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哭啊喊啊我怎麼就把我女兒的眼睛弄成1000多度的高度近視眼我不想活了正文

我哭啊喊啊我怎麼就把我女兒的眼睛弄成1000多度的高度近視眼我不想活了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眼鏡了,而忽略用眼衛生,忽略對眼睛的保護。
而且,准分子激光手術並不是誰都能做的。以下情況的患者不宜做:年齡在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近視眼患者(因其眼屈光系統未發育定型);近視度數不穩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趨勢者;眼部有活動性病變(如炎症、青光眼、嚴重干眼症等)者;角膜中央厚度小於450微米者;有其他嚴重眼病(如圓錐角膜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體質及嚴重糖尿病的患者。另外,近視度數在1600度以上者,准分子激光手術不作為矯治近視的首選方法。
“視覺質量是比視力更高層次的概念。”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准分子激光中心於志強博士說。它不僅要求達到1.0以上的正常視力,還要求清晰、舒適、穩定,除了屈光度是正視狀態外,還涉及像差、對比敏感度、夜間視力、淚膜穩定性等因素。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技術只能提高裸眼視力,而不能提高視覺質量,相反,手術還可能導致視覺質量下降。如夜間視力下降。一部分300度以上的近視患者在准分子激光手術後早期通常會抱怨晚上的視力沒有白天好,或者碰到陰雨天有視力下降的現象。事實上,這是准分子激光手術目前尚未克服的一個難題,主要原因就是手術使患者視覺對比敏感度下降和像差增大。
明白了上述道理,人們對社會上形形色色誇大其辭的廣告就能增強“免疫力”了。
據悉,由於設備來源不同等原因,目前准分子激光手術治療還缺乏統一的國家技術規范和標准。今年年初,由溫州醫學院牽頭,北京協和醫院、廣州中山眼科中心、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等10余家醫療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十五”攻關課題“提高屈光性角膜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正式鋪開。這項大規模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影響視覺質量的因素;探索如何在符合安全性、有效性、准確性、穩定性、最小損害的原則基礎上,同樣達到視光學上清晰、舒適、持久的要求。
不少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行業指導,是現階段規范准分子激光手術最重要,也是可操作性較強的一個切入點。要通過學術交流、科技攻關和組織協調,拿出全國適用的指導性意見。
5月21~22日在京召開的全國准分子激光手術高層研討會重點研究了“術前”問題,強調兩個“嚴”字,一是嚴把病人入選關,一定要將那些患有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眼壓、青光眼、角膜炎症等病人排除在外;二是嚴把醫生入門關,即使通過衛生部(委托中華醫學會)進行的培訓,考試合格拿到上崗證書者,也不一定都讓上手術台。要通過采取類似汽車司機“年檢”一樣的措施,加強對已經上崗的醫生的監督管理。李瑩介紹說,這次會後不久將推出准分子激光術前的指導性意見或建議。接下來,還將逐步對術中、術後等系列問
題“各個擊破”。
趙家良教授透露,准分子激光手術的國家規范和標准將有望在年內出台。

資料鏈接

目前在我國開展較多的准分子激光手術有三種——
lasik: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是先在角膜表面用顯微角膜刀形成角膜瓣,然後用准分子激光對中間角膜基質進行切削,之後再將角膜瓣復位。此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彈力層,因而最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病人疼痛輕,視力恢復快(12小時之內),缺點是需要昂貴精密的儀器設備,對醫生的技術水平和手術環境要求高,手術收費高。
lasek:即“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鑲術”。是用角膜上皮環鑽切出一個上皮瓣,掀開上皮瓣後用准分子激光進行原位磨鑲,以改變角膜的屈光度從而達到矯正近視散光的目的,而後復位上皮瓣,避免了lasik手術制作角膜瓣時可能出現瓣制作不良的危險,適合角膜較薄的中低度近視眼患者。不足之處是視力恢復較慢,偶有角膜上皮下混濁,術後需滴用兩個多月糖皮質激素。
prk:即“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術”。它是利用准分子激光的特性直接對角膜光學區進行切削。手術設備及操作比較簡單,成本較低,但是病人術後眼痛劇烈,且持續10天以上,術後需長期滴用糖皮質激素,有發生糖皮質激素性青光眼的危險,因此此手術在國內已漸漸失去市場。
我不主張沒必要,有風險,超過600度再說。近視眼在18歲以前可以做手術。不要做,沒有成熟穩定的技術,你的眼睛好重要的哦。個人觀點:不該

權威專家觀點:

專家簡介

褚仁遠,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我國隱形眼鏡和屈光手術的開拓者之一。

謝培英,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中心主任,獲醫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角膜病、角膜接觸鏡的臨床與科研。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15年前風行的近視眼手術因留有後遺症,而出現了大量的“返工潮”。據了解,在上海,僅上海華都醫院一家,一年內“返工”數量就超過300人。在北京,每月到同仁醫院來做近視激光手術的人有1000多人,而同時做“返工”手術的患者就有近百人。
如此之高的數字,不禁讓人擔憂,為什麼這些近視手術需要返工?以前做過的近視眼手術都需要返工嗎?現在還能不能做近視眼手術?為此,本報記者專程采訪了幾位著名眼視光學專家,專家認為任何手術都有風險,患者仍需謹慎對待。

rk手術存在的四大缺陷,導致三分之一人群需要“返工”。

“這個風靡於15年前的近視手術,叫“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簡稱rk)。”在北大眼視光學中心內,醫學博士謝培英教授用一組幻燈片,為記者講解著rk手術的治療原理。據介紹,rk手術是通過在角膜前表面做多條放射狀切開,讓角膜中央因周邊的膨出而相對變成平坦,這樣屈光度就會發生相應改變,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1939年,日本佐籐教授最先發明了治療近視的手術。當時的手術方法是把角膜的前表面和後表面同時切開,但沒過多久,很多患者就出現了嚴重的並發症。

1987年,我國著名眼視光學專家、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褚仁遠教授專程前往蘇聯,將rk手術改良引進國內。隨後,rk手術治療近視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但是好景不長,經過幾年的術後觀察,褚仁遠教授逐漸發現了rk手術在技術方面的四大缺陷:“首先,手術預測性比較差。比如,醫生預先想降低250度,但實際的效果卻不能達到這麼精確。第二,術後極易產生散光。由於手術切削的厚度掌握的不好,很可能將散光帶一部分進去。第三,眼睛經不起一般的暴力沖擊。由於角膜在進行多條放射狀切削後,角膜受力的穩定性會降低,說白了就是沒以前結實了。正常的眼角膜受到外傷後損害程度不會太大,但做過手術的眼睛被撞後就會出現角膜裂傷,原來被切開的地方就會發生整體開裂,恢復後也會形成瘢痕,這會嚴重影響視力。第四,需要醫生精湛的切削技術。由於角膜中央部位總共才0.5~0.6毫米的厚度,如果醫生手術時用刀稍有不甚,就會出現切多或切少的問題,如果切的深度達不到85%以上,那麼就沒有效果,近視還會反彈。”由於手術後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這種屈光手術逐漸被准分子激光手術替代了。

新技術比rk手術的安全性好很多,但仍有部分人需“返工”。

“不只是rk手術患者要‘返工’,包括很多近年來剛做的激光近視手術,很多也需要‘返工’”,謝培英教授開玩笑地說,“我們這裡就是給手術失敗補台的地方。”自rk手術之後,就出現了更高級的准分子激光手術,它是由美國人於1983年首創的一項技術,但直到1997年9月25日才得到fda的審查通過,中間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全國性試驗,但我國從1993年開始就已經把這項技術大面積應用在臨床上。

據謝教授介紹,人的角膜分為5層,第一層是上皮層,第二層是前彈力層,中間層是手術的關鍵層———基質層,它占上皮組織的十分之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是醫生利用准分子激光能夠精確切削組織的特性,用准分子激光束重塑角膜的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而另一種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lasek)是意大利眼科醫生於1997年發明的一種手術方式。手術時是把前面130~160微米厚度的角膜瓣掀開,然後用激光對下面角膜基質做精確的切割,最後再將角膜瓣還原。目前,臨床運用較多的是lasik手術。

“所有的准分子激光手術和rk手術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在人的角膜上造出曲線,只是手術方法在不斷的改進”。褚仁遠教授評價說,“每種手術都有它技術上的缺陷,現在還沒有一種手術能規避所有風險,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可靠安全。我們不提倡做‘返工’”。目前,rk手術在上海的返工比例在30%左右,相比之下,lasik要比rk手術的預測性和安全性好的多,但仍有一部分人會做“返工”手術,這是為什麼呢?

褚仁遠教授說,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手術本身矯正的不滿意,出現視力反彈的情況。還有一種原因是,中國人的文化背景所決定的,就拿美國人和中國人相比,假如美國人在做完手術一年視力趨於穩定後,其中仍有10%的人配戴了醫生建議的高透氧性隱形眼鏡,這樣一來使整體的成像質量很好。美國人可以接受這種建議,但中國人寧願做風險大的“返工”手術,也不會采用戴隱形眼鏡的方式來提高視力。“所有的手術都有一個原則,能不做就不做,每做一次風險都要增加一次。”

褚仁遠教授為讀者提出一條十分中肯的建議。

和國外相比,國內近視手術炒得過熱,還有很多相關問題有待解決。

據國外最新報道,國際眼科學界已對准分子激光手術提出了異議,英國衛生管理機構已經對這項手術叫停。“和國外的情形相比,國內近視手術炒得過熱,其實近視手術還有很多相關問題有待解決。”謝教授說。

即便手術成功,那也只能說明它在一定的年齡段適應,人到老年後,眼睛的視力仍會出現新的變化,這時候還有矯正老化的問題。國內一些不負責任的民營醫院吹牛上了天,廣告中說“給我30秒鐘,還你一個清晰的世界……”其實,就目前最好的機器來操作,只要度數達到600度以上,手術肯定超過30秒鐘。按規定,一把手術刀只能為一個人操作,但有些醫院為了省錢,一把刀最多一次做了11個人,病人疼得都受不了了。

無論怎樣,它都是一項破壞性的手術,即使創傷很微小,所以不能輕信所謂的“手術絕對安全可靠,絕對無創傷”。為此,褚仁遠教授想通過科技報告訴讀者,要想手術做得好,首先要把視力查清楚。

大家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了,難道醫院連視力都驗不到位嗎?2002年,褚教授在全國眼科界提出了一個“醫學驗光”的新概念,他認為:“我們平常的視力檢測只能是讓你‘看得出’,而非‘看得清’。”

醫學驗光要在正確驗光的基礎上,為了醫學目的再進行正確的對比處理。比如,驗出的度數是200度,這還不是最終的配鏡度數。要根據眼睛的具體情況再來決定配鏡度數,比如這個人的眼睛有內斜,那麼眼鏡度數只需175度即可。如果是外斜就要配225度。“連第一步的驗光都不能驗好,怎麼能做好近視手術呢?框架眼鏡可以做調換,可手術就不能總‘返工’了。實事求是,才是科學的東西。”褚教授語意深長地說。




看完以上文章你認為呢。

不要做了,度數又不是很大,再說手術後也回反彈別了,穩定就行了建議你不要做,有危險系數不要做吧,不是很穩定麼?
等年齡大了會有後遺症的我比較心動但是事實告訴我,我不能做..4個同學做了近視眼的手術,一個姐姐做了.

結果是..... 一個高考的同學瞎了一只眼(0.1度告醫院還沒有告贏)

一個同學手術完了就感覺眼睛一直異痛,好象有沙子一樣,結果怎麼檢查都檢查不出來問題

只有2個比較不錯...

而我姐姐做完手術才45個月又近視了...所以我覺得如果危險大,可能有後遺症而且手術後保護不好還會重新帶眼睛的話,還不如不做呢..聽說這個手術似乎並不能多次動手術,這樣的話,不如帶眼鏡,有重要場合或者要換心情的時候帶隱型就是了..我認為正確答案如下:

目前近視眼符合手術適應征的情況下,做手術是很安全的(〉95%統計學意義)。



之所以出現以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控釋肥是復合肥還是復混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