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了“厭學症”怎麼辦 "當我們說一個孩子患了“厭學症”時,指的是他在一段重要時間裡對學校懷有長期的害怕情緒,無法參與和適應學校的日常生活規律。這種看起來毫無道理的害怕會讓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孩子不願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為借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從醫學上講,厭學症也可能出現一些生理症狀,如頭痛、惡心、昏昏欲睡、沒有胃口、心跳過速和頭暈等。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裡,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孩子厭學可能與學校有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弄清學校裡有什麼困擾孩子的問題。如與同學、老師和周圍的人的社會關系不好,不能適應學校的要求,缺乏學習動力,上學年齡太小不夠成熟等。 除了學校的原因,厭學也與家庭有關,因此有必要追究一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家庭的文化觀念。父母有沒有急於求成,其教育的方式僵硬嚴格和缺乏靈活性,孩子是不是因為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厭學還與某些具體的事件有關:如與父母分離,孩子的親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通常孩子都害怕考試分數低,學校的懲罰和學業失敗。家長最好是向那些理解並善於處理厭學問題的專家咨詢,他們可以給孩子支持,並指導家庭和教師以特殊的方式處理問題。但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並加以幫助。
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中小學生的種種心理病中,近來增加最顯著的就是害怕上學,不肯到學校去。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學的幾種常見原因和解決之道: 焦慮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須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念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寂寞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為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寂寞的問題。應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父母也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 受欺負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為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在學校沒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采取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 學習困難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家長要主動和學校商量解決之道。 怕老師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凶""、""不公平"",該怎麼辦? 家長該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系。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孩子好學上進,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應找機會帶孩子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去,讓他們知道父母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辛苦工作的樣子。從而讓他們了解刻苦是生活中應有的歷程,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1.給予實際的期望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和律師等。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2.相互分享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們分享喜悅和憂慮。 3.以身作則,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 4.作好學習的准備 心理上的准備在孩子將進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學校走一走,讓他們了解一下學習環境,認識老師和熟悉學習情況。 心智上的准備教孩子從小把話講清楚、說完整、培養全面的思考;孩子觀念的成長,必須在名詞底下有具體的例子,這樣他們才能歸納出具體的屬性,從而發展出那個名詞的觀念;好奇也是心智上的一種准備,懂得懷疑,好奇地問問題,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東西,不斷進步。培養孩子對事情感到好奇的原則仔細聆聽孩子的發問,欣賞童心的情趣;避免直接給孩子答案,以免抑壓孩子的好奇、思考和繼續追問的天性。給機會讓孩子思考,並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隨時准備回應。父母應隨時准備和孩子分享學習的經驗,將分享的氣氛和習慣帶動出來,這樣,家裡就有很多談話的題材和溝通的管道。 5.與老師合作要懂得欣賞老師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抑老師,或與老師發生沖突,否則,孩子就會看不起老師,這會對孩子造成學習上障礙。父母應多和老師溝通增進彼此得了解,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6.專注學習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有效的練習方法父母應有步驟的講解;先示范,然後讓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當場改正,再讓他獨立地做一次;密集式練習,但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有錯要及時正;注意預習和定時復習。 " 現在,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要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首先要弄清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我的分析: 直接原因: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面臨著“兩大高峰和矛盾”:
——學習知識量猛增與幼小年齡的矛盾:主要的學科猛增到7科(語數外政史地生),中小學學生的書包越來越沉重。(學習壓力加大,學生有不能承受之重!);——生理發育的高峰與心理發育不到位的矛盾。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體內發生的奇妙變化,會讓,11、12歲的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因為他們心理發育,還不能達到生理發育的高峰的需要。於是產生諸多矛盾,苦惱和困惑……這些“困惑、苦澀與快樂,親情、友情與真我……雜糅成為一種的‘成長痛’”!是啊,繁多重復的作業,沉重的書包……累啊,誰還能對學習愛得起來呢? ——這就是孩子“危險時期”的開始,家長們對孩子應理解孩子的苦衷,對他們格外細心地關注、關愛和幫助,同時,也不能過分著急啊!
根本原因:應該歸結為:一是應試教育的弊病,二是我們相當多學校的“好學生的評價標准”不夠科學和公正——把評價“好學生”的標准唯一化為:學習成績好(考分高)。
——分數(考分)高,就出人頭地,上名牌好學校;學習成績好,就能當三好學生……於是學生和家長拼命擠上追求分的"獨木橋"。無形中,給那些學習成績不夠好的孩子造成一種巨大的精神壓力,使他們感到自卑……
我的建議: 首先,家長要走出“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學生”這個誤區。 ——家長要逐步改變自己育人觀念,評價孩子,要走出“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學生”這個誤區,成績不該是最重要的。評價學生的首要標准應該是:“品德是否高尚”“是否有繼續學習的能力”。 ——因為,現在知識更新很快,學校需要給學生的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是學習能力,特別是終身學習能力。
第二,要注意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提高家教的技巧。比如: ——平時,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弱項與別人孩子比,段自己孩子的志氣;不要將“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了!”“你看人家某某……”的話放在嘴邊,本想以此來激勵孩子,結果適得其反,讓孩子反感逆反. ——考試後,與孩子一起認真分析考卷和孩子的考後心理,千方百計從考卷上中發現孩子的潛在力。不要過多關心“班上第一名是多少分?”“你排第幾?”更不能說“人家能考好你怎麼考不好?”之類的話。以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第三,分擔痛苦,耐心幫助孩子擺脫陰影 ?鼓勵——加強與班主任的聯系,搞好家校協調管理.幫孩子放下思想包袱,與孩子一道找准真正原因和對策。告訴孩子:家長和他是“同一條戰壕的戰友”! ?指導——與孩子一道分析如何改變學習方法:當前,最重要的是改變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特別是終身學習能力。 ?激發——發現孩子的潛在力和優勢,幫助孩子發展個人興趣愛好,堅信“天生我兒必有用”,“我的孩子就是與眾不同的,最棒最精彩的!”
但願以上內容能對你有益,盼望著你傳來好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