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貧血怎麼辦 "1。對於鐵缺乏造成的貧血,工業化國家長期以來采用食物強化鐵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行食物強化鐵劑解決婦女及兒童貧血,常用與強化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我國現正實施醬油中強化鐵劑預防貧血。
2。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是十分有好處的。
3。對於中度以上貧血,口服鐵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孕期貧血除服鐵劑以外,服用小劑量的葉酸(每日400ug)。孕婦服用小劑量葉酸不僅有利於預防貧血,還有利於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和先天性心髒病。但葉酸劑量不要大。
孕婦貧血怎麼補?下面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花生柯杞蛋:取花生loog,雞蛋2個,枸杞子10g,紅糖50g,大棗10枚。先將花生仁、枸杞子煮熟,然後放入紅糖、大棗、雞蛋,再煮片刻食用。每天1次,連服10~15天。
當歸生姜羊肉湯::取當歸、生姜各15g,羊肉250g,山藥30g,先將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包好,再將山藥、姜片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炖湯,炖化後放入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3~4次,連用30天。
枸杞大棗粥:取大棗15枚,枸杞10g,與50g大米共熬為粥。每天3~4次,連服30天。
阿膠瘦肉湯:取豬瘦肉loog,阿膠10g。先將豬肉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炖熟後入阿膠炖化,調味後飲湯食肉。隔天1次,連用20天。
桂圓桑椹汁:取桂圓1分,桑椹2份,加工煮至桑椹爛熟,去渣留汁,再加入適量冰糖,熬至稍稠後食用。每日3次,每次服2""3匙,連服30天。
首烏芝麻雞:取何首烏150g,黑芝麻50g,未下蛋的烏骨子雞一只。先將雞剖洗後,去頭足,將首烏、芝麻置人雞腹,用白絲線縫合,放人砂鍋內煲燙至雞爛,即可食用。每周1次,連用3周。
上述6種食療法,前三種可作為平補而適合任何貧血孕婦,而後三種方法,則必須請中醫師根據孕婦全身情況選擇食用,切勿擅自亂服。" 孕婦由於生理的變化,血容量會隨著生理需要的增加而增加,但紅細胞的速度較血漿慢.因而,孕婦的血液被稀釋了,當血紅蛋白低於10%克,高於8%克時,稱為生理性貧血,而低於8%克時才被診斷為病理性的妊娠貧血.約有1/4的孕婦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貧血,但重症貧血的患者並不多見.除了生理因素會造成孕婦發生貧血外,還與一些孕婦偏食有關,有的人怕葷菜吃多了發胖,包括鐵在內的營養成分攝入不夠,不能滿足生理需要,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也有些孕婦因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腎炎、鉤蟲病等.鐵鍋使用的減少,也是造成現代人攝取鐵質來源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使用鐵鍋烹調飯菜,可使食物中的鐵元素含量增加10倍,而且無機鐵比食物中的鐵元素含量增加10倍,而且無機鐵比食物中的有機鐵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曾號召推廣使用中國鐵鍋.孕婦貧血,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在輕度時不會有什麼不適感,但在嚴重貧血或急性失血過多時就會加搏加快,輸出量增多,周圍循環阻力下降,發展下去就會出現全心擴大,心肌營養障礙,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血色素低於5%克時,孕婦會出現心肌損害.貧血還會影響到胎兒,造成胎兒的慢性缺氧,影響到胎兒的某些重要器官的生長發育,使之出生的嬰兒智力較差,反應遲鈍.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在貧血孕婦中也常常發生,其發生率要比非貧血孕婦高出一倍多.因為絕大多數妊娠貧血的原因都是由於缺鐵,所以,用鐵劑治療可使其發生率下降.貧血孕婦容易發生感染.這是因為貧血孕婦的血漿蛋白質濃度低,產生的抗體少,巨噬細胞作用減弱,而使免疫能力降低,容易誘發產褥期感染,發生產後熱、子宮內感染、乳腺炎等等.貧血孕婦耐受出血的能力也下降,盡管分娩時貧血孕婦的出血量並不比正常孕婦多,但因為貧血耐受出血能力下降,正常的失血量也可能導致產婦的休克和死亡.有些孕婦由於產前未進行很好的治療,直至產後仍然貧血,這就影響了乳汁的形成,表現為泌乳少,乳汁的營養也差.這也就是現在人們常常聽到的:孩子他媽沒奶,要人工喂奶.所以及早防治孕婦貧血,對於母子兩代人都有好處.在懷孕期間要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有引起鐵吸收不良或缺鐵過多的疾病時要及時治愈,妊娠貧血的治療常有兩種,一是鐵劑藥物治療,如硫酸亞鐵0.3克,每日3次口服,每次同時配合口服維生素c0.1克,應飯後用白開水服藥.一般服藥2周後血紅蛋白就開始上升,輕度貧血服藥4-6周即可恢復正常.2是食療食補,孕婦可多吃一些含鐵元素多的食物,如豬肝、豬腰、瘦肉、豬血、雞血、雞蛋、豆類、新鮮蔬菜等.孕婦發生貧血後要接受醫生指導,認真治療,不要掉以輕心,以免影響母子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