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寶寶才一個月,昨天晚上開始大便稀,有點黏稠,像蜘蛛網似的,能拉出一條線,肚子老是咕噜叫響,很大聲,前幾天拉稀一直吃媽咪愛,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我一個人帶,好累,又沒經驗,請大家幫幫我 估計腸胃有炎症,快去醫院看看,順便把孩子的大便帶去,醫院肯定要化驗的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新生兒腹瀉又稱為新生兒消化不良以及新生兒腸炎。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新生兒一旦出現大便稀水樣次數瀕繁時,家長最為著急,不知所措,忙於喂水煮奶,給小兒喂多了怕加重拉稀,喂少了又怕寶寶餓壞了。部分新生兒生後幾天內還在醫院嬰兒室剛喂幾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還伴有發燒。與感冒的醫務人員接觸不知不覺也發生了便稀次數增加,有時新生兒生後頭幾天很健康,但出院後母奶不夠添了一些牛奶,小嬰兒就受不了,大便次數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新生兒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腸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當腸道感染時,沒有能力去減弱和中和細菌的毒力。另外,胎兒在子宮內在無細菌的溫室環境中生長,生後立即在眾多的細菌,病毒污染環境中生長,抵抗力太弱了,消化功能和各系統功能的調節機能也比較差,因此,新生兒易患消化功能紊亂,同時也易患感染性腹瀉。
新生兒患感染性腹瀉時是許多病原菌引起的如細菌、病毒及真菌引起,胎兒分娩時通過母親的陰道,細菌可以通過陰道進入胎兒口內引起感染。污染的奶水、奶頭以及喂奶的瓶子等。家中衛生條件很好,但是母親及護理小孩的阿姨不注意清潔衛生成了帶菌者。有些新生兒患了重病,例如新生兒敗血症,肺炎等也可以通過血流到達腸道,甚至感冒也能把病毒進入腸道內引起腹瀉。不同的細菌和病毒引起的腹瀉症狀也不一樣;輕症的病人表現單純的胃腸道的症狀,拉稀一日5一6次至10余次,同時還出現低燒、食奶差、嘔吐、精神弱、輕度腹脹、哭鬧、唇干、前囟門凹陷。嚴重時大便稀水樣,可增加達到10-20次/日。還伴有高燒嘔吐尿少,嗜睡,家長仔細觀察新生兒,出現手足涼,皮膚發花,呼吸深長,口唇櫻紅色。在換尿布時發現小兒反應差,口鼻周圍發绀,唇干,眼窩凹陷,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需要到醫院輸液搶救。
如果新生兒的大便次數多,黃色,有蛋花湯樣,常伴有血絲和粘液,雖然小兒未進食很多奶,但是有腥臭味,排便時哭鬧,煩躁不安,這類的腹瀉,大多數是一種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是新生兒時期比較常見的腹瀉,需要加用消炎藥例如黃連素12毫克每日三次及用消化藥和口服補液鹽充水份。服4-5天痊愈。
在秋冬季節氣候變化多端,新生兒也和大孩子一樣容易患“秋季腹瀉”,是由一種在電子顯微鏡底下見到像輪狀的病毒引起的,表現發燒、嘔吐、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狀,大便為水樣、稀薄、米湯樣、粘液少每次量多、無腥臭味,哭鬧、煩躁不安,治療比較困難,一般消炎藥無效,只有增強新生兒抵抗力,可以加用一些中藥,使用消化藥如表飛鳴每次一片每日三次,口服補液鹽沖水服一周左右就好了,嚴重時需到醫院治療。
有些腹瀉引起生命危險,需要及時治療。通常見到的是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性腹瀉。大多是都是由於污染食物引起的。早產兒,體重低的新生兒更多見。還可以病房,新生室流行,新生兒患了這種病以後是比較重的,而且死亡率高,家長發現有這種病時要注意傳染性強,盡快地隔離,一般接觸3-4天後就發病,發高燒,大便呈黑綠色,粘稠,也有白色便,膠凍樣便,稀水樣便伴有明顯腥臭味,家長發現有多樣化大便時,就要仔細觀察新生兒是否存在黃疸,腹脹。病初或輕型病人可以服用慶大霉素每次1萬單位,每日三次連服5-6天,但是如果有腹脹加重,黃疸有進展可能存在敗血症,此外,如果新生兒有尖叫,抽風,腦膜炎時,應該及時送到醫院搶救治療是可以治愈的。但遷延時間比較長有時可以長達6個月,由於患病的時間長,消化不良可以變為營養不良,尿布疹,鵝口瘡,尿道炎,肺炎,維生素缺乏,貧血等。
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腹瀉治療不一樣,采取飲食和補充營養原則和大孩子拉稀一樣的。新生兒剛開始便稀時不能吃過多的奶水,如果母奶不足可添加稀釋牛奶(1份水1份奶)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增加奶量過快。減輕胃腸負擔,適當口服一些淡鹽水,維生素c和已服用胃酶合劑和表飛鳴,幫助恢復消化機能,不同類型的腹瀉使用維生素不同,如可以用一些黃連素,痢特靈,多粘菌素等,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腹瀉,家長可不必給小兒消炎藥。如果經過一般治療以後大便不見好轉,水瀉達10余次以上時應抱小兒去醫院診治。 我家寶寶以前也有過,化驗大便說是正常,醫生說小孩子拉大便如果像痰,比較粘就有問題.根據老人經驗,如果大便黃綠是受涼的症狀.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腹瀉治療不一樣,采取飲食和補充營養原則和大孩子拉稀一樣的。新生兒剛開始便稀時不能吃過多的奶水,如果母奶不足可添加稀釋牛奶(1份水1份奶)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增加奶量過快。減輕胃腸負擔,適當口服一些淡鹽水,維生素c和已服用胃酶合劑和表飛鳴,幫助恢復消化機能,不同類型的腹瀉使用維生素不同,如可以用一些黃連素,痢特靈,多粘菌素等,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腹瀉,家長可不必給小兒消炎藥。如果經過一般治療以後大便不見好轉,水瀉達10余次以上時應抱小兒去醫院診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