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如及時糾正以上喂養不當方法,嘔吐現象即可改善。 如無改善或嘔吐較嚴重,或同時伴有腹脹、腹瀉,應考慮嬰兒患有其他疾病,及時到醫院就診。在排除腸道閉鎖、幽門肥厚性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外科性疾病後,應考慮嬰兒是否患有急性胃腸道感染、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疾病,以及加用“嗎叮啉、普瑞博斯”等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在此提醒家長,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說明書內未敘述嬰兒的用法,應在醫生指導下才可安全應用。正確認識嬰兒嘔吐,可保證您的孩子健康地成長。 嘔吐是嬰兒期最常見的異常表現。多數情況下,隨著嬰兒的發育而逐漸減輕,以致緩解;但有些情況下,則是疾病症狀群中的一種。 例1.剛出生12小時的女嬰即被父親送到醫院,只因孩子吃奶後即嘔吐。孩子在家出生,生後4小時開始試喂母乳,每次喂奶後孩子即出現嘔吐。嘔吐物中除含有奶汁外,還有粘液和少量血絲。來醫院之前,孩子已開始排洩胎便。根據嬰兒父親提供的情況和醫生的檢查,認為孩子在生產過程中咽下了一些羊水和媽媽產道的分泌物,嘔吐即是這些物質刺激胃粘膜所致。在給予嬰兒生理鹽水洗胃後,嘔吐未再出現。 例2.出生十幾天來,孩子經常嘔吐。嘔吐主要發生於吃奶後。吃奶後,孩子稍用力或大人為其更換尿布時,奶汁即從嘴角溢出或嘔出。每次喂奶後,媽媽雖然都將孩子豎起,拍拍孩子的後背,但嘔吐現象未見明顯減輕。了解情況後,醫生囑咐媽媽,喂奶時要讓乳頭填滿孩子的口唇,避免孩子吃奶時咽下大量空氣;喂奶後除拍拍孩子的後背外,要將孩子置於偏右側臥、頭位抬高。這樣可利於乳汁順利通過胃的幽門進入腸道,從而減輕或減少嘔吐現象;另外給嬰兒加用了名為“普瑞博斯”的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經過改變嬰兒體位和藥物治療,孩子的嘔吐次數和嘔吐量都明顯減少。 例3.父親向醫生述說,孩子出生20多天來,嘔吐、肚脹、腹瀉的現象越來越重,經過一些醫生診治,病情未見好轉。通過檢查嬰兒發現,孩子的腹部明顯膨隆,揉壓腹部即可誘發嬰兒嘔吐,同時有黃色稀便排出。外科醫生及腹部x光檢查證實嬰兒的嘔吐是由於結腸發育障礙———即先天性巨結腸所致。手術治療是解決問題的惟一辦法。 嘔吐是新生兒期嬰兒最常見的症狀。生後早期即出現嘔吐主要是嬰兒在生產過程中咽下羊水及母親產道的分泌物所致,醫學上稱之為咽下綜合症。通過洗胃排除胃中的異常分泌物,即可糾正嬰兒嘔吐。 正常新生兒常於喂奶後從口角流出或吐出少量乳液,醫學上稱為溢奶或漾奶。這是由於新生兒食道下端括約肌松弛,胃中的奶汁易返流至口腔所致,為生理現象。嘔吐量較多時即應認為是嘔吐。嘔吐可由喂養不當所致,如喂養過快或喂養時間過久,喂養量過多或喂養不定時,以及頻繁更換奶粉種類,過早添加輔食(生後3月內),喂奶前哭鬧時間較長,喂奶時咽下大量空氣,喂奶後未豎起拍背,或體位變動過大,如喂奶後換尿布等所致。如及時糾正以上喂養不當方法,嘔吐現象即可改善。 如無改善或嘔吐較嚴重,或同時伴有腹脹、腹瀉,應考慮嬰兒患有其他疾病,及時到醫院就診。在排除腸道閉鎖、幽門肥厚性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外科性疾病後,應考慮嬰兒是否患有急性胃腸道感染、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疾病,以及加用“嗎叮啉、普瑞博斯”等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在此提醒家長,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說明書內未敘述嬰兒的用法,應在醫生指導下才可安全應用。正確認識嬰兒嘔吐,可保證您的孩子健康地成長。 腹瀉是嬰兒常見的病症。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以及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致使嬰兒消化功能降低等。另外,由於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嬰兒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嬰兒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環境溫度過低、過高時,小兒也可能出現腹瀉,嬰兒腹瀉後應做好以下幾件事:
1.千萬不要禁食。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卜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要根據嬰兒口渴情況,保證喂水。
2.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干,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最利於介導鹽和水進入體內,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4.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制劑,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5.做好家庭護理。家長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將大便異常部分留做標本以備化驗,查找腹瀉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注意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紅臀發生,應把尿布清洗干淨,煮沸消毒,曬干再用。 嬰兒腹瀉治療 簡要描述:小兒腹瀉,特別是小嬰兒患腹瀉後胃腸功能減弱,此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易消化的飲食喂養,將有助於機體復原。脫脂奶:可用市售的脫脂奶粉和水配制,家庭也可自制。將鮮牛奶煮沸後冷卻,等液面上出現一層奶皮,即用小匙將其除去,再煮沸冷卻,除去奶皮,反復去奶皮三 小兒腹瀉,特別是小嬰兒患腹瀉後胃腸功能減弱,此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易消化的飲食喂養,將有助於機體復原。
脫脂奶:可用市售的脫脂奶粉和水配制,家庭也可自制。將鮮牛奶煮沸後冷卻,等液面上出現一層奶皮,即用小匙將其除去,再煮沸冷卻,除去奶皮,反復去奶皮三次,即成全脫脂奶,可用於對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兒。半脫脂奶即除去一層奶皮,適用於患一般腹瀉的嬰幼兒。
酸牛奶:鮮牛奶消毒後經乳酸桿菌發酵而成。酸牛奶的凝塊小,易消化,能刺激胃腸道消化酶分泌,同時有殺菌作用,適用於經常腹瀉的嬰幼兒。
胡蘿卜湯:將胡蘿卜洗淨切塊煮爛,包於紗布中擠搾,去掉纖維,將擠出的泥狀物加水放糖即成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適用於嬰兒腹瀉。
蘋果泥:取新鮮蘋果一只切開,用金屬小勺輕輕刮取。蘋果的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小,富有鹼性,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對腹瀉治療有益。
焦米湯:先將米粉炒至焦黃,加水和適量糖煮沸成稀糊狀。米粉遇水加熱即成糊精,易於消化,而且米在炒制時表面部分炭化,具有吸附止瀉作用。腹瀉嚴重時可以選用。
濃縮魚蛋白粉:魚肉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蛋白質組成十分適合兒童的生理需要,人體對其消化吸收率為95%,而且魚肉脂肪含量低,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人體生長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鋅、硒等,也是維生素的良好來源。濃縮魚蛋白粉含有較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其營養成份符合腹瀉患者的要求,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在腹瀉時乳糖酸分泌不足,而魚蛋白粉中不含乳糖,不會加重腹瀉嬰兒的糖代謝紊亂。此外,魚蛋白粉中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亦有利於消化功能的恢復。因此,濃縮魚蛋白粉對喂養不當引起的腹瀉更為適用。服用時取魚蛋白粉5克,加少量食糖,用適量米湯或開水沖服。每日2次,一般服2-3天即見效。
山楂粥:適用於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表現為大便稀、帶粘液,酸臭不化。方法是將山楂10-20克,大米30克、白糖5克,共煮成粥,一天分三次服下,可連服3-5天。也可用焦山楂(將山楂去核炒成炭),研末,加適量白糖沖水服,每次3克,每日3次。可治腹瀉和由此而產生的腹痛。尤其是夏季飲涼積食而造成的腹瀉和由此產生的腹痛,吞服焦山楂有溫化止瀉之功,服用方便,效果良好。
米殼飲:取米殼10克,水煮,去渣,加冰糖或白糖適量,趁熱服。此法可治各種腹瀉和消化不良。 我兒子三、四個月的時候也拉過肚子,開始以為是感冒或涼了胃,就買“媽咪愛”等幼兒感冒藥,又是喂又是貼肚臍的也沒什麼效果。後來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婆婆(退休醫生)說可能是消化不良,就按她說的買“大山楂沖濟”1天3次,1次1/4包,“乳酶生片”1天3次,1次1粒,都是很便宜的藥,化在溫開水裡用奶瓶喂他,一天就見效,兩三天就完全好了。原來我媽那段時間給我炖的雞湯、肘子湯太油,兒子再吃了我的奶自然就消化不良啦。 如果你的寶貝是感冒或涼了胃,這麼小的人兒也是不能直接給她喂藥的,而是你吃相應的藥,再喂她奶。 如果是你在生病,寶貝吃了你的奶才拉肚子,這段時間就不要給她喂奶了,抓緊把自己的病治好。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驗,但原能給你幫上一點忙。如果分析不出原因,最好先去醫院看看。 小兒腹瀉食療法 ●人工喂養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祛乳糖豆制配方奶粉或含有雙岐桿菌(一種腸道內有益於人體的厭氧菌)的配方奶粉。6月齡以上的小兒,也可選用酸奶、面條或爛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油膩和菠菜韭菜等食物。
●姜茶飲(綠茶、干姜絲各3克加水150毫升煮開後隨意飲用)或姜粥(生姜5克,大米30克加水適量煮粥,再調一點糖和鹽食用,每天2次)具有祛寒止瀉作用。
●胡蘿卜汁(鮮胡蘿卜250克洗淨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後渣了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適用於脾虛型洩瀉。
●蘋果泥(適用於6月齡以上的小兒,每天2-3次,每次30-60克)或蘋果湯(蘋果1個洗淨切碎,加鹽0.8-0.9克,糖5克,水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因其內含有鞣酸,也有止瀉作用。
●雞蛋黃油(將雞蛋1-2個煮熟,去蛋殼和蛋白,留蛋黃放鍋內用小火煉取油後,每天分2-3次服用。此方法適用於6月齡以上小兒,連用3天為一個療程),其有補脾益胃和止瀉作用。
●栗子糊(栗子3-5個),去殼搗爛加水適量煮成糊狀,再調點白糖後一次服用,每天2-3次,其有溫中止瀉作用。
●山藥粥(山藥60克,加水200毫升煎煮成100毫升去渣後服用,每日2-3次)或山藥粥(山藥500克,糯米25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每日2-3次)其有健脾止瀉作用。
●石榴茶(鮮石榴2個,去皮後掰碎加水500毫升,小火煎至150毫升去渣後,加適量白糖,分2-3次服用)其有調理脾胃,收斂止瀉作用。
●白扁豆湯(白扁豆6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後分3次服用)其有利濕止瀉作用,特別適用於小兒夏秋季腹瀉。 小兒腹瀉食療法 ●人工喂養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祛乳糖豆制配方奶粉或含有雙岐桿菌(一種腸道內有益於人體的厭氧菌)的配方奶粉。6月齡以上的小兒,也可選用酸奶、面條或爛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油膩和菠菜韭菜等食物。
●姜茶飲(綠茶、干姜絲各3克加水150毫升煮開後隨意飲用)或姜粥(生姜5克,大米30克加水適量煮粥,再調一點糖和鹽食用,每天2次)具有祛寒止瀉作用。
●胡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