢堡包,以增加鈣的攝取。不愛喝奶的孩子,可以改喝酸奶。另外,豆類及豆制品的含鈣量也較高,最好能每天食用25~50克。
給小寶寶補鈣還要注重哪些問題?
給小寶寶補鈣首先要明確是否需要補鈣,並不是所有寶寶都需要補鈣。假如人工喂養的寶寶每天攝取700~750毫升的配方奶,鈣的攝取量就是充足的。一般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補鈣。配方奶喝得較少的大齡嬰兒,如8~12月齡的寶寶也可以考慮補鈣。此外,經醫生診斷缺鈣的小寶寶應該補鈣。此外,父母還應該了解一些有關補鈣的基本知識:
1、魚肝油和鈣粉不一定要同時服用,一般魚肝油可以在吃早點時服用,鈣制劑一般在臨睡前服用,也可在午餐和晚餐之間服用,以減少食物中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2、年輕父母不要自己購買鈣制品,因為有些鈣制品含鈣量很低,如葡萄糖酸鈣;有的含重金屬較多一些,如海洋牡蛎殼鍛制的產品;有的對胃刺激性大一點,如碳酸鈣。建議向有關專科醫生咨詢,並且要聽清醫生講的道理,然後才購買。 認識促進鈣吸收和抑制鈣吸收的某些因素。
1)促進鈣吸收的因素: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並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如糖對鈣的吸收也有促進作用。
飲食中蛋白質供應充足有利於鈣的吸收,這可能是由於蛋白質消化產生的氨基酸可以與鈣結合,形成可溶性的鈣鹽,因而促進鈣的吸收。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多時,食物鈣的吸收率會有所提高,例如成人僅能吸收膳食中鈣的20%,而嬰兒和孕婦對膳食鈣的吸收率可高達50%左右。此外,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加時,膳食鈣的貯留也會增多。
2)抑制鈣吸收的因素:食物中含草酸或植酸過多時,不僅食品本身所含鈣不易被吸收,而且還會影響其他食品中鈣的吸收,如菠菜、竹筍、苋菜、蓊菜、毛豆、茭白、洋蔥、草頭等。因此在烹調這些蔬菜之前,可先將這些菜在沸水中燙一下,可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植酸。脂肪進食過多時,消化後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在腸道來不及吸收,也輕易與鈣結合而隨糞便排出,使鈣的吸收減少。膳食蛋白質攝入過多時,會增加尿中鈣的排出量。因此要注重合理的膳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此外,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小孩吃較多的粗雜糧。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