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澱粉),則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數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排便次數增加且大便稀軟;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滑。某些精細食物缺乏渣滓,進食後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兒生活沒有規律,沒有按時解大便的習慣,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養成,導致腸管肌肉松馳無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腸管功能失調,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可出現便秘症狀。
嬰幼兒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質較軟,若兩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況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情況,就不能認為是一般便秘,應及時送醫院檢查。幼兒一天一次大便屬於正常,但有的小兒兩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質軟量多,也屬正常。小兒發生便秘以後,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硬刺激肛門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天長日久使小兒懼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這樣就使腸子裡的糞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狀更加嚴重。
人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較人工喂養兒少。如果出現便秘,可在人乳喂養的同時加橘子汁、糖或蜂蜜。牛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可酌減牛奶總量,在牛奶內增加糖量至8%-10%,還可以加橘子汁、菠蘿汁、棗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腸蠕動。
目前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的便秘已經不多了,主要是營養過剩和食物搭配不當導致的便秘。很多孩子的父母一味地增加孩子的營養,讓食物中的蛋白質量很高,而蔬菜相對較少。當今兒童食品工業飛速發展,許多高級的兒童食品都是些精細糧食制品,缺少渣滓,小兒很少吃粗纖維及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導致便秘。
對嬰幼兒來說,合理的食物搭配不僅可以預防便秘的發生,而且對便秘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食物中魚、肉、蛋與谷物的比例要適當,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讓孩子吃一些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食物。要訓練小兒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嬰兒便秘除上述最常見的原因外,還有一些少見原因:如肛周炎症,或因硬實糞塊或手指摳挖造成肛裂,使嬰兒排便時肛門疼痛難忍,久而造成繼發性便秘,這時糞便表面還會帶血。此時除軟化大便外,還應勤換尿布,清潔肛周,醫治皮炎。
另有少見的便秘原因是先天性巨結腸和甲狀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自出生後即有大便不正常,時而數日不排便,時而拉出大量稀便,腹脹嚴重。因多有營養不良,皮脂菲薄,腹部常見擴張的腸段蠕動。此病必須及時請醫生診治。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又稱克汀病或呆小症。患兒除便秘外,還表現為皮膚粗糙,體溫低下,少吃懶動;很少啼哭,哭則聲如“老鴨叫”;腹脹,面與下肢似腫非腫,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只要仔細檢查多會考慮此病。若上述兩病症狀尚不明顯時,則非做進一步檢查不可。此兩種病雖說不可不防,但畢竟少見,若經醫生排除後,便不必耿耿於懷。但長期便秘者就不能單靠開塞露或食物調節,需要就診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對於發生便秘的孩子,可用如下幾種簡便方法:
按摩法:右手四指並攏,在孩子的臍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肥皂條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鉛筆粗細、3厘米多長的肥皂條,用水潤濕後插入嬰兒肛門,可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鹹蘿卜條通便法:將蘿卜條削成鉛筆粗細的條,用鹽水浸泡後插入肛門,可以促進排便。 開塞露:將開塞露注入小兒肛門,可以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通便食療——紅薯粥 小寶寶的大便有時是發綠的,糞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關。在小腸上部時由於膽紅素及膽紅素的作用,故呈黃綠色,有時寶寶腸蠕動快,刺激膽汁分泌,也是會有綠便的,你可以給寶寶喂些媽咪愛。如果寶寶沒吃飽也是會屙綠色的便便的。 我的孩子是從7個月開始白天一口奶也不吃,只有在夜裡才肯吃奶的。這是寶寶厭奶期的表現,所以你不要勉強寶寶吃奶,在輔食上多下些功夫。我的經驗是,白天他不吃就不吃晚上能吃就吃,過幾天白天再試試他可能就又可以吃奶了,只是量不會太大,多給寶寶吃些有營養的輔食,就不會擔心寶寶營養不全面了,下面有一篇關於這一特殊生理時期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寶寶厭奶的現象普遍發生在六個月之後,甚至有的寶寶在四個月左右便有厭奶的現象,其發生的原因很多。小兒科醫師林炫沛表示,隨著時間的流逝,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並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這該是厭奶的主要原因。另外,四個月之後可開始替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鐘情於“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 厭奶的發生並非就代表著寶寶會營養不良,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屬於正常,且活動力一如往昔,無其他異常的現象發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適症狀會導致寶寶厭奶(如:剛打完預防針、長牙期間、脹氣等),這種情形通常持續幾天後即恢復正常,父母就毋須過於擔憂。然而如果寶寶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現活動力變差的情形,則有必要察覺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
寶寶厭奶的因應方法 至於在厭奶時期是否有一些因應方法,營養師謝玉秀提供以下幾項要領供父母參考:
不宜隨意更換牛奶 如果寶寶平時所喝的牛奶口味或成份忽然被更換了,也容易引起孩子拒絕喝奶的行為,所以當家長們考慮替寶寶換奶時,須采漸進式的添加方式(每天半匙添加新奶粉直至全部更換為止)。
了解原因,補充需求 如果寶寶的厭奶現象是因為生病了,那就必須先依症狀的不同給予適當的食物。如:便秘會影響寶寶的食欲,導致他無法專心喝奶,這時可試著多給寶寶吃些蔬菜、水果類等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可改善便秘的症狀。
多樣化的食物供給 寶寶會產生厭奶的情形,可能是因為吃膩了單一的食物,如果父母能在食物的種類上做變化,將可提高孩子對食物的接受程度,另外,如果寶寶開始吃輔食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父母甚至可以在食物的顏色上下點功夫,如:胡蘿卜、瘦肉、青菜、蛋黃……都是輔食品的最佳“調色”材料。
營養足夠的替代品 寶寶不喜歡喝富含鈣質的牛奶,父母可提供一樣含鈣的食物替代品,如:小魚干、骨頭湯等以補其不足。
減少外界的刺激 孩子容易因分心而忘記“吃”,如果四周不斷有人走動或有嘈雜聲,如此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因而忘記喝奶的“行動”。因此給孩子一個安靜的進食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事。
留意奶嘴的設計 有的寶寶厭奶可能是因為奶嘴的口徑大小不適合吸吮,使他無法順利喝奶。測試奶嘴口徑的方式為,把奶瓶倒過來,標准口徑的牛奶會成水滴狀陸續滴出,奶水滴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寶寶的不適感,而引起厭奶的情況。 是著涼啦。吃點媽咪愛,或者丁桂爾肚臍貼就好了。 如果開始是綠的,到後來變成黃的,這樣子是沒事的。如果一至都是綠的,那是寶寶有點便秘了,要多給寶寶喝水,吃一點水果,可以緩解的。 消化不良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