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孕婦貧血怎麼補?正文

孕婦貧血怎麼補?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我國現正實施醬油中強化鐵劑預防貧血。
(2)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是十分有好處的。
(3)對於中度以上貧血,口服鐵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孕期貧血除服鐵劑以外,服用小劑量的葉酸(每日400ug)。孕婦服用小劑量葉酸不僅有利於預防貧血,還有利於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和先天性心髒病。但葉酸劑量不要大。<br>婦女貧血除鐵營養不足外,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內膜出血、子宮內置節育器、多次妊娠、多次流產等因素有關;慢性腸炎及消化吸收不良、瘧疾、腸寄生蟲感染(蛔蟲、鉤蟲、絛蟲)及包括艾滋病在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以上疾病除營養補充外,必須要到醫院診治。

孕婦貧血怎麼辦:
1。對於鐵缺乏造成的貧血,工業化國家長期以來采用食物強化鐵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行食物強化鐵劑解決婦女及兒童貧血,常用與強化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我國現正實施醬油中強化鐵劑預防貧血。
2。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是十分有好處的。
3。對於中度以上貧血,口服鐵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孕期貧血除服鐵劑以外,服用小劑量的葉酸(每日400ug)。孕婦服用小劑量葉酸不僅有利於預防貧血,還有利於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和先天性心髒病。但葉酸劑量不要大。
孕婦貧血怎麼補?下面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花生柯杞蛋:取花生loog,雞蛋2個,枸杞子10g,紅糖50g,大棗10枚。先將花生仁、枸杞子煮熟,然後放入紅糖、大棗、雞蛋,再煮片刻食用。每天1次,連服10~15天。
當歸生姜羊肉湯::取當歸、生姜各15g,羊肉250g,山藥30g,先將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包好,再將山藥、姜片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炖湯,炖化後放入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3~4次,連用30天。
枸杞大棗粥:取大棗15枚,枸杞10g,與50g大米共熬為粥。每天3~4次,連服30天。
阿膠瘦肉湯:取豬瘦肉loog,阿膠10g。先將豬肉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炖熟後入阿膠炖化,調味後飲湯食肉。隔天1次,連用20天。
桂圓桑椹汁:取桂圓1分,桑椹2份,加工煮至桑椹爛熟,去渣留汁,再加入適量冰糖,熬至稍稠後食用。每日3次,每次服2"3匙,連服30天。
首烏芝麻雞:取何首烏150g,黑芝麻50g,未下蛋的烏骨子雞一只。先將雞剖洗後,去頭足,將首烏、芝麻置人雞腹,用白絲線縫合,放人砂鍋內煲燙至雞爛,即可食用。每周1次,連用3周。
上述6種食療法,前三種可作為平補而適合任何貧血孕婦,而後三種方法,則必須請中醫師根據孕婦全身情況選擇食用,切勿擅自亂服。
 
孕婦貧血應注意
生育年齡婦女由於月經失血、體內含鐵總量較低,僅貯存2-3克。妊娠後半期為了負擔胎兒生長與分娩,鐵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非妊娠婦女每日需鐵1毫克,妊娠後半期每日需鐵量則可增加到4毫克以上。已知食物內所含鐵僅有10%能被消化道吸收,孕婦每天從食物中可吸收的鐵,也就只有1-3毫克,故距實際需要量始終有距離。由於胎兒發育還需吸收鐵,所以孕婦很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尤其是在多胎妊娠和患有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平時鐵吸收時,貧血會更早出現,而且更嚴重。

嚴重貧血的孕婦因血紅蛋白攜帶氧氣不足而致胎兒缺氧,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甚至死胎。孕婦本身還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時及產後雖然出血不多,也會因血液貯備不足而導致休克,或因貧血嚴重導致心肌損害。

因此,孕期婦女應定期檢查血紅蛋白,如發現貧血應及早治療。妊娠後半期每日服硫酸亞鐵0.3克(其中含鐵離子為60毫克),如有1/10被吸收,每日就可吸收鐵離子6毫克,這樣可以增加鐵的貯備以預防貧血,最好能一直服用持續到哺乳期結束。

預防孕婦缺鐵性貧血,也應注意從飲食中補充鐵。

黑木耳、紅棗、紅豆。黑木耳、紅棗、紅豆含有較豐富的鐵質,孕婦常食用,不僅起到防治缺鐵性貧血,還有滋補強力的功效。

動物內髒。動物內髒中的鐵含量往往高於動物的肉,如豬肝、牛肝、羊肝、雞肝等,不僅含鐵量高,而且維生素的含量也很豐富。

動物血液。動物血液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動物血和內脂豆腐做湯,經常食用,具有良好的防治缺鐵性貧血作用。

水果。孕婦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瓜果攝入量,瓜果本身含鐵量並不高,但是,瓜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





育齡婦女由於月經、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種原因,成為貧血高發的特殊人群。缺鐵性貧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孕婦貧血易發生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母親貧血,其胎兒肝髒貯存的鐵量少,嬰兒出生易發生貧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孕婦血紅蛋白<11克/分升為貧血,未孕婦女血紅蛋白<12克/分升為貧血。

資料表明我國約1/3的未孕未哺乳婦女貧血,而哺乳及孕婦近一半貧血。我國育齡婦女的貧血情況是比較突出的,哺乳母親及孕婦的貧血情況較未孕未哺乳婦女更為嚴重。孕婦貧血患病率與孕周關系密切。城市孕婦13周前貧血患病率為16.4%,孕28-37周為高峰,貧血患病率41.4%,但孕37周下降為32%。資料提示,孕婦妊娠13周後,尤28周後要增加鐵劑的補充,矯治孕婦貧血。

孕婦貧血隨孕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隨孕周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對稀釋;

(2)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對鐵的需要量增加,母親鐵營養相對不足,而致貧血。鐵缺乏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

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呢?

(1)對於鐵缺乏造成的貧血,工業化國家長期以來采用食物強化鐵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行食物強化鐵劑解決婦女及兒童貧血,常用與強化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我國現正實施醬油中強化鐵劑預防貧血。

(2)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是十分有好處的。

(3)對於中度以上貧血,口服鐵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孕期貧血除服鐵劑以外,服用小劑量的葉酸(每日400ug)。孕婦服用小劑量葉酸不僅有利於預防貧血,還有利於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和先天性心髒病。但葉酸劑量不要大。
婦女貧血除鐵營養不足外,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內膜出血、子宮內置節育器、多次妊娠、多次流產等因素有關;慢性腸炎及消化吸收不良、瘧疾、腸寄生蟲感染(蛔蟲、鉤蟲、絛蟲)及包括艾滋病在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以上疾病除營養補充外,必須要到醫院診治。
 
孕婦貧血應注意
生育年齡婦女由於月經失血、體內含鐵總量較低,僅貯存2-3克。妊娠後半期為了負擔胎兒生長與分娩,鐵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非妊娠婦女每日需鐵1毫克,妊娠後半期每日需鐵量則可增加到4毫克以上。已知食物內所含鐵僅有10%能被消化道吸收,孕婦每天從食物中可吸收的鐵,也就只有1-3毫克,故距實際需要量始終有距離。由於胎兒發育還需吸收鐵,所以孕婦很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尤其是在多胎妊娠和患有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平時鐵吸收時,貧血會更早出現,而且更嚴重。

嚴重貧血的孕婦因血紅蛋白攜帶氧氣不足而致胎兒缺氧,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甚至死胎。孕婦本身還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時及產後雖然出血不多,也會因血液貯備不足而導致休克,或因貧血嚴重導致心肌損害。

因此,孕期婦女應定期檢查血紅蛋白,如發現貧血應及早治療。妊娠後半期每日服硫酸亞鐵0.3克(其中含鐵離子為60毫克),如有1/10被吸收,每日就可吸收鐵離子6毫克,這樣可以增加鐵的貯備以預防貧血,最好能一直服用持續到哺乳期結束。

預防孕婦缺鐵性貧血,也應注意從飲食中補充鐵。

黑木耳、紅棗、紅豆。黑木耳、紅棗、紅豆含有較豐富的鐵質,孕婦常食用,不僅起到防治缺鐵性貧血,還有滋補強力的功效。

動物內髒。動物內髒中的鐵含量往往高於動物的肉,如豬肝、牛肝、羊肝、雞肝等,不僅含鐵量高,而且維生素的含量也很豐富。

動物血液。動物血液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動物血和內脂豆腐做湯,經常食用,具有良好的防治缺鐵性貧血作用。

水果。孕婦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瓜果攝入量,瓜果本身含鐵量並不高,但是,瓜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





育齡婦女由於月經、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種原因,成為貧血高發的特殊人群。缺鐵性貧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孕婦貧血易發生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母親貧血,其胎兒肝髒貯存的鐵量少,嬰兒出生易發生貧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孕婦血紅蛋白<11克/分升為貧血,未孕婦女血紅蛋白<12克/分升為貧血。

資料表明我國約1/3的未孕未哺乳婦女貧血,而哺乳及孕婦近一半貧血。我國育齡婦女的貧血情況是比較突出的,哺乳母親及孕婦的貧血情況較未孕未哺乳婦女更為嚴重。孕婦貧血患病率與孕周關系密切。城市孕婦13周前貧血患病率為16.4%,孕28-37周為高峰,貧血患病率41.4%,但孕37周下降為32%。資料提示,孕婦妊娠13周後,尤28周後要增加鐵劑的補充,矯治孕婦貧血。

孕婦貧血隨孕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隨孕周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對稀釋;

(2)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對鐵的需要量增加,母親鐵營養相對不足,而致貧血。鐵缺乏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

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呢?

(1)對於鐵缺乏造成的貧血,工業化國家長期以來采用食物強化鐵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行食物強化鐵劑解決婦女及兒童貧血,常用與強化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我國現正實施醬油中強化鐵劑預防貧血。

(2)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是十分有好處的。

(3)對於中度以上貧血,口服鐵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這幾天很煩啊寶寶老是哭!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