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恢復正常生態平衡,抵御外來病原菌入侵。合並真菌性腸炎,還可加用制霉菌素口服。 治療:1,飲食調整。 2,根據病原選擇抗生素治療。 3,有失水者做口服或靜脈補液。 4,對症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細菌性腸炎選用1~2種抗生素,如慶大酶素(小兒不建議使用)、氨芐青毒素、新青酶素ⅱ。霉菌性腸炎選用制霉菌素、克霉唑、裡素勞等口服。輪狀病毒性腸炎口服潘生丁,或靜滴病毒唑,一般不使用抗生素。腹瀉時間長,體質虛弱者予支持療法,輸注白蛋白或血漿。中毒症狀消失,大便檢查無紅細胞、白細胞及膿球,但腹瀉不止者可用止瀉劑,嘔吐、腹脹者對症處理,重型腹瀉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即應進行液體療法,輸入各種組成液,如2:1溶液、1/2張液、2/3張液,酸中毒嚴重者補充鹼性溶液,如出現低鈣抽搐者,可補鈣。 目前,治療小兒腹瀉常用的藥物,比較安全有效的有:1蒙脫石粉,即思密達,具有加強、修復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並能固定、清除各種病毒、細菌及其毒素,適用於各種腹瀉。2微生態調節劑,如雙歧桿菌制劑,療效較好的制劑有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可調節腸道內環境的穩定,保護腸道內有益菌群,有利於腹瀉的治療。(藥品具體名太多,恕不一一列舉)也可在中醫辨證指導下服用中成藥或方劑治療:屬傷食型,宜消食化積、和中止瀉。可用保和丸、大山碴丸、化積散、小兒化食丸等。屬風寒型,宜疏風散寒,化濕祛邪。可用藿香正氣散、暑濕正氣丸、暖臍膏、健胃止痛片等。屬濕熱型,宜清熱利濕。可用加味香連丸、香連丸、木香槟榔片、胃生力片等。屬脾虛型,宜健脾止瀉。可用七味白術散、小兒參苓白術散、小兒止瀉片、小兒香橘丸、啟脾丸等。屬脾腎陽虛型,宜補脾溫腎。可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補脾益腸丸等 目前收集到的不宜使用的治療小兒腹瀉的有: 1,易蒙停 適用於各種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瀉的治療。但其作用強烈,用於低齡兒童易致藥物不良反應,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等,加之曾有新生兒用藥致死的報道,故國內外均限制用於低齡兒,如我國易蒙停使用說明書中就規定5歲以下兒童禁用。 2,復方苯乙哌啶 適用於急慢性功能腹瀉及慢性腸炎的治療。該藥每片含有鹽酸地芬諾酯2.5毫克、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諾酯對腸道作用類似嗎啡,可直接作用於腸道平滑肌,作用亦很強烈。由於國內外不斷有應用該藥致小兒中毒甚至致死的報道(死亡病例集中於小於2歲嬰幼兒),又因該藥小兒用藥劑量至今尚無統一標准,因此2歲以下嬰幼兒禁用,2歲以上小兒若用亦須謹慎,要嚴格控制用藥劑量。 3,氟哌酸 對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屬等所致的胃腸炎、菌痢有良好療效,臨床應用廣泛,為人們熟知。但因該藥及其同類(喹諾酮類)藥物有引起骨病變的可能,因此,16歲以下小兒不宜選用。 4,四環素 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治療感染性腹瀉具有一定療效。但8歲以下小兒應用四環素及同類藥物如土霉素、強力霉素、美滿霉素等可致恆牙黃染、牙釉質發育不良和骨生長抑制,因此8歲以下的小兒應避免應用此類藥物。 5,藥用炭 能吸附導致腹瀉及腹部不適的多種有毒與無毒刺激物,減輕對腸壁的刺激,減少蠕動,從而起到止瀉作用。但由於該藥吸附作用強且無選擇性,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活性均有影響,長期應用可致小兒營養不良,故3歲以下小兒不宜長期應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