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大便呈白色且有水是什麼原因正文

寶寶大便呈白色且有水是什麼原因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大便呈白色且有水是什麼原因
 
白色便是膽管堵塞,直接去看外科。
 
還是去看看醫生啊
 
大便呈白色油脂泡沫狀,常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綜合症的表現。幼兒出現這樣情況,稱幼兒乳糜瀉。如情況嚴重因及時就醫。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 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判斷2 根據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媽咪家居護理重點

重點1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然後,在最初4小時裡,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睑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制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重點2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重點3 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愈,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藥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媽咪護理常見誤區

誤區1 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

有的媽咪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藥,可這個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後不久,可能經常會在喂奶後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余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

這種情況多見於母乳喂養的寶寶,其實它是一種生理性腹瀉。隨著消化功能逐漸發育,多在添加離乳食品後會自然好轉,而並不是患了腸炎。只要寶寶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應良好,睡眠安穩,體重也在增長,大便化驗無異常,就用
不著服用止瀉藥,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

誤區2 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

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後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後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趕快去看醫生。

誤區3 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

寶寶腹瀉時,媽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消化不良
 
這裡有份寶寶教育光盤,是開發寶寶大腦智力的

http://go.myad.cn/?bpag1prpcwehldc+8jpbb6qdnc/lbqaxc3pdmby7llk=

我給寶寶免費領過一份,覺得挺不錯的
推薦你也去領取一份吧!
 
幼兒患上秋季腹瀉怎麼辦

炎炎盛夏過去了,又到了小兒秋季腹瀉好發的時節,你的寶寶有沒有出現腹瀉的症狀?是否診斷為小兒秋季腹瀉?該如何治療,又該如何預防小兒秋季腹瀉呢?

秋天患的腹瀉就是“秋季腹瀉”嗎?

秋冬季患腹瀉的嬰幼兒中,40%~70%都是由輪狀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車輪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為其他細菌引起,由於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腹瀉發病率高,因此,秋冬季發生的腹瀉應多考慮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

寶寶因何感染輪狀病毒?

小兒秋季腹瀉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隱性感染者及帶病毒者,因為急性期患者頭2~4天內的大便中含有大量輪狀病毒,如果嬰幼兒不慎接觸並進入消化道內,就會引起急性腸炎,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病從口入”。由於6個月~1歲半的嬰幼兒胃腸功能較弱,抗輪狀病毒的抗體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因而最容易感染這種病毒而發病,而6個月以內的嬰兒有來自母體和母乳中的抗體,所以不易發病。

秋季腹瀉有哪些症狀?

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一般為38℃~40℃)、咽部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一些病兒伴有嘔吐及腹痛。

發病一天後,病兒出現腹瀉,輕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十多次。大便為黃稀水樣,或雞蛋花湯樣,排便急,量多,較大幼兒大便可呈噴射狀,便內無膿和血。大便化驗正常或有少許的白細胞。

由於病兒頻繁腹瀉與嘔吐,食欲低下,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的可出現電解質紊亂,病兒的症狀可有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哭鬧,以及精神不振、嗜睡等。甚至危及生命。

得了秋季腹瀉怎麼辦?

嬰幼兒秋季腹瀉嚴重者,如伴有高燒、吐瀉頻繁、合並脫水現象時,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口服補液或者是靜脈輸液來給孩子補充身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以防病情進行性加重。

對於病情不重的患兒,父母可遵醫囑給病兒服用對症止瀉藥、腸黏膜保護藥,如斯密達,以及恢復腸道生態平衡藥,如雙歧桿菌、培菲康、麗珠腸藥等。

輪狀病毒引起的小兒秋季腹瀉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屆時即能自行好轉治愈,父母只要讓孩子遵醫囑吃藥,多飲水,並給孩子補充高營養、高維生素、好消化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尿量,一般來說,就可逐漸治愈。

如何預防小兒秋季腹瀉?

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

1、引導寶寶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不喝生水,不亂吃不潔淨的食物。

2、給寶寶吃隔夜的或不新鮮的食物。

3、對寶寶的飲食用具,如奶瓶、湯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後都應該用開水洗燙,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4、處在哺乳期的母親應注意乳房的清潔,勤換內衣,減少寶寶感染病毒的機會。

5、寶寶的玩具也應該經常消毒。

6、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不留衛生死角。

7、加強寶寶的身體鍛煉,增強抵抗力。

8、要使寶寶遠離有急性腹瀉的患者。

患兒的家庭護理

補水——還要防止寶寶出現脫水現象。可以給患兒飲葡萄糖鹽水,1升水裡加葡萄糖3湯匙(約50克)、鹽半茶匙(約2克)。父母

[1] [2] 下一页

為什麼我晚上睡覺時會磨牙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