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善,咳嗽止住了,但痰排不出來,反而會引起呼吸道炎症加重,一般采用較溫和的糖漿劑可起止咳化痰作用,其糖漿劑對粘膜潤滑,減少炎症分泌物對局部粘膜的刺激。另外,中藥止咳化痰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竹瀝水、枇杷膏等,如果配合外貼的中藥效果更好,而且方便安全,如百草瓊漿益氣貼、三九貼等,也可采用辨證施治運用中藥。 推薦你索取一份完全免費樂智小天地寶寶益智光盤提升寶寶智力,
http://go.myad.cn/?adid=153&webuserid=29811 寶寶非常喜歡 看的,我也索取有一份 感冒分兩種,流鼻涕的一般是風寒感冒,如果不流鼻涕,一般是風熱感冒。
具體如下: 風寒感冒起病較急,發熱,畏寒,甚至寒戰,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頭痛,周身酸痛,食欲減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風熱感冒主要表現為發燒重,但畏寒不明顯,鼻子堵塞、流濁涕,咳嗽聲重,或有黃痰粘稠,頭痛,口渴喜飲,咽紅、干、痛癢,大便干,小便黃,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咽部充血,舌苔薄黃或黃厚,舌質紅,脈浮而快。
風寒感冒其實只要想辦法出汗就行。比如喝熱茶吧,別太濃。還可以喝生姜湯。 宜進食藕粉、牛奶、稀飯、米湯、新鮮蔬菜和水果。
感冒時飲食要清淡。
室內空氣要新鮮,注意通風。
防感冒“七飲” 1、蔥白飲:大蔥白100克,切碎煎湯,趁熱飲。 2、姜茶飲:生姜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 3、姜棗飲:生姜5片,大棗10枚,煎湯,趁熱飲。 4、蘿卜飲:蘿卜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 5、三辣飲:大蒜、蔥白、生姜各適量,煎湯,趁熱飲。 6、桔皮飲:鮮桔皮50克,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7、菊花飲:菊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以下是一些緩解方法
對於感冒雖然我們不能制服它,但我們還是有預防和緩解症狀的辦法,在又一個感冒多發季來臨之時,一些對付感冒的方法,你都可以試試。 冬季感冒治療七法 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生吃大蔥 生吃大蔥時,可將油燒熱澆在切細的蔥絲上,再與豆腐等涼拌吃,不僅可口,而且可以預防感冒。 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健康警鐘: 感冒期間飲食誤區——感冒期間應吃些滋補食物以增強抵抗力,對付病毒,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復多次。 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後按摩迎香穴(位於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余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後減輕鼻塞症狀。 鼻子插蔥 感冒後鼻子不通氣怎麼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各塞進一鮮蔥條,3小時後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於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蔥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藥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蔥過敏,可在蔥條的外面包上一層薄薄的藥棉。 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後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發紅發熱,然後喝一碗熱姜糖水,約15分鐘後便大汗淋漓。汗後周身輕松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愈。 可樂煮姜 鮮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樂中,用鋁鍋煮開,稍涼後趁熱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呼吸蒸汽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熱風吹面 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著太陽穴吹3至5分鐘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症狀,加速痊愈。 蒜泥蜂蜜 將等份的蒜泥與蜂蜜混勻後,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湯匙,每天4至6次,對治療流感有佳效。 香油拌蛋 將一兩香油加熱後打入一鮮雞蛋,再沖進沸水攪勻,然後趁熱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後的咳嗽。 感冒是小兒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醫學觀察,一個孩子在一年內往往反復發生感冒數次之多,尤其是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容易感冒。
小兒感冒輕重程度相差很大,輕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噴嚏、或者伴有流淚、微咳,咽部不適。一般3~4天能自愈。有時也伴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發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發熱可持續2~3天至1周左右。小兒感冒時還常常伴有嘔吐、腹瀉。重者,體溫高達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銳減,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狀。
小兒感冒是極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來不得半點馬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不當,常常可以引起許許多多並發症,常見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結炎。也可引起咽後壁膿腫、扁桃體周圍膿腫、氣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時小兒感冒還會通過血液循環播散於全身,引起敗血症、膿胸、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還會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風濕熱、急性腎炎等疾病。
所以說,小兒發生感冒時,做家長的一定要照醫囑做好家庭護理。小兒感冒家庭護理重要的一條是要讓孩子充分休息,病兒年齡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狀消失後才能恢復自由活動。其二是按時服藥。就大多數感冒而言,多數是由於病毒所致,抗菌藥物無效,特別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無效,濫用抗生素反而會引起機體菌群失調,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發熱、鼻塞、咳嗽等不適,避免並發症發生,及早康復。其三,小兒感冒發熱期,應根據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別給予流質或面條,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應暫時減少次數,以免發生吐瀉等消化不良症狀。其四,居室安靜,空氣新鮮,禁煙,溫度宜恆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濕,有喉炎症狀時更應注意,這樣才能讓患兒早早康復。如果發熱持續不退,或者發生並發症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發生意外。
小兒感冒是否要服抗生素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有些孩子動不動就著涼感冒,整個冬天都病恹恹的,這既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給家長帶來負擔。
引起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種類很多,而且十分容易發生變異。所以,孩子對感冒一般沒有免疫力,如果原本孩子的體質和抵抗力就弱,反復發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孩子患了病毒性感冒之後,一般不需要服抗生素,只要加強護理,適當休息,多喝開水,給予易消化的飲食,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感冒本身是一種平常的病,但它的並發病可能會很嚴重,甚至致命,這多半是合並了細菌性感染,這時孩子病情較重,可並發化膿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和肺炎,表現為高熱不退、呼吸急促、咳哝痰等,這時醫生往往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通過殺滅或抑制細菌成長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抗生素的作用,家長必須嚴格按醫囑給孩子服藥。在孩子服藥後,症狀開始減輕或消除,但這時體內的致病菌很可能仍然存在,如果停藥,很可能導致感染繼發,甚至引起更嚴重的合並症。遺憾的是,有的家長一看孩子病輕了,就自行停藥,這是錯誤的做法。
治療感冒合並細菌性感染,一般需應用足量抗生素7至10天,而且每天要服藥2到4次,這給家長帶來不便,也是孩子很難堅持到療程結束的一個主要原因。目前專家已研制出針對小兒的服用方便、效果好、療程短的新藥,如小兒用希舒美(阿奇霉素)每天只需口服1次,連續服用3天即可結束療程。此時,可能孩子的病情還沒有好轉,但它仍會在體內繼續發揮抗菌作用到第10天,使體內的感染灶得到徹底清除。
小兒感冒時要注意合理用藥
小兒感冒的主要症狀有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症狀重,多為高熱、不吃奶,甚至還有抽風等。看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十分著急。那麼,該怎樣給患兒合理用藥呢?以下幾點,供使用時參考:
(1)不要急於退熱。不急於給小兒退熱有幾方面的原因: 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於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 不到高熱不用藥。體溫達到39度以上就必須用藥,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過久,可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由於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大而加重心髒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合並肺炎 三種原因可致咳
據專家介紹,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兒童對抗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力比較差,加之所處環境(幼兒園或學校)較復雜,人員較密集,都容易造成病原體在兒童間傳播。感冒早期症狀以咳嗽為主,且出現頻繁而劇烈的干咳。此時,媽媽們要十分注意,因為頻繁的咳嗽會給寶寶身心帶來許多疼痛、聲音嘶啞等。
另外,寶寶本身機體抵抗力弱,呼吸道發育尚不成熟,咳嗽會導致呼吸道感染擴散,若不及時治療,可出現並發症。因此,當寶寶感冒咳嗽時,應及時進行治療。
那麼,為什麼兒童感冒多咳嗽呢?專家認為,主要有三種原因:1.感冒引起的鼻液後流,刺激咽喉部和呼吸道,引起咳嗽;2.病毒感染呼吸道後,其敏感性增高;而且寶寶的呼吸道粘膜柔弱,缺乏有效的自身保護和防御功能,對外界刺激比成人敏感,更容易誘發咳嗽。3.寶寶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不足,呼吸道和肺部發育不完善,咳嗽容易反復發作。
治療要選專用藥
就寶寶咳嗽的治療,除到醫院就醫外,也可以到藥店選擇不含可待因、罂粟殼等麻醉性的止咳藥加以鎮咳,並注意多休息、多飲水。據了解,目前專為兒童設計的非處方止咳藥惠菲寧很受媽媽歡迎。惠菲寧選用了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非依賴性鎮咳藥右美沙芬,作用與可待因相似,但沒有鎮痛和催眠作用,治療劑量對呼吸中樞沒有抑制作用,亦沒有令人擔心的成瘾性問題,可以給寶寶放心使用。
另外,專家強調,選擇止咳藥還要考慮規格的合理性。因為是給寶寶服用,所以劑型上應選擇易吸收的口服糖漿,最好配有專用的量杯和安全瓶蓋設計。另外,藥物本身口感好也是提高寶寶服藥興趣的一大關鍵。這些也恰恰都是惠菲寧的特點,非常適合媽媽們為寶寶選用。
最後,專家提醒說,如果寶寶除咳嗽、流涕和鼻塞外,還有諸如聲音嘶啞、痰量較多、咳血、喘憋、呼吸困難、高燒不退時,應立即送醫院就診。
我查到幾個寶寶生病食療小方法
1、小兒感冒(包括嬰兒):生姜5錢,水半碗煎開加入紅塘服下,一日二次,2天可愈。
2、 百日咳(及嬰兒氣喘):大蒜一頭,去皮搗爛加白糖3錢,過半小時後用開水一兩沖,兩天可治小兒咳嗽、嬰幼兒氣喘,有特效。
3、小兒遺尿:生蔥白一根,搗爛,每晚睡前敷肚臍,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連用3-5天,可治愈。
4、 夜啼:大人用一小撮綠茶放口內嚼碎,每晚睡前敷小兒肚臍,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連用3天。
5、 嬰幼兒腹瀉、腹脹:大蒜一頭,連皮燒焦,再與半碗水燒開,加適量白糖服湯,一日一次,一般兩三天即可消食止瀉。
6、 盜汗(成人盜汗同):老豆腐半斤,切片貼鍋內燒成巴,再加水一碗,白糖適量,燒湯連巴一同食用,每晚睡前服,3天痊愈。
7、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