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孩子上火高燒怎麼辦正文

孩子上火高燒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孩子上火高燒怎麼辦
 
快送去醫院吧,讓醫生看看,采取及時治療
 
我兒子也試過,當時因為高燒不退就住院了,輸液大概三天後才退,應該也是喉嚨發炎引起的,要趕快選擇好一點的醫院兒科住院或者是每天要去輸液,一般小孩發燒都要看兩三天,何況高燒不退?一定要看兒科!你的小孩可能是平時吃奶粉和米粉比較上火,有十個月可以吃爛飯了,加點紅蘿卜和菜都可以,早晚喝奶就夠了.如果是麻疹症狀很明顯,可上網查再對比.還有你的小孩平時應該都不怎樣生病,跟我兒子一樣,自然,有病時就較嚴重些.注意:當時醫生說39度還不要緊,過了39.5就一定要注意,買個冰袋給他敷,頭不要太熱,濕的衣服一定要換.經常用溫水擦擦.希望他早日退燒,退了以後也不要馬上斷藥,吃多兩天先.
 
去醫院檢查
 
如果是純母乳喂養,建議母親飲食多樣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過量食用高脂肪、油性大,辛辣的食物。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適當加濕避免室內過於干燥。天氣好時可適當戶外活動,但要避免過量運動。
 
在發燒的時候,先不吃藥,進行物理降溫,也就是把毛巾用溫水沾濕後擦孩子的手心和腋下,反復的擦(這可是醫生的建議)。

如果效果不明顯或是伴有流鼻涕和咳的情況,就服用“雲實沖劑”這個藥是苗藥,副作用小。

或者使用“好娃娃牌小兒清熱口服液”

一歲的孩子高燒40度的時候依然可以堅持3天不會燒壞內髒,不過40度的高燒還能讓孩子堅持3天的家長絕對是內髒壞了,哈

體溫超過38.5度的時候,使用“托恩”或是“美林”,這兩種藥不可同時使用,這是快速退燒藥,能在服用後20分鐘左右讓孩子的體溫迅速下降,提到保護孩子大腦和內髒的作用,不過副作用也不少,盡量不要使用。
怎樣應對孩子上火呢?
不愛睡、哭鬧黏人是寶寶生病時常有的現象,
如果是喂奶粉,那麼換個品牌的奶粉試試,也許是奶粉成分寶寶不適應,導致上火和厭食。
多給寶寶喂水,買些梨子山楂煮水,放少許冰糖,給寶寶喝,嗓子會舒服些,去火效果顯著,而且促進食欲。

如果是喂母乳,那麼是否你最近飲食不好?別喝涼水,別吃辛辣油膩,做媽媽的一定要為寶寶約束自己的胃口。你也多喝湯水,多吃水果。

另外,注意寶寶的便便,如果顏色不正常,就帶孩子去醫院咨詢一下。盡量別給孩子輸液和吃藥,幫助寶寶鍛煉自身的抵抗力。如果只是飲食問題導致上火,最多半月即可自行痊愈。這些日子,大人一定要耐心看護寶寶。加油啊!

只要孩子發熱時精神不是很差,溫度沒超過39.5℃,家長也可以自己處理。孩子發燒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腳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家長遇到孩子發熱時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這時再看小嬰兒,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下來了。這時,家長再把寶寶叫醒,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我兒子一歲前有幾次感冒發燒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鐘,最長的一次捂了一個半小時,我的手都麻了,才見兒子頭上冒汗。所以在給寶寶用手心捂前囟門時,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家長可以用生姜紅糖水給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錯的,如果生姜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效果會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姜、兩段蔥、幾滴醋,煮好後,去掉姜、蔥,喂給孩子吃,能祛寒、發汗,退熱的效果不錯,孩子也願意吃。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舌苔不再發白時,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就不能喝生姜紅糖水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能消內熱。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幾次小便,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體溫才會下降,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鐘後給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就不要再喝了。同時盡量給孩子多喝水,吃新鮮的水果,飲食要相對清淡,不能吃魚、蝦,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體溫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熱,說明孩子發熱是身體內寒重及虧虛引起的,這時仍要給孩子喝生姜紅糖蔥水,最好再配合艾葉水泡腳祛寒,而且可以讓孩子喝肉湯和淡淡的雞湯,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給孩子及時補充營養,同時讓孩子多喝水。
6.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腳心,把熱往下引,等腳搓熱了,再搓小腿,上下來回搓,把小腿搓熱後,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後背和耳朵,最後搓孩子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家長在幫孩子按摩時不可太用力,要輕輕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著急,一邊搓,一邊讓孩子多喝些溫開水。如果孩子燒還不退,可用溫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膚擦紅、擦熱,讓孩子的身體自行散熱。如果孩子還是手腳發涼,則說明受寒較重,家長可連續給孩子多喝幾次生姜紅糖蔥水,這樣處理後,孩子多半都能降溫。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發熱時,要先喝蔥姜紅糖水,然後再按摩。有一次,一個5歲的男孩因吹空調受涼感冒發熱,我教給他媽媽這種方法。過了3天,孩子的媽媽來找我,她說,按照我的方法給孩子按摩後,孩子的燒就退了,即使一天連續發燒3次,按摩都能管用,可後來發現孩子有點兒喘,又趕緊帶孩子去醫院輸液了。我問她,你給孩子喝姜糖水了嗎?她說沒有。我說,孩子明明是吹空調受涼引起的感冒,你應該首先給孩子祛寒,讓孩子全身暖起來再按摩,如果只是單給孩子按摩,按摩多了,孩子就容易氣虛,這樣孩子體內有寒,同時咳嗽再加上氣虛,自然就喘了。第二天的治療非常關鍵,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會再反彈,孩子也不會再發熱了;但如果孩子體內的寒濕過重,還沒祛干淨,孩子會在下午以後又燒起來。
上面說的是家長可以自行處理的小兒發熱,但是有些情況是必須送醫院的。孩子患感冒、發熱後出現哪些症狀應及時送醫院呢?
1.高燒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現驚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時有喉喘鳴聲。
5.感冒後孩子呼吸加快(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呼吸次數每分鐘≥60次,2個月至1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50次,1~4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40次),可能引發了輕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並出現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這是由於肺部組織彈力差,吸氣費力所致;若孩子吸氣時僅有肋間或鎖骨上方軟組織內陷,則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重度肺炎。
 
小寶貝“上火”是很常見的,如嘴角潰爛、腹痛還有大便秘結,雖然不是大病,可是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天氣干燥、炎熱,都會不約而同引起“上火”。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不要著急。看看下面指導有沒有幫助。
中醫認為:小兒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而生長發育迅速,所需營養物質較多,加之飲食不知自節,故易內傷飲食而上火,導致口角起疱或便秘等症。
一、“上火”的三大常見症狀:
1、“吃不進”
孩子不肯吃飯,煩燥不安,甚至不願進水,訴說口腔疼痛;起病時有發燒,多數為高燒,在口腔內可見單個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圍有紅暈,破潰後易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分泌物覆蓋。口唇、舌及頰黏膜均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爛或潰瘍;
2、“受不了”
孩子胃腸功能紊亂,訴說腹部飽脹不適,或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3、“拉不出”
孩子大便秘結,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結而量少,呈粟粒狀,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寶寶眼屎多,頭面部長紅色疹子。
二、防止小兒“上火”的七個辦法:
1、嬰兒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喂養並保證足夠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又不會“上火”。
2、采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並多喂些水果汁;半歲以上的孩子應該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每天多喂開水。對母乳不足嬰兒應及時添加牛奶,而不是潤腸通便;增加谷類食物和纖維素,食物性便秘即可治愈。
3、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
4、控制孩子的零食,盡量少給孩子購買油炸和紅燒食物等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學齡前兒童少吃帶果殼的食物,例如炒瓜子或花生等,平時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夏天不讓孩子猛喝冷飲。
5、對已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工喂養兒,可將奶粉沖稀一些,同時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況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喝點蜂蜜水,每次不少於50毫升,溫開水送服。
6、在炎熱季節,可給孩子喂些綠豆汁或綠豆稀飯,給較大幼兒適當吃些冷飲,如冰淇淋、雪糕等。此外,服些清熱降火的中成藥或煎藥如夏菊沖劑、荷葉、紫蘇、荸荠等,不僅可以清熱降火,又可補脾養胃。
7、如孩子患上疱疹性口炎或潰瘍性口炎,須及去醫院就診。
另外,父母還應注意兩點:
1、嬰幼兒便秘還可能是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腸道畸形等的早期信號,只有專科醫生容易識別,因此,在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排除上述疾病的可能。
2、藥物對症治療僅在孩子便秘多日、排便困難時臨時運用。家長可在兒科醫生指導下,選用潤腸通便藥如開塞露、甘油栓和肥皂條塞肛;也可選用中藥潘瀉葉適量泡開水,給孩子喂服。
多吃好食物,增強免疫力
小孩子的免疫力不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體弱多病;別人無病,他有病;別人小病,他大病。想要孩子不生病,需要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和飲食來調理體質,並且避開妨礙免疫力的食物。唯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孩子也就能健康茁壯,遠離疾病。
六大類健康的好食物
◎食物1:水
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
◎食物2:黃綠色蔬菜
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馄饨,就容易接受了。
◎食物3:菇類
最近二十年來,歐美和日本提倡多吃菇類,因為它能預防及改善許多心血管系統的富貴病,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菇類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及對抗癌症,還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能纾解壓力,帶來好心情。
◎食物4:糙米、薏仁
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嬰兒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食物5:蕃茄
蕃茄可說是活力食品,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維生素c與e,可保護視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還能修補已經受損的細胞。生吃蕃茄或稍微烹煮都好,加入少量橄榄油,能溶解更多蕃茄紅素,效果更佳。
◎食物6:優酪乳
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

[1] [2] 下一页

我老公屬馬,我屬猴,我們生一個什麼屬相的孩子比較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